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早期筛查前列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正常人组、Ⅲ型前列腺炎组、前列腺增生组各30例患者行按摩前、按摩1 h内及按摩24 h后的PSA监测。结果正常人组、Ⅲ型前列腺炎组、前列腺增生组与自身对照比较按摩前与按摩1 h内PS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摩前、按摩1 h内与按摩24 h后PS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按摩1 h内及时抽血测定对PSA值无影响,门诊病人有针对性实施PSA监测对筛查早期前列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Ⅲ型前列腺炎治疗前后血清PSA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Ⅲ型前列腺炎(CCPS)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经过筛查出的260例PSA≥4 ng/mL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在治疗前后行PSA检测并根据治疗前、后PSA水平及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结果分A、B、C三组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各组治疗前后PSA水平及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结果 A组PSA平均值由治疗前的(6.54±1.86)ng/mL降至治疗后的(3.28±1.86)ng/mL,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B、C组治疗前后PS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SA可用于监测前列腺炎预后情况,对于治疗后其PSA≥4 ng/mL的患者,活检可提高诊断阳性率,对早期筛查前列腺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一期手术治疗双侧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4例后腹腔镜一期行双侧肾囊肿去顶减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1例,女13例,年龄17~65岁(34±0.53),囊肿直径5.32±1.31cm,左侧囊肿43个,右侧48个。结果经后腹膜入路34例患者双侧肾囊肿顺利去顶,平均每侧手术时间37.28±0.45min,平均每侧术中出血量7.18±0.53ml,2例随访3~6个月无复发,术中出现单侧腹膜损伤,未伤及腹腔脏器。平均住院天数7.47±0.32d,平均术后住院天数4.10±0.27d。结论后腹腔镜一期行双侧肾囊肿去顶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外科手术是一种正在发展中的技术,手术方法还在不断改进,免气腹腹腔镜外科手术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业已发展成为现代腹腔镜外科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该技术无论是在国内或是国外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后腹腔镜技术对腹膜后器官的手术具有其独到的优势,特别适合泌尿外科应用。我院2003年8月至2004年10月开展了经腹膜后免气腹下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21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小型切口加皮内缝合法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的疗效。方法35例患者均应用小切口加皮内缝合法治疗。结果一期结石清除率100%。平均手术时间45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5 ml,平均住院时间10 d,均无需输血。多数肾积水患者在术后1个月积水消失。结论小型切口加皮内缝合法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具有损伤小、结石无残留、术后恢复快、皮肤切口瘢痕极小、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 3月~ 12月 ,我科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机对 6 5例肾、输尿管下段、膀胱及尿道结石进行治疗 ,临床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5例 ,男 6 1例 ,女 4例。年龄10~ 75岁 ,平均 32岁。肾鹿角形结石 3例 ,输尿管下段结石 2例 ,膀胱结石 4 7例 ,后尿道结石 10例 ,前尿道结石 3例。结石大小纵径 1 0~ 6 0cm ,平均2 5cm。横径 0 6~ 3 5cm ,平均 1 5cm。单发结石 6 1例 ,多发 (2粒以上 )结石 4例。合并有前列腺增生症 (BPH) 2 0例 ,肾积水 2例 (肾盂分离 2 0~ 3 5cm)。门诊病人 30例 ,住院…  相似文献   
8.
闭克明 《微创医学》2013,8(3):339-342
肾结石是我国南方和沿海地区常见多发病,复杂性肾结石(complex renal calculi)是指直径>2.5 cm结石、鹿角形结石或多发性结石,也包括患肾有解剖及功能异常致取石困难的结石[1].复杂性肾结石的复杂程度通常由下列因素决定:①结石的成因和成分;②结石的大小、形状及在肾内的分布情况;③肾脏总功能和患肾功能状况;④是否并发有解剖异常、尿路感染等.复杂性肾结石的形成原因与过程复杂,往往需要多种因素参与,在其发病机制中,肾解剖异常、尿路感染和代谢异常是其重要的因素.复杂性肾结石的成分复杂,有单一成分、混合性成分,大多数为混合成分的含钙结石[2,].复杂性肾结石的治疗方法较多,其治疗在临床上仍存在争议,至今依然是泌尿外科的难题.现就复杂性肾结石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斜卧位配合Syberwand双导管超声碎石系统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的均采用斜卧位配合Syberwand碎石系统行PCNL治疗187例。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建立F20经皮肾通道,一期平均手术时间(85.2±34.8)min,一期结石取净166例取净率88.7%,9例二期手术结石取净。11例有少量碎石残留,术后1个月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残留结石全部击碎,半个月后复查基本消失。均未发生胸腹腔脏器损伤,1例因术中出血改为肾实质切开取石及止血,术后恢复良好。5例术后活动性出血,经保守治疗3例成功止血,2例行介入栓塞成功止血。术后住院时间(8.4±1.8)d。结论斜卧位配合Syberwand双导管超声碎石系统行PCNL治疗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进横裁包皮带蒂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Duckett术)一期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2001~2009年采用改进Duckett术式一期修复尿道下裂患者35例,其中阴茎体型31例,阴茎阴囊型4例,伴有阴茎弯曲畸形34例,合并隐睾2例,两性畸形1例。另外收集同期行传统Duckett术式一期修复尿道下裂患者52例。改进Duckett术留置F7和F12的两条硅胶管做支架管,传统Duckett术式仅留置F12的硅胶管做支架管,两组均未行膀胱造瘘。结果改进Duckett术:1次手术成功29例(82.8%),术后尿瘘4例(11.4%),尿道狭窄2例(5.7%),4例尿瘘术后6个月修补成功,2例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后基本痊愈。人均手术次数1.1次。传统Duckett术式:1次手术成功38例(73.%),术后尿瘘9例(17.3%),尿道狭窄5例(9.6%),8例尿瘘术后6个月修补成功,1例因尿瘘口较大,经二次手术修补瘘口后治愈,3例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后基本痊愈,2例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效果差,经尿道口切开后基本痊愈,人均手术次数1.2次。结论Duckett术式治疗尿道下裂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外形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