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三节指骨拇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本组患儿4例5指,男1例,女3例,手术年龄5个月至2岁。按Wood分型:I型2指,Ⅱ型3例。合并多指4指。I型采用直接切除多余指骨,Ⅱ型采用多余指骨截骨内固定,合并肌腱畸形者重建肌腱。结果4例患儿在门诊获得8个月至3年的随访,效果满意。结论根据分型,I型采用直接切除多余指骨,Ⅱ型采用多余指骨截骨内固定的方法是治疗儿童先天性三节指骨拇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前臂骨折在儿童骨折中较常见,约占所有骨折患儿的5%。10%。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71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干骺端)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并密切随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MRI在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的MR信号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1例临床怀疑肘关节不典型损伤在我院行MR检查的患儿的MR表现。均有伤后肘关节正侧位X线平片,其中加做CT检查3例。结果:41例中,31例(75.6%)经MR检查确诊为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其中X线平片或CT检查未见骨折病例中,骨骺骨折7例,关节软骨骨折但X线未显示骨折片3例,骨挫伤18例;肌腱损伤0例。6例X线或CT检查虽可诊断骨折但不能显示损伤是否累及关节面,MR检查证实平片所见,并进一步确诊骨折并伴不典型损伤者3例。单纯骨折不伴不典型损伤者3例,仅有单纯软组织损伤或关节积液5例。结论:MRI能清晰显示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的部位、性质和程度,应作为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在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的诊断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X线检查,螺旋CT扫描以及三维影像重建在诊断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的不同临床意义。方法:24例行颈椎张口位片检查,其中16例和5例对照组采用螺旋CT扫描。结果:平均50%以上2次摄片,部份齿状突与侧块间距显示不清。16例螺旋CT扫描均证实齿状突与寰椎侧块间距不等,三维影像重建立体地再现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的移位程度和齿状突发育情况。5例对照组正常。结论:常规X线多能确诊,螺旋CT扫描及三维影像重建,可弥补6诊断上的困难,同时也有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Monteggia's 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本组患儿66例,男47例,女19例,其中新鲜骨折61例,陈旧性骨折5例.按Bado分型:I型46例,Ⅱ型4例,Ⅲ型15例,Ⅳ型1例.采用非手术和手术治疗方法,对患儿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非手术治疗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手术治疗则是在手法复位成功后,分别采用单针固定尺骨或肱桡关节、双针固定尺骨和肱桡关节,再行石膏固定,手术中均未修复或重建环状韧带.[结果]66例患儿在门诊获得6个月~5年的随访,参照李汉民等制定的评定标准,非手术组的优良率为95.7%.手术组的优良率为84.2%.未发生骨化性肌炎、骨问背侧神经损伤、尺桡骨骨性连接、尺骨骨不连、迟发性桡骨小头脱位等并发症,合并神经损伤的患儿术后2~4个月均完全恢复.[结论]儿童Monteggia's骨折的治疗效果优良,治疗的关键在于应争取在急诊下复位,并根据骨折类型及肱桡关节的复位情况,采用针对性的内固定措施以防止骨折移位及再脱位的发生,防止漏诊.  相似文献   
6.
