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附5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癌的病因至今不明,早期诊断较困难,大多数病人在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很难手术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不足10%。近年来,随着对胆囊癌的深入研究及根治性手术的应用,术后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我院自1985年1月至1994年10月共收治原发性胆囊癌53例,临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5例,女28例。年龄32~78岁,平均59-8岁。临床表现:腹痛最常见,大多数病人伴有发热、黄疸、消瘦、贫血、体重减轻或上腹肿块,少数病人伴腹水。本组53例胆囊癌的病理分类包括:管状腺癌37例(低分化腺癌10例)、乳头状腺癌…  相似文献   
2.
胰高血糖素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本科在2009年2月收治1例并确诊,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51岁.因"双下肢反复出现皮损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双下肢出现对称性红斑伴瘙痒,反复发作.入院后行腹部CT示胰尾实性占位,伴胰管扩张,脾内可见不均匀强化.血胰高血糖素为600 pg/mL.2010月2月9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胰尾处可及实性肿物约7 cm×6 cm×4 cm,累及脾门伴脾内转移,行胰体尾+脾切除.术后病理示胰尾部恶性胰高血糖素瘤,免疫组化结果见图1.术后24h皮疹消退明显,1周后皮疹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3.
2例重度直肠脱垂手术治疗体会重度直肠脱垂在临床上较少见,治疗方法甚多,疗效不一.我院曾对2例重度直肠脱垂采用直肠游离及折叠再加悬吊治疗,经10~12年随访,效果满意。2例分别为57岁及70岁,均系完全性直肠脱垂15~18cm。典型病例:女性,70岁。...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5月至2000 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的18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过程和预后情况。结果本组肝转移多发生在乳腺癌原发灶切除24~36个月以后,占66.7%,合并肝内多发转移灶者11例,单发病灶7例。 18例患者均行外科手术切除肝转移灶。单灶与多灶肝转移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和54.5%(P= 0.037)。结论在无其他脏器转移时乳腺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的效果与肝转移灶数目相关,与肝转移灶的体积大小,及乳腺癌原发灶的分期无相关性,积极的外科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全胰切除治疗胰腺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胰腺癌术式的选择。方法自1997年8月-1998年2月对3例胰腺癌患者全胰切除术。结果3例患者术后恢复为顺利,无严重合并症发生。除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肝转移,另2例随访至5个月和9个月仍健在,无转移征象,生活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6.
69例肝切除术后肝功能失代偿主要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维东  李强 《中国肿瘤临床》2003,30(10):735-737
目的:研究肝切除术后肝功能失代偿的主要风险因素。方法:对69例肝切除手术患者,分别施行肝段、叶、半肝及肝三叶切除.其中半肝切除18例.肝三叶切除5例。分析术后肝功能失代偿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17例出现术后肝功能失代偿,发生率24.64%,其中4例死于肝功能衰竭,死亡率5.79%。术前肝硬化程度、Child分级、AST、ALT、GGT、TBIL、CHE及术后首日腹腔引流(FDAD)、CHE与术后肝功能失代偿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与血清白蛋白、肝切除量、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无关。结论:评估肝切除术后肝功能失代偿的危险性需结合肝功能化验指标综合分析,肝硬化程度和胆碱酯酶(CHE)是主要的、较好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瘤也称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较少见,恶性胰岛素瘤更罕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29岁,因巩膜、皮肤黄染3周,尿色深黄,大便色浅,伴皮肤瘙痒1周,外院B超,CT示胰头占位性病变,以梗阻性黄疽.胰头癌?于92年11月4日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T、P、R及Bp均正常。巩膜  相似文献   
8.
氦-氖激光并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 28例均为门诊病例,男 18例,女 10例,年龄 16~ 48岁,病程最短 1d,最长 4个月。病情按患者初诊时程度分为 3型:轻型:面部轻度不对称,患侧鼻唇沟及额纹变浅,口角稍歪向健侧,眼裂稍扩大 2mm,蹙额、 皱眉、闭眼、露齿、鼓腮、吹口哨等动作稍差。重型:呈现不对称面容,患侧眼裂扩大 >3mm,下睑外翻,鼻唇沟平坦,口角明显歪向健侧,蹙额无额纹,鼓腮与吹哨不能,眼闭合不良。中型介于轻重型之间。急性期即 10d,采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方法同前,并用透刺。根据临床症状体证调整穴位,用 30# 1.5寸毫针平卧透刺。额…  相似文献   
9.
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瘤栓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伴门脉癌栓(tumor thrombi in portal vein,PVTT)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灌注化疗的价值。方法 45例伴门脉主干或I级分支癌栓的肝癌病人,在行手术切除后随机分组,一组行肝动脉化疗,同时行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组),另一组仅行肝动脉化疗(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5.1%,76.5%和47.2%。对照组为73.3%,59.2%和33.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肝癌伴PVTT,手术切除术后,为防治门脉癌栓导致肝内转移复发,术中除应尽量取净癌栓组织外,门脉灌注化疗是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马维东  郝希山 《医学综述》2003,9(6):337-339
自从 2 0 0多年前EdwardJenner发现良性的、自愈性的牛痘感染 ,可以保护个体对抗致命性的天花感染 ,这使得人们首次意识到自身的免疫系统对机体的保护作用[1 ] 。随后对抗麻疹、脊髓灰质炎等感染性疾病的疫苗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使得免疫学家深受鼓舞 ,开始尝试用疫苗治疗肿瘤。 190 2年Leyden和Blumenthal首先进行了瘤苗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 ,标志着肿瘤免疫学的开端[2 ] 。但是 ,直到 2 0世纪 5 0年代Foley和Prehn等在同系小鼠的研究中发现了特异性肿瘤移植抗原 ,并发现这种抗原对宿主的保护作用 ,成为了肿瘤免疫的里程碑[3] 。1 肿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