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 cystitis-HC)是一种急性或逐渐加剧的弥漫性膀胱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尿,可伴有耻骨上疼痛、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症状,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泌尿系疾病。其病因复杂、病情严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而且随着当下盆腔恶性肿瘤诊治水平的提高及放疗的普及发展,使得该病在临床上已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总结了近年各种用于治疗HC的方法和进展,并对其各自适应证及优缺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复合生物材料胶原蛋白/壳聚糖及聚乙烯醇/丝胶在膀胱扩大手术中的效果及町行性。方法雌件大鼠21只随机分为3组,即膀胱扩大手术组(实验组:修补材料为胶原蛋白/壳聚糖+聚乙烯醇/丝胶);膀胱部分切除组(对照组)和非手术组(平行对照组)。所有3组实验动物在术后7d、21d、42d进行膀胱容量测定,并取材观察其形态学及组织学改变。结果接受膀胱扩大手术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的膀胱容量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大体检查见膀胱血管纹理清晰,修补部位与正常膀胱无明显分界,结石发生率为71.4%。镜下组织学检查发现:术后7d时,支架外层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组织结构无法分清。术后42d时,支架内层上可见泌尿上皮呈多层排列,黏膜下层增厚明显,但平滑肌层相对稀疏且排列欠规则。结论复合生物支架胶原蛋白/壳聚糖+聚乙烯醇/丝胶能成功应用于大鼠膀胱扩大手术,但仔在膀胱平滑肌层再生情况不佳、成石率较高的缺点,有待进一步研究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间质性膀胱炎(IC)大鼠膀胱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水平与膀胱容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IC模型和透明质酸(HA)治疗3组,每组10只。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联合膀胱灌注鱼精蛋白和脂多糖制作IC模型(IC模型组),模型鼠膀胱灌注HA进行治疗者为HA组。检测各组的平均排尿量和24h总尿量,以及膀胱组织肥大细胞浸润数、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IC模型组的平均排尿量显著小于正常大鼠(1.10mL vs.1.88mL,P0.001)和HA治疗组(1.30mL vs.1.10mL,P=0.009),而3组的24h总尿量无显著差异。IC模型大鼠无论是肥大细胞浸润数目还是ICAM-1、TNF-α含量,均较正常对照有极显著升高(P均0.001)。该3项指标在HA组有显著减少。相关分析显示,平均尿量与ICAM-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25,P0.001),而与肥大细胞浸润数和组织TNF-α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SD大鼠IC模型膀胱组织ICAM-1水平与功能性膀胱容量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降低ICAM-1可有效增加功能性膀胱容量。ICAM-1有望成为IC治疗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托特罗定联合坦索罗辛在改善输尿管镜术后输尿管支架管相关症状中的作用。 方法2017年11月到2018年4月,收集于本院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的患者,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组1接受坦索罗辛治疗,每日0.4 mg,于睡前一次口服;组2接受坦索罗辛联合托特罗定治疗,其中坦索罗辛每日0.4 mg,于睡前一次口服,托特罗定每日4 mg,分两次口服;组3为空白组。所有患者在术后第二天进行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自我评价量表(OABSS)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后开始接受药物治疗,于术后4周拔管前再次进行OABSS评分及VAS评分并拔除双J管。 结果共116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组1共39例,组2共39例,组3共38例。各组间药物治疗前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和组2于拔管前的OABSS评分和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OAB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组2的OABS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组1(P<0.05),而VAS评分改善程度与组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坦索罗辛联合托特罗定能有效改善支架管相关症状,改善储尿期症状效果优于单用坦索罗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对腰痛症状改善与单用坦索罗辛相比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6.
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 cystitis-HC)是一种急性或逐渐加剧的弥漫性膀胱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尿,可伴有耻骨上疼痛、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症状,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泌尿系疾病.其病因复杂、病情严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而且随着当下盆腔恶性肿瘤诊治水平的提高及放疗的普及发展,使得该病在临床上已...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经尿道前列腺铥激光剜除术(ThuLEP)与经尿道前列腺绿激光剜除术(Green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2年12月我院开展的50例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ThuLEP和GreenLEP各25例,采用“分叶法”解剖性剜除,比较两组之间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值、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等,以对比手术安全性;比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和残余尿量(PVR)等指标,以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ThuLEP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少于GreenL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均较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ThuLEP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尿道狭窄1例、暂时性尿失禁3例、尿路感染5例),GreenLEP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6%(继发性出血1例、尿道狭窄1例、暂时性尿失禁3例、尿路感染4例),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