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近年来收治的5例经病理证实肝脏炎性假瘤,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有上腹部症状者4例,有腹部包块者2例,CT及B超均发现肿块,肿块大小不一。病理学表现主要为大量梭性细胞增生,其中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比较明显,间质中有许多新生毛细血管及各种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肝脏炎性假瘤是一种增生性瘤样病变.临床上应与肝癌区别.病理组织学上应与梭形细胞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45岁。因大便次数增多8个月,左腹肿块4 d于2005年5月5日入院。2005年4月28日在外院体检,CT检查示腹腔肿块伴后腹膜转移,左肾异位。入院后查体:体温36.6℃,脉搏6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8岁。因发现颈部肿块20余天,于2003年3月17日入院。入院前患者在颈前扪及一黄豆大小肿块,质中,未治疗。后肿块体积增大,来院就诊。体检: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颈前甲状腺肿大,颈前正中及右侧可见肿块,大小1.5 cm×1.0 cm。界清,质中,活动可,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活动。B超提示:甲状腺峡部偏低回声肿块,甲状腺肿大,右甲状腺囊性结节。临床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在颈丛阻滞下行峡部腺叶加右侧甲状腺叶切除术。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嗜酸性细胞胃炎中的肥大细胞的分布及其意义。方法27例嗜酸性细胞胃炎常规切片.分别做pH6.40.5%甲苯胺蓝染色显示肥大细胞和2%硫染色人细胞异染颗粒,此镜观察。结果:在胃粘膜、粘膜下层及溃疡的肉芽组织中.均可见未释放型和释放型两种肥大细胞分布。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肥大细胞,被激活后均参与相应部位的炎性反应、引起粘膜溃疡和肉芽肿形成。结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肥大细胞的分布和激活有着重要的关系。肥大细胞释放的各种介质、虽然双本病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这种病变属于一种迟发性免疫反应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近 4年来经病理检查证实的结肠血吸虫病伴肠道并发症 74例进行临床分析和病理特点研究 ,以加深对其临床认识和提高临床诊疗水平。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9年 5月至 2 0 0 3年 4月 ,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纤维内镜检查或剖腹探查并获取结肠活组织标本 ,由病理科检查证实为结肠血吸虫病伴肠道并发症 74例 ,其中外科手术治疗并再次获取结肠活组织标本 2 4例。 74例中男性 41例 ,女性 3 3例 ,年龄 3 0~ 87岁 ,平均 60岁。 74例均有血吸虫病史 ,病程在 10年以上。1.2 病理检查 标本采用 10 %甲醛液固定 ,选切标本两切缘和肠…  相似文献   
6.
子宫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8例报告骆利康周亦文宫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系原发于宫颈粘膜的一种高度恶性的色素性肿瘤。由于较为少见,故常被误诊。现将我们在30年中遇到8例有完整资料的宫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收集我院自1964~1994年...  相似文献   
7.
30例卵巢无性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卵巢无性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30例单纯性卵巢无性细胞瘤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结果]97.7%病例出现腹部症状及体征,其中腹部包块16例,腹痛8例,腹胀5例。肿块大小者自3.5cm~15cm不等,平均直径7.5cm。病理AB/PAS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对分化差的无性细胞瘤病理组织学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患者腹部症状及体征是卵巢无性细胞瘤的重要临床表现,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结合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对确诊本瘤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乳腺分叶状囊肉瘤21例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1例乳腺分叶状囊肉瘤进行临床病理研究。方法: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对1990-2000年有完整资料的乳腺分叶状囊肉瘤材料进行常规切片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21例中平均年龄为40岁,右侧多于左侧,临床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的检查。病理学诊断标准主要为细胞的异形性、坏死、病理性核分裂和包膜侵犯。结论:乳腺分叶状囊肉瘤的确诊主要靠病理诊断,按瘤细胞的不同分化,决定其恶性程度,临床目前主要是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对分化较好和年轻女性手术时要考虑到保留乳房的问题,对分化差或复发的病人可考虑做单纯乳房连同胸大肌筋膜切除或改良根治手术。由于乳腺分叶状囊肉瘤淋巴转移少见,故保留腋下淋巴结对患局部免疫功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乳腺囊性增生病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和c—erbB-2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中ER、PR、p53和c—erbB-2表达分布情况。结果:62例患者中ER阴性6例,占10%;阳性56例,占90%。PR阴性7例,占11%;阳性55例,占89%。p53阴性35例,占57%;阳性27例,占43%。c—erbB-2阴性41例,占66%;阳性21例,占34%。结论: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发生与ER、PR有关,其病变发展与c—erbB-2和p53关系密切,同时也是检测是否癌变的一种实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改良的快速石蜡切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医院手术中通常做快速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切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将微波技术应用到超声波快速石蜡切片中,并在操作过程中作了时间上的改进,结果在制片质量或组织染色对比度上,都有很大的改观,且利于病理医师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