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胺酮是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药,与NMI)A受体的苯环己哌啶(PCP)位点结合而发挥镇痛作用,也可能通过促进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而发挥作用.其镇痛作用显著,起效快、时效短,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小,无阿片类药物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成瘾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TVP术中血糖、电解质等监测对预防TURS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了解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 (TVP)中血糖、电解质改变。方法 随机选择老年轻比重脊麻下TVP手术 6 0例 ,麻醉中观察并记录术前、术中 30、6 0分钟及术后血糖、电解质 (Na+ 、K+ 、Cl-)、血气 (HCO-3 、PaCO2 、pH)、Hb、BUN、Hct等。结果 血糖术中 30、6 0分钟及术后与术前值比较均显著增高 (P <0 0 1)。而且 6 0分钟与 30分钟比较血糖有明显上升 (P <0 0 1)。术后与术中6 0分钟比较血糖又有明显升高 (P <0 0 1)。血钠 30分钟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 6 0分钟时与术前比较血钠有显著降低 (P <0 0 5 ) ,术后与术前比较下降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TVP手术仍有灌洗液吸收和血液稀释 ,术中应作血糖及电解质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骨科下肢手术患儿术后父母控制静脉镇痛的效应.方法 择期行骨科下肢矫形手术患儿507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0月~8岁,8.5~34.0 kg.按年龄分为2组:<6岁的患儿采用父母控制静脉镇痛组(n=308);≥6岁的患儿采用自控静脉镇痛组(n=199).气管插管或喉罩全麻复合0.25%布比卡因骶管阻滞下进行手术,术后给予吗啡镇痛,背景输注速率15μg~(-1)·kg~(-1)·h,PCA量15μg/kg,锁定时间10 min.于术后4、24、48 h时,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法或改良面部表情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采用Ramsay评分评价镇静程度.于术后24、48 h时记录PCA次数和吗啡剂量;记录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镇痛效果、镇静水平、PCA次数、吗啡剂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父母控制静脉镇痛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患儿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艾司洛尔、佩尔地平和硝普钠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Salter手术及股骨粗隆间旋转截骨矫形术中控制性降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E组,n=20)、佩尔地平组(P组,n=20)和硝普钠组(N组,n=20).降压措施分别为E组艾司洛尔500μg/kg,30s后100~300μg·kg-1·min-1维持,P组佩尔地平10μg/kg,30s后4μg·kg-1·min-1维持,N组硝普钠0.25μg·kg-1·min-1.当平均动脉压(MAP)降至55~65mmHg后(目标MAP),根据血压调节给药速度.当手术关键步骤结束后,停止降压.关肌层前逐渐恢复至基础血压.分别记录控制性降压前、降压30min时和术毕时的MAP及心率(HR),降压前后进行血气分析,测定乳酸值、失血量及尿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组达目标MAP时间和恢复基础血压时间明显短于E组和P组(P<0.05).降压30min及术毕时,三组血压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组和N组HR较降压前升高(P<0.05),且非常明显地高于E组(P<0.01).血乳酸值三组均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和尿量三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截骨矫形手术中,艾司洛尔、佩尔地平和硝普钠均能提供一个清晰的手术野,有效地实施控制性降压.其中艾司洛尔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降压过程可控性强,且不引起HR增快,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控制性降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为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目前较多研究正在探索其用于小儿麻醉的可行性.研究比较了DEX与丙泊酚用于小儿心导管术的维持麻醉的药效学.方法 选择40例ASA Ⅱ~Ⅲ级、22月~67月、体重11 kg~28 kg导管介入治疗患儿,进入导管室后静注氯胺酮2 mg/kg,...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患儿麻醉深度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手术患儿6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3~8岁,体重14~40kg,随机分为4组(n=15),人室后开放手背静脉,稳定5 min.C组静脉输注0.9%生理盐水0.2 ml·kg-1·h-1;R1组、R2组和R3组分别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0.3或0.5 μg·kg-1·min-1,瑞芬太尼或生理盐水输注10 min开始靶控输注异丙酚,起始效应室浓度为1 μg/ml,逐渐递增至2、3、4μg/ml.分别于稳定5min、瑞芬太尼静脉输注10min、异丙酚效应室浓度达到l、2、3、4μg/ml稳定1 min及意识消失时记录BIS和警觉,镇静(OAA/S)评分;记录意识消失时间.采用logistic回归法计算意识消失时的BIS50、BIS95和意识消失时异丙酚的EC50、EC95.BIS与OAA/S评分、异丙酚效应室浓度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C组、R1.组、R2组和R3组BIS与OAA/S评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9、0.90、0.87、0.82(P<0.05);BIS与异丙酚效应室浓度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87、-0.90、-0.87、-0.92(P<0.05);与C组比较,其余3组患儿意识消失时异丙酚效应室浓度降低,意识消失时间缩短,R2组和R3组意识消失时BIS升高,BIS50和BIS95升高,异丙酚EC50和EC95降低(P<0.05);与R1组比较,R2组BIS50和BIS95升高,R3组异丙酚EC50和EC95降低(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下,采用BIS监测患儿麻醉深度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正>1.引言慢性疼痛综合征(chronic pain syndromes,CPS)是由一组定义不明确的持续性疼痛构成的综合征,常伴随疲劳、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头痛及胃肠功能紊乱等临床症状。因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而不明确,与心理因素相关,且治疗反应差,CPS已成为医护人员面对的一项严峻挑战。CPS包括慢性广泛性肌肉骨骼疼痛(chronic widespread musculoskeletal pain,CWP)、慢性盆腔疼痛  相似文献   
8.
