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信号通路蛋白SHH在胰腺癌组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胰腺癌组织与30例胰腺良性病变组织中SHH的表达,并分析SHH表达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的SHH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胰腺良性病变组织(66.67%vs.0.00%,P0.05)。胰腺癌组织中的SHH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是否患者的淋巴节转移、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明显有关(均P0.05)。SHH表达阳性表达胰腺癌患者与SHH表达阴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6.67%vs.20.00%;18.4个月vs.15.6个月,均P0.05)。结论:SHH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增高,其阳性表达可能与患者的疾病进展有关,但与患者的远期预后关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院前急救与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的新模式.方法:采用院前急救与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的治疗模式治疗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脑血管再通率和患者生存率,采取欧洲卒中量表(ESS)及,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在超早期时间窗内接受溶栓治疗率达91.2%,在3 h、6 h、12 h内接受溶栓治疗的再通率分别为:96.7%、85.7%、60.0%;病死率分别是:0%、4.76%、20.00%;致残率及接近治愈-完全恢复率:0%、9.5%、20.0%;近完全恢复率为:96.8%、85.7%、60.0%.结论:院前急救与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的治疗模式显著缩短了治疗流程,提高了脑血管再通率和神经功能恢复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肝患者不同病理阶段(肝炎、肝硬化、肝癌)血清中铁调素(Hepcidin)与透明质酸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均大于10年的肝病患者61例作为病例组,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病例A组共2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病例B组共20例,肝癌患者作为病例C组共15例,选取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共35例,分别测定其铁调素与透明质酸.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铁调素与透明质酸的差异,并分别分析病例A、B、C组之间及其与对照组铁调素与透明质酸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铁调素含量为(1472.52±1080.77)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6.03±134.58)ng/mL;透明质酸含量为(179.28±96.80)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5±13.28)ng/mL,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A、B、C组患者的铁调素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但三个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B、C组透明质酸较对照组增高,较病例A组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铁调素在肝病的不同病理阶段均增高,反映了肝病患者铁代谢失衡;透明质酸在肝硬化、肝癌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高,可作为肝纤维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后肠胆反流(DBR)的发生因素.方法 在2012年9月至2016年2月选择在该院消化科进行住院诊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98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十二指肠乳头EST,判断术后DBR发生情况,调查发生因素,同时进行奥狄括约肌(Oddi括约肌)功能的测定与远期并发症的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EST,198例患者平均胆总管直径为(2.24±0.24)cm,平均胆总管结石数量为(3.63±1.12)个,胆总管结石最大直径为(1.02±0.19)cm.EST术后出现DBR 12例,发生率为6.1%,平均放射性活度为(3.39±0.89)MBq.EST术后Oddi括约肌收缩压高峰值和收缩频率分别为(31.49±4.22)mm Hg和(3.78±0.53)次/min,都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Oddi括约肌基础压和胆总管压力分别为(8.23±1.03)mm Hg和(3.32±0.45)mm Hg,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直径、术前术后Oddi括约肌收缩频率差值、结石数量、结石最大直径为EST术后DBR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发生远期并发症18例,发生率为9.1%,其中反流性胆管炎4例,胆管狭窄6例,乳头狭窄4例,结石复发4例.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EST术后DBR比较常见,可导致Oddi括约肌功能下降与远期并发症的增加,需要积极加强预防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妊娠期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妊娠期并发SAP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CVVH治疗,对比治疗前及治疗48 h后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和动脉血气指标,记录患者的妊娠结局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8 h后的体温(T)、呼吸、心率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48 h后的血淀粉酶(AMS)、血脂肪酶(APS)、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cr)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血清钙离子(Ca2+)显著高于治疗前,酸碱度(p H)和碳酸氢根浓度(HCO3-)显著高于治疗前,血钾水平(K+)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4例患者出现早产,无一例患者出现胎儿或母亲死亡。结论采用CVVH治疗妊娠期并发SAP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母亲和胎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径≥30 mm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109例大肠LST患者,并根据病变大小分为直径≥30 mm及直径30 mm两组,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病变大小、病变部位、内镜下形态学分型、组织病理类型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病变部位、内镜下分型、组织病理及上皮内瘤变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病变直径≥30 mm的大肠LST好发于直肠(75.4%,43/57),而直径30 mm的大肠LST多发于直肠(36.5%,19/52)及近端结肠(44.4%,21/52);直径≥30 mm的大肠LST以结节混合型为主(61.4%,35/57),直径30 mm的大肠LST则主要是颗粒均一型(51.9%,27/52);病变直径≥30 mm的大肠LST多为绒毛状腺瘤及绒毛管状腺瘤(89.5%,51/57)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57.9%,33/57),而直径30 mm的大肠LST则主要是绒毛管状腺瘤(78.8%,41/52)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84.6%,44/52),病变直径≥30 mm的大肠LST拥有更高的恶性潜能(高级别内瘤变+浸润癌的百分比分别为42.1%(24/57)和15.4%(8/52)(P 0.05)。