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IκBα突变体基因修饰的供体树突状细胞(IκBαM-Dc)对大鼠移植肾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利用重组腺病毒载体将IκBαM基因转染WF大鼠骨髓DC,流式细胞仪检测DC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以wF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行同种肾移植.术前7 d,受体输注供体IκBαM-DC作为IκBαM组,未输注IκBαM-DC的受体作为对照组,观察移植肾存活时间和术后肾功能变化.术后第14天检测受体T细胞对供体成熟DC及第三方大鼠成熟DC的反应性.结果 IκBαM明显抑制DC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IκBαM组受体鼠移植肾存活时间为(32.5±7.8)d,较对照组移植肾存活时间(8.5±1.7)d明显延长(P<0.01);而其术后7 d血清肌酐为(57.3±8.2)μmol/L,较对照组血清肌酐(498.0±46.3)μmol/L明显减低.肾移植术后,IκBαM组受体T细胞对供体成熟DC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对第三方大鼠成熟DC的反应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表达IκBα突变体的供体树突状细胞能诱导受体大鼠T细胞对供体抗原的免疫低反应,显著延长大鼠移植肾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RelB短发卡RNA(shRNA)慢病毒转染树突状细胞(DC)诱导耐受性DC的产生.方法 将Lenti-RelB shRNA转染未成熟DC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DC中RelB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DC凋亡以及表型分子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CD80、CD86、CD8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分泌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1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核因子(NF)-κB各亚基的DNA结合活性.结果 比较不成熟组、成熟组、空载体对照组DC 、Lenti-RelB shRNA-DC下调RelB的表达;而凋亡率同其余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下调DC表型分子MHC-Ⅱ(0.34±0.04)、CD80(0.38±0.03)、CD86(0.17 ±0.02)、CD83(0.21 ±0.02)的表达;转染后的DC低表达IL-12[(96.3±32.8)ng/L],高表达IL-10[(218.2 ±43.3) ng/L];而RelB的DNA结合活性(0.28±0.06)较其他组显著下降,但其他亚基的DNA结合活性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LentiRelB shRNA沉默RelB表达可体外诱导耐受性DC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Ⅲ-Ⅴ级闭合性肾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9例Ⅲ-Ⅴ级闭合性肾脏损伤(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urgery of trauma,AAST)的临床资料.Ⅲ型28例,Ⅳ型16例,V型5例.结果 保守治疗31例,手术治疗12例(肾切除8例,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注射姜黄素对小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C57BL/6和Babl/c小鼠各30只,分别作为心脏移植的供、受者,进行小鼠腹部心脏移植.随机将受者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在术前1 d至术后7 d每天分别给受者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μg/μl和10 μg/μl的姜黄素溶液,注射量均为20μl/g.术后观察各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术后第7天,每组分别取3只受者的移植心脏行病理学检查,观察排斥反应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受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0及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受者T淋巴细胞对供者抗原的反应性,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和ELISA法检测受者T淋巴细胞核因子κB(NF-κB)p65核转位和NF-κB p65 DNA的结合活性.结果 对照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移植心存活时间分别为(8.0±3.3)d、(17.0±2.4)d和(23.0±2.2)d,三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7天,对照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移植心排斥反应分级分别为Ⅱ~Ⅲ、Ⅰ~Ⅱ和0~Ⅰ级.对照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血清IL-2和IFN-γ的水平依次降低,而血清IL-4和IL-10的水平依次增高,三组间各细胞因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剂昔组和大剂量组的T淋巴细胞经供者T淋巴细胞刺激后,其增殖能力减弱,大剂量组尤其明显.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的T淋巴细胞NF-κB p65核转位减少,NF-κB 065 DNA的结合活性降低.大剂量组的该效应明显强于小剂量组(P<0.01).结论 姜黄素能显著延长小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抑制心脏移植排斥反应,其机制可能是姜黄素能够抑制TH1型细胞和促进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使受者对供者抗原处于免疫低反应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合并前列腺增生采取同期经尿道电切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5例实施单纯经尿道电切膀胱移行细胞癌,B组20例实施经尿道同期电切膀胱移行细胞癌及增生的前列腺,比较术后A、B两组间复发率、进展率、复发时间、膀胱颈部及前列腺窝复发率的差异。结论所有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随访25.4个月。A、B两组术后肿瘤复发率、复发时间、进展率、膀胱颈部及前列腺窝复发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合并前列腺增生实施同期经尿道电切术是可行的,与单纯电切膀胱移行细胞癌相比并不增加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商环包皮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行包皮环切术的34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行商环包皮环切组为210例,行传统包皮环切组为132例。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外观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等项目。结果:商环组手术时间为(5.70±1.50)min、手术出血量为(2.50±1.50)ml、外观满意度为99.05%(208/210)、仅一例术后并发症。传统组手术时间为(26.30±8.50)min、手术出血量为(12.30±4.30)、外观满意度为77.27%(102/132)、术后并发症为11例。以上四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商环包皮环切术较传统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外观满意度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少,值得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ong-chain non-coding RNA,lncRNA) TPTEPl在膀胱癌组织和细胞的表达,观察其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在武汉市东西湖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3例膀胱癌患者的癌与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联合后腹腔镜在肾盂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8例肾盂癌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输尿管口袖状钬激光切除联合后腹腔镜下行肾、输尿管全段切除,气管插管全麻下经尿道距输尿管口约1em处以钬激光环形切透膀胱。应用腹腔镜建立腹膜后腔隙,行根治性肾切除并完全游离输尿管。结果28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总时间为200~320min,平均252min,经尿道输尿管口袖状切除时间30~60min,平均38min,出血量为100~800ml,平均282ml。术后常规行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随访3~60个月,平均28个月。3例术后出现原发部位以外的膀胱癌复发,余患者无穿刺点、切口及后腹膜腔种植、复发。结论经尿道钬激光联合后腹腔镜治疗肾盂癌,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切除完整,不增加肿瘤种植的风险,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技术改进。方法:SPF级近交系雄性BALB/c、C57小鼠各50只,体重均在20-30g,C57小鼠作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利用改进方法行供体升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供体肺动脉与受体下腔静脉吻合术建立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术后观察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和急性排斥反应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80%,总手术时间(90±10)min;受体手术时间(72±3)min;动脉吻合时间(21.5±2.5)min;静脉吻合时间(20.5±5.5)min。移植术后未用任何免疫抑制剂,小鼠供心存活时间为(7.9±0.7)d,供心停跳后,移植心脏病理排斥反应分级为Ⅱ-Ⅲ级。结论:改进的腹部心脏移植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单发T2期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的临床效果,以探讨BTCC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经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单发T2期BTCC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复发、转移和生存等方面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平均随访3年,保留膀胱手术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总复发率、总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高于后者,而3年和5年生存率前者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前者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手术方式后膀胱肿瘤的总复发率、3年和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单发T2期BTCC,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仍是首选;对于不能耐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效果优于膀胱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