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腹部的影像学改变.方法 回顾性研究25例经病理证实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规范治疗后随访证实的AIP患者临床资料,21例行CT检查,14例行MRI检查,其中10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 胰腺弥漫肿大者16例(64.0%),局限肿块型7例(28.0%),混合型2例(8.0%).CT平扫病变呈等密度13例(61.9%),稍低密度8例(39.1%),1例胰腺内及周边见多个囊性低密度灶,MRI检查病变T1 WI序列信号均匀或稍不均匀降低,T2WI序列信号不同程度均匀或稍不均匀升高,23例( 92.0%) DWI序列信号升高.动态增强扫描时,胰腺病变处呈“雪花状”不均匀渐进性延迟强化.18例(72.0%)病变周围见包壳样结构.7例(28.0%)胰管形态不规则,5例( 20.0%)胰管轻度扩张.17例(68.0%)胆道系统受累;4例(16.0%)肾脏受累;4例(16.0%)见腹膜后纤维化.1例(4.0%)肝门区见肿大淋巴结.结论 AIP患者胰腺及其他腹部器官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研究计算DWI(cDWI)技术所得图像质量及胰腺癌显示能力,了解cDWI技术特别是高b值cDWI在胰腺癌诊断方面的优势和不足,确定优选b值。方法:8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纳入本研究。利用Body Diffusion Toolbox软件(Siemens Healthcare,Germany)及原始DWI图像(b=0、500s/mm2)获取cDWI图像(b=c1000、c1500、c2000s/mm2),评价并分析不同b值间DWI及cDWI图像质量、PDAC显示分型(Ⅰ型-PDAC相对周围胰腺高信号,且境界清楚;型-PDAC相对周围胰腺高信号,但与远端胰腺(尾侧)境界不清;Ⅲ型-PDAC相对周围胰腺等信号,或病灶不可见;Ⅳ型-PDAC相对周围胰腺低信号)是否存在差异,测量分析不同b值间胰腺组织、PDAC与竖脊肌信号比、PDAC与胰腺信号对比、PDAC-胰腺信号差异与竖脊肌信号比是否存在差异。结果:cDWI图像质量随b值增高下降。c1000s/mm2组PDAC显示Ⅰ型病灶比例较500s/mm2组增加(P<0.001),型相应减少,c1000s/mm2与c1500s/mm2、c2000s/mm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b值间PDAC近远端胰腺与竖脊肌信号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DAC与竖脊肌信号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PDAC与竖脊肌信号比和近远端胰腺与竖脊肌信号比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DAC与远端胰腺信号对比随b值增高而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DAC-近端胰腺信号差异与竖脊肌信号比仅c1500s/mm2与c2000s/m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DAC-远端胰腺信号差异与竖脊肌信号比随b值增高而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腺病变应用cDWI技术时计算b值为c1000~c1500s/mm2能够在维持图像质量的同时提高胰腺癌显示。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典型和非典型影像学表现。方法: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对照,回顾分析3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排螺旋CT(MDCT)和MRI表现,包括肿瘤位置、形态、最大直径、包膜、囊变、出血、钙化及增强方式。统计学分析组织病理学表现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大小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MDCT和MRI在显示肿瘤的包膜、囊变、出血、钙化及增强方式时有无差异。结果:33例患者中,年轻(≤40岁)女性共17例(51.5%),老龄(40岁)女性共11例(33.3%),男性5例(15.2%);大肿瘤(直径3cm)共26例(78.8%),小肿瘤(直径≤3cm)共7例(21.2%)。年轻患者比老龄患者更易发生瘤内囊性退变(P=0.030)。男性患者更多发生小肿瘤(P=0.015),肿瘤假包膜及囊性退变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女性患者(P=0.025,P=0.002)。大肿瘤实质内囊变、出血和假包膜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小肿瘤(P值分别为0.001、0.002和0.029)。MDCT和MRI在显示肿瘤的包膜、囊变及增强模式能力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RI在显示肿瘤内出血上效果明显优于MDCT(P=0.001),而MDCT显示瘤内钙化的能力明显优于MRI(P=0.028)。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好发于年轻女性,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而男性或40岁的女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多为实性肿瘤及周边到中央的渐进性动态强化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支架封闭术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主动脉夹层支架封闭术中的DSA成像参数及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支架封闭术前,主动脉真假腔的显示率为100%,32例(80%)破口显示清晰,其余8例(20%)破口显示不典型;支架封闭术后,显示内漏5例,支架移位、变形2例,4例图像存在伪影。结论:DSA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支架封闭术中对手术方法的选择、支架定位、并发症的发现及处理有着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心率对320排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行CTA检查的161例患者,静息心率均≥70次/min,检查前口服25~50 mg酒石酸美托洛尔。根据扫描时心率分为3组,A组心率65次/min(n=71);B组心率65~75次/min(n=54);C组心率75次/min(n=36)。比较各组的CTA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ED)。结果:A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ED均低于C组,3组间E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03,-7.589,-2.764,P均0.05)。心率与有效辐射剂量呈正相关(r=0.587,P0.05)。