结论 L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大肠肿瘤,与大肠癌发生关系密切。LST直径≥30 mm时好发于直肠,内镜下形态学类型以结节混合型为主,组织中绒毛成分较多,恶变潜能更高,值得临床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 (glutathione peroxidase 1,GPX1)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CRC细胞株HT29和LOVO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间海口市人民医院滨江分院普外科手术切除的60例临床CRC组织及癌旁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CR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PX1 mRNA水平.在高表达GPX1 mRNA的HT29细胞株用慢病毒携带shRNA感染的方法构建敲除GPX1的细胞株,瞬时转染法在低表达GPX1 mRNA的LOVO细胞系构建过表达GPX1的细胞株,并在GPX1 mRNA及蛋白水平进行验证.通过MTS法检测CRC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变化,用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CRC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同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E-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CRC组织中GPX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051±0.024 vs 0.142±0.051,P<0.01).敲除GPX1后,HT29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强(12.901±2.790 vs 6.617±2.462,P<0.01)、侵袭能力显著增强[(384.7±37.9) vs (209.2±31.2)个,P<0.01]、迁移能力显著增强[(0.139±0.025)vs (0.251±0.038)mm,P<0.01]、E-钙黏蛋白表达下调(P<0.01)、波形蛋白表达上调(P<0.05).过表达GPX1的LOVO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1)、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均P<0.05)、E-钙黏蛋白上调(P<0.01)、波形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GPX1mRNA在人CRC组织中低表达,GPX1负向调控CR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在CRC中可能发挥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裸花紫珠颗粒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琼海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8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0.1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裸花紫珠颗粒,3 g/次,4次/d。两组患者均经4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门静脉血流、脾静脉血流、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止血时间、输血量、肝静脉游离压(FHVP)、肝静脉锲入压(WHVP),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紧张素Ⅱ(AT-II)、肾素活性(PRA)、抗利尿激素(ADL)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1.82%和97.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门静脉血流、脾静脉血流、门静脉内径及脾静脉内径均明显减小(P<0.05),且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治疗组患者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输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FHVP、WHVP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降低更显著(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清hs-CRP、AT-II、NO、PRA、AD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裸花紫珠颗粒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好,可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患者肠外营养相关性肝损伤(parenteral nutrition-associated liver disease, PNALD)的风险模型,探讨造成PNALD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264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以2∶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176)和测试集(n=88)。训练集患者根据是否发生PNALD,分为PNALD组(n=43)和非PNALD组(n=133)。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SAP患者发生PNAL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分类树模型。结果 与非PNALD组比较,PNALD组患者病程较长,NRS2002评分较高,全胃肠外营养(TPN)持续时间较久,胰腺坏死和急性呼吸窘综迫综合征(ARDS)人数占比较高,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高,白蛋白(ALB)和前血蛋白(PAB)水平较低(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和TPN持续时间为SAP患者发生PNALD的独立危险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单纯肝素盐水封管与肝素联合抗生素封管对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失功能、感染的影响。 方法选取眉山市彭山区人民医院血液透析科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2例置入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45 mg/ml肝素钠+10 mg/ml头孢呋辛钠封管,对照组单纯给予45 mg/ml肝素盐水封管;比较两组患者导管感染率、病原菌分布、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使用寿命;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导管使用曲线;采用COX回归方程分析影响导管使用时间的危险因素。 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导管感染率分别为2.17%与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4,P=0.035);(2)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分布前三位的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40.0%)、链球菌(30.0%)、肠球菌属(20.0%);(3)血红蛋白水平和感染是影响导管使用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抗生素封管是保护因素(P<0.05);(4)实验组与对照组感染以外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86%(5/46)与为30.43%(14/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3,P=0.020);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导管中位使用时间分别为58(13~72)周和52(9~70)周,实验组的导管失功能发生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HR=0.395,95%CI 0.172~0.965, P=0.048)。 结论应用抗生素与肝素钠联合封管可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减少并发症,延长使用寿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