喉罩通气道在儿科应用的并发症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喉罩(LMA)通气道用于学龄前儿童的并发症。方法选择ASAⅠ~Ⅲ级,年龄3个月~6岁的患儿120例。手术涉及骨科、泌尿外科以及普外科非胃肠道的择期手术。按体重分为Ⅰ组(5~10 kg),Ⅱ组(10~20 kg)和Ⅲ组(20~30 kg),每组40例。所有患儿在插入LMA后,保留自主呼吸,然后给予外周神经阻滞、骶管阻滞、脊髓麻醉或局部麻醉。记录围术期生命体征和相关并发症,包括LMA置入过程中发生体动,气道反应活跃,憋气、呛咳、喉痉挛以及多次操作;通气过程中发生的一过性低氧(SpO_2<95%)和P_(ET)CO_2升高(>45 mm Hg);手术过程中LMA移位以及拔除LMA后低氧、舌下坠或喉痉挛等。结果插入LMA时体动、气道反应活跃以及多次操作等情况在各组中均有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术中一过性低氧(12.5%)以及P_(ET)CO_2升高(37.5%),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中发生LMA移位(10%),另两组中无发生。拔除LMA后,舌下坠、气道梗阻等情况均高于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低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除LMA后共有5例发现血迹,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0 kg以下患儿使用LMA时并发症相对较多,在麻醉方法的选择与麻醉处理过程中应十分谨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适合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麻醉方法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本院120例脊柱侧弯手术,采用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气管插管方法维持麻醉,定压模式控制呼吸,唤醒试验前减少各种静脉内麻醉药物的用量,总结术中管理和麻醉用药的选择、节约用血的方法等等,探讨气管内麻醉结合静脉内麻醉在脊柱侧弯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120例脊柱侧弯纠治术,均麻醉效果满意,无死亡,术后均顺利拔管出手术室,术后无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选用瑞芬太尼+异丙酚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是儿童脊柱侧弯手术安全可靠的麻醉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艾司洛尔、佩尔地平和硝普钠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Salter手术及股骨粗隆间旋转截骨矫形术中控制性降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E组,n=20)、佩尔地平组(P组,n=20)和硝普钠组(N组,n=20)。降压措施分别为E组艾司洛尔500μg/kg,30 s后100-300μg.kg-1.min-1维持,P组佩尔地平10μg/kg,30 s后4μg.kg-1.min-1维持,N组硝普钠0.25μg.kg-1.min-1。当平均动脉压(MAP)降至55-65 mmHg后(目标MAP),根据血压调节给药速度。当手术关键步骤结束后,停止降压。关肌层前逐渐恢复至基础血压。分别记录控制性降压前、降压30 min时和术毕时的MAP及心率(HR),降压前后进行血气分析,测定乳酸值、失血量及尿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组达目标MAP时间和恢复基础血压时间明显短于E组和P组(P<0.05)。降压30 min及术毕时,三组血压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组和N组HR较降压前升高(P<0.05),且非常明显地高于E组(P<0.01)。血乳酸值三组均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和尿量三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截骨矫形手术中,艾司洛尔、佩尔地平和硝普钠均能提供一个清晰的手术野,有效地实施控制性降压。其中艾司洛尔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降压过程可控性强,且不引起HR增快,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控制性降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