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患有肾病的男性中ED发病率很高。枸橼酸西地那非是勃起功能障碍的高效治疗药物,严重肾功能不全会使该药清除率下降,但在血透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该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血液动力学研究尚未见报导。为了研究血透患者中,该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Grossman EB等人让15例慢性门诊血透维持患者在血透前2h及血透后2h口服单剂西地那非,先服哪一次进行随机分配确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信号通路对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黏附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黏附能力测定和划痕实验测定EGF对DU145黏附和迁移能力的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EGF对DU145细胞表面整联蛋白α5和β1表达的影响,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EGF对DUl45细胞整联蛋白α5和β1亚基总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EGF可促进DUl45对纤连蛋白(Fn)的黏附和迁移作用,同时,Fn的受体a5β1的表达发生了变化,EGF上调细胞表面β1亚基的表达,而丝裂源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则具有相反的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主要发生在mRNA水平上。结论 EGF可能通过MAPK信号通路,上调β1的表达,从而促进DU145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求阴茎肿瘤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了阴茎肿瘤24例,其中鳞状细胞癌21例,基底细胞癌1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例,Paget's病1例,行单纯性包皮环切术1例,行激光电灼术1例,阴茎部分切除术17例,阴茎全部切除并尿道会阴道造口术2例,随后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1例,单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2例(其中1例加盆腔淋巴结清扫)。3例病人放弃治疗。结果:21例获得随访,行阴茎部分切除术者5年以上生存率为88%,行阴茎全切除术者5年生存率为100%。结论:包茎、包皮过长及不良的卫生习惯是导致阴茎癌的主要因素。阴茎部分切除术是治疗I、Ⅱ期阴茎癌十分合理和有效的方法。对于有明显转称者,应积极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GF信号通路影响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细胞周期分子学机理.方法MTT法检测EGF对DU145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EGF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升高,EGF组细胞在S期细胞比例为65.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蛋白质水平,EGF降低了p27表达,而CDK2、磷酸化Rb的表达不同程度增高,p16、p21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EGF刺激导致其下游的信号通路活化,降低p27表达,并导致下游CDK2、Rb及Rb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最终促进了DU145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5.
核素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核素骨显像在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SPECT核素全身骨像探测及分析骨转移灶。结果:核素骨显像检出骨转移灶为100.0%,明显高于X线平片(29.0%)。结论:核素骨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 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对6 0例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进行全身骨显像探测及分析骨转移灶,并同时进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放射免疫测定。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骨转移灶的状态根据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①减少或消失;②保持稳定状态;③出现或增多,常伴有相应的血清PSA变化。结论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直观地监测骨转移灶的变化,可协同血清PSA共同作为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整合蛋白α5、β1亚基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整合蛋白α5、β1亚基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3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和30例PCa石蜡标本中整合蛋白α5、β1亚基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相比,PCa组织整合蛋白α5、β1亚基表达减弱或消失(P<0.05)。整合蛋白α5、β1亚基表达水平随PCa的病理分级(分化程度)升高而升高,随临床TNM分期的升高而降低。结论: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整合蛋白α5、β1亚基的表达比PCa中高,其表达水平与PCa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关系,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关系,整合蛋白α5、β1亚基的研究为PCa的诊断及增殖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整合蛋白a2、β1亚基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20例正常膀胱组织和2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整合蛋白a5、β1亚基的表达水平,其中T16例,T28例,T36例;G17例,G26例,G37例.结果癌组织整合蛋白a5、β1亚基表达减弱或消失,其中a5亚基阳性率为55%,β1亚基阳性率为60%,正常膀胱组织中a5亚基阳性率为100%,β1亚基阳性率为9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合蛋白a5、β1亚基表达水平随膀胱癌病理分级升高而升高,随TMN分期的升高而降低.结论正常膀胱组织中整合蛋白a5、β1亚基表达高于膀胱移行细胞癌,其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关系,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关系,整合蛋白a5、β1亚基有望成为膀胱癌诊断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扭转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对睾丸扭转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院自 1 996年 5月至2 0 0 1年 3月的 1 7例睾丸肿痛患者 ,经CDFI检查 ,通过观察阴囊内容物的形态、回声及血流变化 ,最大收缩期流速 (υmax)、舒张末期最小流速 (υmin)和阻力指数 (RI)诊断为睾丸扭转 ,除 1例手法复位外 ,余进一步行手术探查。对照组为 1 7位无阴囊疾病者。结果  1例手法复位后CDFI复查 ,血流恢复正常 ,症状缓解 ,余 1 6例经手术及病理均确诊为睾丸扭转。两组睾丸动脉υmax、舒张末期υmin和RI数值经统计学检查差别有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CDFI可成为早期诊断睾丸扭转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1995年1月-2004年1月,我们收治囊性肾癌20例,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研究对象共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8~70岁,平均45岁。B超检查偶然发现者12例,腰酸胀者3例,无痛肉眼血尿者5例。术前诊断方法20例均行B超、I VU和CT检查。6例行MRI。手术方法20例均经腰部12肋下缘或11肋间行探查手术。结果影像学及病理特征20例术前影像学均提示囊肿相关肾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为复杂性囊肿18例(图1),单纯性囊肿2例。18例复杂性囊肿中内壁可见结节样突起3例(A);内壁局限性增厚5例(B);囊内可见分隔,增强更加明显6例(C);囊壁厚而不规则4例(D),其中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