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下腔静脉中断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7例下腔静脉中断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发现胸腹部CT平扫及直接法、间接法下腔静脉CT造影均能明确下腔静脉中断的诊断,其中直接法、间接法下腔静脉CT造影静脉期显影较好,为临床有效识别下腔静脉中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单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重度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7-06诊治的14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重度压缩骨折,73例采用手法复位联合PVP治疗(观察组),70例单纯采用PVP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即刻脊柱后凸角、伤椎楔形角、伤椎前缘高度、中段高度、后缘高度、后凸角复位百分比、楔形角复位百分比、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百分比、椎体中段高度恢复百分比、椎体后缘高度恢复百分比、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2组术后1 d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14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术后即刻观察组脊柱后凸角、伤椎楔形角较对照组小,伤椎前缘与中段高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伤椎后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凸角复位百分比、楔形角恢复百分比、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百分比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椎体中段、椎体后缘高度恢复百分比、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1 d疼痛VAS评分与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注射量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重度压缩骨折较单纯采用PVP治疗具有良好的骨折椎体复位效果,但术中需注入更多的骨水泥。  相似文献   
3.
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对提高民族的生命质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接受死亡教育尤为重要.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生的庄严殿堂,开展死亡教育既是医学专业学习的特殊需要,也是医学生未来职业的特殊需要.死亡教育是现代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新课题,在医学教育的漫漫长河中,死亡教育的加入将会使医学教育体系日臻完善.该文将就死亡教育的内涵、沿革、现实意义及施行途径加以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4.
新医科背景下,启发培养医学生的数据科学思维是孵育未来高层次中医药创新人才的奠基石。针对医学大数据思维与医学传统统计思维在医学数据来源的认知思维、医学数据获取的归纳思维、医学数据特征的分析思维等方面的差异性,数据科学思维培养过程注重教学、科研及实践教育主体实施者3个主体的相互耦合联动,由教师、教辅人员、医师组成“导师组”,以“医学大数据-医学传统统计”思维模式融合发展为中心,多种教学模式协同,实现辩证思维、关联思维及批判性思维3个方向的融合,为中医药院校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