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外用冻伤灵膏治疗冻伤的双盲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冻伤灵膏组(治疗组)共收治457例Ⅰ-Ⅱ度冻伤患者;冻疮膏组(对照组)共收治61例也属Ⅰ-Ⅱ度冻伤患者。2组均为局部用药。结果在1wk左右治疗组治愈412例(90.2%),对照组治愈26例(43%),疗效差异显著(p<0.01)。表明冻伤灵膏的疗效明显优于冻疮膏。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冻伤灵膏具有预防冻伤并在-70℃超低温下,对实验动物有良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包膜外钝性剥离法切除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总结作者在肝门阻断下采用包膜外钝性剥离法切除71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低于其他术式。结论包膜外钝性剥离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且创伤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周期性麻痹是甲亢病变的表现之一,发生率占甲亢患者总数的3%左右。为尽快控制甲亢症状,减少周期性麻痹发作,近年长海医院采用放射性^131I治疗这类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药溃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7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我们采用中药煎剂溃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73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病例选择我们选择经纤维胃镜确诊为活动期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5.
刘莉  陈悦  柯昌征  刘国华  李东  马德强  穆敬平 《肝脏》2007,12(5):346-350
目的应用荟萃分析评价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国内文献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在国内生物医学期刊有关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纳入8个RCT(n=578)研究拉米夫定100mg/d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纳入文献的总体方法学质量较高,4篇Jadad评分为3分以上,但在随机化方法、分配隐藏和盲法的使用方面重视不够。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拉米夫定可明显促使ALT复常,对Child-Pugh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内使用拉米夫定对HBVDNA转阴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长期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治疗组的HBeAg转阴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是安全的,它可使ALT复常,降低Child-Pugh评分,但对远期HBVDNA和HBeAg阴转率尚无足够证据说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31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每日一次,观察患者病死率、病毒量、血清病毒标志物及生化指标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病死率为32.2%,较对照组54.8%明显下降,病毒量明显减少,生化指标改善。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似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R)与回族胃癌患者的病理相关性.方法采取免疫组化S-P法检测回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AR阳性表达为42.5%(17/40).AR与回族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胃癌发生的部位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阳性表达在胃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数目各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阳性表达与回族胃癌患者发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组(EPN,n=30)和肠外营养组(PN,n=30)。EPN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起肠内给予瑞素(500mL),肠外给予卡文(1440mL);PN组术后第1天起给予卡文(1920mL)。所有患者均于术前第1天和术后第8天分别检测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体液免疫指标(IgG、IgA、IgM)、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补体C3、C4浓度,并观察记录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EPN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得更早,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术后第8天,EPN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IgM与P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IgA、C3、C4升高明显,接近或超过术前水平;CRP水平明显下降,与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可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而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作为进展期胃癌术后的首选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包膜外钝性剥离法切除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总结1990年1月至1998年1月在肝门阻断下采用包膜外钝性剥离法切除59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低于其他术式.结论:包膜外钝性剥离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且创伤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包膜外纯性剥离法切除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总结1990年1月至1998年1月在肝门阻断下采用包膜外纯性剥离法切除59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低于其他术式。结论:包膜外纯性剥离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且创伤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