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素联合中药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狼疮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损害之一,是终末期肾衰竭的常见病因。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是目前常用的且最有效的治疗狼疮肾炎的方法。但是其严重的毒副反应导致相当一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而其他的免疫抑制剂由于其价格昂贵而限制了其应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对于环磷酰胺治疗无效、复发、或不能耐受的难治性狼疮肾炎,应用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EB病毒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4年Epstein和Barr分别在《Lancet》杂志报道,在非洲儿童淋巴瘤培养建立的淋巴母细胞株中,发现了一种有别于其他疱疹病毒的疱疹病毒,后命名为Epstein—Barr病毒(简称EB病毒)。EB病毒属疱疹病毒科,是一种在全球广为分布的双链DNA病毒。约有90%的人群感染,感染后通常在人体内终生潜伏存在。亦可导致感染的宿主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形成肿瘤。EB病毒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的文献报道近年来较多,特别是2005年4月在Arthritis Rheum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报道非洲裔美国人中,抗EBV—VCA—IgA抗体与SLE强相关,再次引起了风湿病学家的极大兴趣.本文就EB病毒与SLE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反应停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反应停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AS)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探讨反应停治疗AS的价值。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 ,选用柳氮磺吡啶 (SASP)和单用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作为对照。三组共治疗AS患者 98例 ,其中反应停治疗 2 9例 (反应停组 ) ,SASP治疗 37例 (SASP组 ) ,单用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治疗 32例(NSAIDs组 ) ,疗程均为 6个月 ,三组患者的病情相似 ,其中反应停组的AS患者 ,是自愿而且排除孕妇及未婚未育者。结果 治疗 6个月 ,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和血沉 (ESR)在三组均显著改善 (P <0 0 1和P <0 0 5 ) ,而C反应蛋白 (CRP)的显著下降仅见于反应停组和SASP组 (P均 <0 0 1)。三组间比较 ,关节疼痛数、ESR和CRP在反应停组及SASP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NSAIDs组 (P <0 0 5 )。临床缓解、显效、有效和无效率在反应停组分别为4 1%、2 8%、2 1%和 10 % ;在SASP组分别为 38%、2 7%、2 2 %和 13% ;在NSAIDs组分别为 10 %、34%、31%和2 5 %。对比三组疗效 ,反应停组与SASP组疗效相当 ,均优于NSAIDs组 (P <0 0 5 )。不良反应在反应停组主要是嗜睡和胃肠道不适 ,多为一过性 ,其发生率为 5 5 % ,明显高于SASP组 19%和NSAIDs组 16 % (P <0 0 5 ) ;反应停组无 1例出现白细胞减低和转氨酶升高 ,而在SASP组各有 1例  相似文献   
4.
中风后遗症临床上非常多见,我科从4月份始采取体针加中药及前法加头针治疗后发现后法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据病程的长短、病情的轻重、年龄及性别等,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例,男15例.女8例;对照组20例.男16例,女4例。症状;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无力、口眼喁斜、头痛眩晕、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证。查体:有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或肌张力增高及病理反射。所有病人均经颅脑CT或MIR确诊。  相似文献   
5.
肝动脉栓塞化疗(TAE)和瘤体内注射酒精(PAI)是治疗肝癌的两项重要手段.作者将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并与单纯TAE和单纯PAI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抗Jo-1抗体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摇对69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MD)病人抗Jo-1抗体进行检测,了解抗Jo-1抗体阳性与PM/DM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及对PM/DM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印迹(IBT)法检测PM/DM病人中的抗Jo-1抗体,对抗Jo-1抗体阳性血清进行免疫双扩散(ID)检测,两者抗Jo-1抗体均阳性者为抗Jo-1抗体阳性组,其他为抗Jo-1抗体阴性组,前瞻性比较PM/DM抗Jo-1抗体阳性组和抗Jo-1抗体阴性组的临床特征。结果本组中抗Jo-1抗体阳性占32%,抗Jo-1抗体阳性患者出现肺间质病变(ILD)、多关节炎/多关节痛、肺部感染和雷诺现象分别为18例(82%)、18例(82%)、17例(77%)、7例(32%);与抗Jo-1抗体阴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外,在阳性组出现吞咽困难1例(5%),而阴性组为15例(3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郾05)。结论抗Jo-1抗体阳性组PM/DM患者的肺间质病变及多关节炎症状突出,合并肺部感染的概率高,而肌痛或肌无力症状较轻,出现吞咽困难症状概率较低;阴性组出现吞咽困难症状概率较阳性组高。  相似文献   
7.
1983年,Warren和Marshall在慢性活动性胃炎的胃粘膜中查到一种弯曲杆菌样细菌(Campylobacter like organisms,简称CLO),对此,我们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一、病例及取材:选择有明显上消化道症状的病人100例行胃镜检查,检查前一周未用抗生素。男86例,女14例,年龄21~73岁,平均37.8岁,平均病程1年零9个月。当胃镜和病理诊断有分歧时,以病理诊断为准。十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睡安胶囊中丹酚酸B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以HPLC法测定睡安胶囊中丹酚酸B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Thermo ODSHypersil(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甲酸-水(10:30:1:59),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6nm.结果 丹酚酸B在25~398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9%,RSD=0.88%(n=9).结论 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重现性好,可用于睡安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昆仙胶囊对大肠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狼疮样模型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昆仙胶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60只纯系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泼尼松组、昆仙胶囊组、联合用药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腹部皮下注射LPS给药造模。泼尼松组给予泼尼松10 mg/kg.d-1,昆仙胶囊组给予昆仙胶囊10 g/kg.d-1,联合用药组给予泼尼松5 mg/kg.d-1、昆仙胶囊5 g/kg.d-1。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0.5mL/d灌胃,每日上午定时灌胃给药。连续灌胃3周后,各组小鼠均经眼球后静脉采血,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狼疮样小鼠外周血中IL-10、TNF-α表达。结果:模型组IL-10、TNF-α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0.05),说明造模成功;3个治疗组血清中IL-10、TNF-α水平较模型对照组降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昆仙胶囊组IL-10、TNF-α水平与泼尼松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IL-10、TNF-α水平均较泼尼松组、昆仙胶囊组降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昆仙胶囊能有效抑制狼疮样小鼠血清中IL-10、TNF-α的分泌,与激素联用效果更佳并能减小激素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耐药状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经验性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培养阳性结果的前7种病原菌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610株病原菌中排在前7位的分别为肺炎克雷柏军、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加酶抑制剂的茁-内酰胺酶类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革兰阳性菌中金葡萄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耐药性高,肺炎链球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红霉素、苯唑西林耐药性均高.结论: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是目前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病原菌,其耐药状况严重,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抗生素应用指征是当前有效遏止耐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