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AP02在乳腺癌中表达及其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SP法)检测128例乳腺癌组织中AP02和c-erbB-2的表达。结果 c-erbB-2和AP02在128例浸润性导管癌中过表达率分别为30.46%(39/128)和34.38%(44/128)。对照组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癌组织中AP02的过表达率有显著差异(X^2=6.91,P〈0.01)。乳腺癌中AP_2的过表达与患者年龄(χ2=2.3,P〉0.05)、肿块大小(χ2=2.58,P〉0.05)及淋巴结转移(χ2=0.32,P〉0.05)无关,而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关。在组织学分级Ⅰ、Ⅱ、Ⅲ级肿瘤组织中AP-2(χ2=7.46,P〈0.05)的过表达均有显著差异,且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高,AP-2的过表达率也相应增加。128例乳腺癌中c-erbB-2和AP-2的过表达具有相关性(r=0.87,P〈0.01),且呈正相关关系(0〈r〈1)。结论 AP-2在乳腺癌组织中存在过表达,与c-erbB-2一样可作为判断预后或选择化疗用药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38岁。发作性胸痛2个月,为胸骨后针刺样疼痛,约10min可自行缓解,伴气短、乏力。曾在外院抽胸水治疗,未见好转。查体:右下肺叩实音,呼吸音减弱,语音传导减弱。胸片及B超示右胸腔积液。胸水检查:Rivaha试验( ),细胞数46/mm^3,乳糜试验( )。临床诊断:乳糜胸。术中见右胸腔内有1500ml乳白色液体,胸3~10椎体前沿右胸导管见大小不等似淋巴结样结节,直径0.3~3cm不等,境界清楚,遂行胸导管结扎术,并将胸导管沿途结节清除送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8例肺母细胞瘤,复习患者病例档案并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和随访.结果8例肺母细胞瘤患者年龄为5~63岁,平均41.6岁;肿瘤主要位于左肺或右肺的上叶,临床分期以T(2~3)、N(2~3)、M(0)为主;术后平均生存11个月.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双相性肺母细胞瘤6例,胚胎性腺管样结构显示AE1/AE3(+),幼稚的梭形细胞呈vimentin(+),软骨分化区S-100(+);上皮性肺母细胞瘤1例,桑葚体为特征性结构,免疫组化显示NSE和AE1均(+),桑葚体可能是肺母细胞瘤中具有向腺、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始基成分;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是由恶性胚胎性间叶成分构成,伴有陷入的非肿瘤性上皮,此上皮表达肺表面蛋白-B.AE3、CgA、Syn、desmin、actin、CD34、TTF-1在各型肺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均(-).结论肺母细胞瘤是肺原发性恶性度极高的肿瘤,诊断上应与肺的癌肉瘤、原发性肺腺癌、肺转移性子宫内膜腺癌及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4.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丹参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组化和电镜方法观察大鼠肾脏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后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KP)活性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同时观察丹参对这种异常改变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再灌注后AKP活性明显降低,超微结构损害最重,丹参对这种异常改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Spitz痣1例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岁。右前臂近端红色豆大结节,结痂半年。半年前发现右前臂近端出现孤立红褐色丘疹,开始增长较快,无自觉症状,其后曾擦伤破溃出血、结痂,始终未消退。皮肤科情况:右前臂近端可见半球形褐色丘疹结痂(图1),孤立存在,约1cm×1cm,基底宽阔,表面光滑,无毛发生长;周围有红晕,质硬,不能推动,无压痛。全部切除后组织病理检查示:真表皮交  相似文献   
6.
回结肠结核 (TEC)及Crohn病 (CD)均为肉芽肿性病变 ,内镜活检标本组织学上较难区分。前者抗痨治疗后可根治 ,而后者却呈进行性反复发作的过程。本文旨在评估一系列TEC及CD的组织学标准并认定可能有助于鉴别诊断的内镜下活检标本的组织学特征。1 资料与方法收集哈尔滨市两所医院 1990~ 1998年CD 2 1例及TEC30例 ,所有病例均在第 1次就诊时即行结肠镜检查并作活检。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结合临床资料 ,对 5 1例病人的病理活检进行组织学指标的观察和评估。2 结果两组病人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类似。两组镜下病灶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D10、bcl-6、mum-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牛发中心样B细胞(GCB)、非生发中心样B细胞(非GCB)分型中的作用及GCB、非GCB分型的意义.方法 收集54例DLBCL总结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国际预后指数(IPI)分析;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DLBCL石蜡包埋组织中CD10、bel-6、mum-1的表达并进行GCB、非GCB分型.结果 在54例DLBCL的肿瘤组织中CD10、bel-6、mum-1的阳性率分别为42.6%、46.9%、61.1%;GCB型29例,非GCB型25例.CD10(+)GCB 23例,CD10和mum-1(-). bcl-6(+)GCB 6例;CD10和bcl-6(-)非GCB 20例,CD10(-),bcl-6和mum-1(+)非GCB 5例.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及Los Rank检验表明:DLBCL的GCB和非GCB分型与患者的生存率分布筹异显著(P<0.05),GCB型DLBCL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非GCB型.54例DLBCL中10例IPI 0~1;14例IPI 2;17例IPI 3;13例IPI 4~5.GCB、非GCB分型与IPI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GCB型以IPI<3为主,非GCB型以IPI>3为主.结论 CD10、bcl-6、mum-1蛋白的联合检测,可以用于DLBCL的GCB、non-GCB分犁及诊断,与IPI结合提示GCB型具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某女患,55岁,住院号195476。因“闭经4年,右下腹痛2年,阴道血性排液1月余”于2004年3月10日入院。该患既往健康,孕4产2。2年前无诱因出现右下腹及腰骶部间歇性疼痛,未予诊治。1月前出现少量阴道淡红色血性排液,无消瘦,无发热。体检:外阴呈老年型,阴道畅,宫颈光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fibroustumor,SF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SFT病例进行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位于胸腔及腹腔,大小为11.0cm×9.5cm×8.0cm~10.0cm×10.5cm×7.2cm。镜下肿瘤组织由梭形纤维母细胞和不同程度的胶原纤维构成,呈束状或编织状排列,局部有血管外皮瘤样形态,部分区域黏液变性。免疫组化显示CD34、波形蛋白、bcl-2、CD99阳性,上皮和间皮等标记阴性。结论SFT是一种少见的梭形细胞肿瘤,组织形态与其他梭形细胞肿瘤相似,需结合免疫组化来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CD34阳性具重要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组织学分型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组织学分型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对42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作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42例肿瘤可分为经典型、纤维肉瘤变型、粘液型和色素型。各亚型中CD34均阳性表达;Vimentin表达较弱,有时不稳定;nm23、Ki-67、p53在各亚型间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典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纤维肉瘤变型的恶性率较高,粘液型和色素型的恶性度与其它两型的差异有待于进一步观察。CD34稳定阳性表达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