结论:在行320排CTA检查前控制心率,可有效提高图像质量并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减影冠状动脉血管成像(subtraction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Sub-CCTA)在具有严重钙化节段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同时接受320层减影CCTA扫描和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27例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对照DSA检查结果,分别计算常规CCTA (conventional CCTA,Con-CCTA)和Sub-CCTA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两种成像方法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冠脉病变节段的狭窄分为Ⅰ、Ⅱ、Ⅲ、Ⅳ 4个等级;采用Kappa系数描述两种成像方法与DSA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对于剪影前后的图像质量采用4等级评分法,并行t检验对比两者成像质量差异。结果  共评估严重钙化节段52个,其图像质量在Con-CCTA和Sub-CCTA中的得分分别为2.8±0.5和3.4±0.7,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P<0.05)。Con-CCTA与DSA对定量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为0.55;Sub-CCTA与DSA之间的一致性为0.81。Con-CCTA诊断冠脉明显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81.0%、63.1%、63.1%、81.1%及70.8%;Sub CCTA各值分别为90.5%、85.2%、82.1%、92.0%及87.5%。与Con-CCTA 的ROC曲线下面积0.84 (95%CI:0.70~0.93)相比,Sub-CCTA为0.96 (95%CI:0.86~1.00),两者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  Sub-CCTA可以提高严重钙化节段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性;减影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可以减少甚至消除严重钙化斑块产生的伪影,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肺占位性病变双重血供CT灌注(dual-input CT perfusion,DI-CTP)的可重复性、鉴别良恶性病变的能力及与病变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11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占位性病变患者接受320排容积CT的DI-CTP检查,由两名观察者单独进行DI-CTP参数测量,获得病变的肺动脉血流量(pulmonary flow,P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ronchial flow,BF)及血流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并计算灌注总量(total perfusion,TPF)。评价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可重复性;分析良恶性病变DI-CTP参数的差异;并对其中94例外科手术切除病灶进行CD34免疫组化染色分析DI-CTP参数与MVD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可重复性达到良好以上(ICC>0.90)。良恶性肺占位的BF、PF、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6。良恶性肺占位间的MV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F、PF及TPF与MVD呈正相关。结论  320排容积DI-CIP可重复性良好,其参数可反映肺占位性病变的血管生成情况,并为鉴别肺占位的良恶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比较自由呼吸脂肪抑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 AIP)和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AIP与30例胰腺癌病人。术前行3.0T MRI T1WI、T2WI、MRCP、DWI。DWI序列均基于SE-EPI序列,b值为0和600 s/mm2。DWI采取自由呼吸和脂肪抑制的弥散信号采集模式,获取AIP组和胰腺癌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结果:两组病人性别、病变部位、上腹部隐痛和黄疸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由呼吸的弥散信号采集模式图像均为高信号。DWI图像优良率为95.5%。AIP组ADC为(0.001 58±0.000 21) mm2/s,胰腺癌组为(0.00187±0.000 29)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6)。结论:自由呼吸脂肪抑制DWI有助于AIP与胰腺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320排CT迭代算法联合单能量射线去金属伪影技术(SEMAR)在内脏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CT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行内脏动脉瘤(脾动脉22例,肝动脉2例)弹簧圈栓塞术患者的CTA图像,对扫描原始数据分别采用单纯迭代重建算法和迭代重建算法联合SEMAR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对2组图像上瘤体内对比剂分布和血栓形成情况、动脉瘤体的大小、载瘤动脉和出瘤动脉的显示情况和邻近正常器官的血供情况进行评估和比较,主观评价采用4级评分法。结果:瘤体内血栓形成情况、载瘤动脉和出瘤动脉的显示情况及正常器官血供情况这四项的主观评分,SEMAR组均高于未采用SEMAR组,分别为(3.3±0.7)和(1.3±0.5)分(Z=-4.52,P<0.01)、(3.4±0.7)和(1.3±0.5)分(Z=-4.38,P<0.01)、(3.4±0.8)和(1.4±0.5)分(Z=-4.37,P<0.01)、以及(3.3±0.7)和(1.5±0.5)分(Z=-4.46,P<0.01)。 4例患者因为严重伪影无法评价瘤体内径,余20例患者的瘤体内径在采用和未采用SEMAR组分别为(25.4±9.3)和(28.2±9.5)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6,P<0.01)。结论:SEMAR技术可以明显减轻CTA图像上的金属伪影,有助于准确评估内脏动脉瘤腔内栓塞术的效果,在术后随访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双源CT前门控冠状动脉CTA检查中应用100kV低管电压结合低碘浓度对比剂降低辐射剂量的效果。方法:3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采用100kV管电压,碘对比剂(300mgI/mL),前门控轴扫。测量各冠状动脉主要节段的CT值,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分析辐射剂量变化。结果:所测得的各主干CT值均在300HU以上。CTA图像质量均评分为5分者289个,4分148个,3分34个;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为10.48±1.90,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DE)为(1.64±0.26)mGy。结论:在双源前门控冠状动脉CTA检查中,采用100kV低管电压结合低碘浓度对比剂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