前屈试验、脊柱测量仪与Cobb角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脊柱测量仪(scoliometer)和前屈试验在青少年脊柱畸形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56例怀疑有脊柱畸形的青少年,男14例,女42例,平均年龄13岁(SD=1.76),用前屈试验、脊柱测量和全脊柱X线片检查。对这三种检查方法的结果划分等级,当Cobb角<10°为阴性,10°~20°为阳性,>20°为明显阳性。当前屈试验时背部没有不对称,则为阴性;有不对称,则为阳性;显著不对称为明显阳性。当脊柱测量仪<5°为阴性,5°~7°为阳性,>7°为明显阳性。结果脊柱测量5例为阴性,39例为阳性,12例为明显阳性;前屈试验有8例为阴性,26例为阳性,22例为明显阳性。Cobb角检测,9例为阴性,36例为阳性,11例为明显阳性。脊柱测量、前屈试验的结果与Cobb角作等级相关分析,Spearman检验系数分别为0.48和0.57,P<0.05,为正相关。前屈试验、脊柱测量仪与Cobb角检查出的阳性率,作χ2检验,χ2值分别为0.069和1.306,P值分别>0.74和0.10,检查出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脊柱测量仪和前屈试验在普查中易于实行。当前屈试验阳性,脊柱测量仪大于5°,可视为作X线片检查的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螺旋CT三维影像分析研究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骨发育及结构。方法 螺旋CT扫描11例婴儿单侧马蹄内翻足及健侧足。采用三维影像重建分析并计算患足与健足间骨核容积百分率;楔骨骨核出现比率;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后足骨的骨间关系。结果 跟骨骨核容积百分比率(马蹄内翻足与健侧足间骨核容积百分比率)为54%—97%,平均75%;距骨29%~83%,平均50.1%;骰骨30%~100%,平均67.3%。楔骨骨核出现比率,马蹄足4/11;健足7/11。在轴位上观察,相对于正常足和双踝轴,马蹄内翻足的距骨,跟骨在踝穴内明显内旋。结论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不仅仅后足骨骨间关系异常,而且骨核发育明显落后于健侧足,且骨核偏心,以距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MEBO治疗小儿烧伤50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总结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小儿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3例不同面积及深度的烧伤患儿应用MEBO治疗,观察创面恢复情况及患儿对治疗的反应。结果:除2例入院前非正规使用MEBO导致创面加深的息儿采取植皮愈合外,其他病例均非手术治愈,474例未留瘢痕,29例遗留少许瘢痕,功能恢复良好,且治疗过程中不出血、疼痛轻,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MEBO是适合治疗小儿烧伤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Monteggia's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本组患儿66例,男47例,女19例,其中新鲜骨折61例,陈旧性骨折5例。按Bado分型:Ⅰ型46例,Ⅱ型4例,Ⅲ型15例,Ⅳ型1例。采用非手术和手术治疗方法,对患儿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非手术治疗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手术治疗则是在手法复位成功后,分别采用单针固定尺骨或肱桡关节、双针固定尺骨和肱桡关节,再行石膏固定,手术中均未修复或重建环状韧带。[结果]66例患儿在门诊获得6个月~5年的随访,参照李汉民等制定的评定标准,非手术组的优良率为95.7%,手术组的优良率为84.2%。未发生骨化性肌炎、骨间背侧神经损伤、尺桡骨骨性连接、尺骨骨不连、迟发性桡骨小头脱位等并发症,合并神经损伤的患儿术后2~4个月均完全恢复。[结论]儿童Monteggia's骨折的治疗效果优良,治疗的关键在于应争取在急诊下复位,并根据骨折类型及肱桡关节的复位情况,采用针对性的内固定措施以防止骨折移位及再脱位的发生,防止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肘部隐性骨折发生率,预测肘外伤后肘关节肿胀。方法有确切肘外伤史伴肿胀、且无明显X线骨折征象儿童46例。伤后均摄肘关节前后加屈肘90度位侧位片。观察肘尺桡侧软组织肿胀及前后脂肪垫征发生情况。病例均行肘部石膏固定。伤后平均22.2d,复查摄片评估骨膜反应或骨痂证实骨折的类型。结果有骨折迹象33例(71.7%)。46例中单X线征象与骨折关系:前脂肪垫征36例次(骨折发生26例),后脂肪垫征26例次(17例),肘尺侧软组织肿胀30例次(23例),肘桡侧软组织肿胀9例次(5例)。33例隐性骨折与肘部影像关系:前后脂肪垫征加肘尺侧软组织肿胀17例骨折,发生率82.3%;前后脂肪垫征加肘尺桡侧软组织肿胀3例,骨折发生率66.7%。前脂肪垫征加肘尺桡侧软组织肿胀4例,骨折发生率75%;前脂肪垫征加肘尺侧软组织肿胀6例,骨折发生率83.3%;余肘部影像13例次(骨折9例),骨折发生率69.2%。结论肘外伤患儿中,前后脂肪征可提示肘部隐性骨折;肘尺桡侧软组织肿胀,也是提示肘部隐性骨折的重要参考依据。肘关节肿胀愈明显,隐性骨折可能性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