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结直肠癌术后切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病原学特点,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248例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切口医院感染率、病原菌分布情况、耐药性,对影响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并制定预防措施。结果:248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术后切口医院感染48例,感染率为19.35%。对术后切口发生医院感染的48例患者共检测出病原菌7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58.33%;革兰阳性菌24株,占33.33%;真菌6株,占8.33%。耐药性结果分析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等药物的耐药性较高。糖尿病、腹腔镜手术、腹部手术史、术后造瘘、手术持续时间、吸烟、住院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急诊手术是导致结肠癌患者出现术后切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腹腔镜手术、术后造瘘、手术持续时间、吸烟、住院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腹部手术史、急诊手术等危险因素是导致结肠癌患者术后切口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术后切口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其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糖尿病、腹腔镜手术、术后造瘘、手术持续时间、吸烟、住院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腹部手术史等危险因素是导致结肠癌患者术后切口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肛管直肠超声可用来诊断多种肛管直肠良、恶性疾病。近几年来.该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其应用360度旋转高频(6.16MHZ)探头(焦距2.8~6.2cm),无需转动探头便可获得高清晰的肛管直肠三维结构图。位于探头远端的换能晶片向近端边旋转边移动,持续55S.可获得长约6cm的图像。这个图像是将连续的0.2mm层厚轴向切面通过容积再现技术合成的高清晰的三维数字立体图像。其拥有多个视角(同时4~6个视野).可同时观察多个解剖平面.进行低亮度、高对比度调整,可形成半透明暗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癌症体细胞突变目录(COSMIC)数据库,筛选结直肠原发性癌和结直肠转移性癌两类癌组织之间的具有显著差异的体细胞基因突变,并分析其可能的功能及通路。 方法从COSMIC数据库下载结直肠癌全外显子测序数据,在R 3.5.0环境下,利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结直肠原发性癌和结直肠转移性癌两类癌组织之间的差异体细胞突变基因进行挖掘,记录具有显著差异的体细胞突变基因并进行功能及通路富集分析,探索其可能生物学功能及通路。 结果共发现120个具有显著差异的体细胞突变基因,包括RHEB、RP11-368J21.2、AGAP10等,对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这些显著性差异体细胞突变基因可能与如脱氢酶活性、还原酶活性、细胞周期停滞、代谢途径、PI3K-Akt信号通路、细胞周期、细胞粘附分子、癌症中的转录失调、铂类耐药性等功能及通路相关。 结论挖掘结直肠原发性癌和结直肠转移性癌之间的显著差异体细胞突变基因可为研究结直肠癌的转移调控机制提供借鉴,显著差异体细胞突变基因可能作为结直肠癌转移诊断标志物或转移治疗靶点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直肠前突又称直肠前膨出,是直肠壁通过直肠阴道膈缺损处向阴道内膨出形成的疝,是造成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多因产伤、会阴软组织松弛而使盆底直肠阴道膈薄弱,排便时直肠腔内压力的作用,方向改变,朝向阴道,而不朝向肛门口,部分粪块陷入直肠前膨出内,不能排出体外,当排粪用力停止后,粪便又可回到直肠内,造成排便障碍[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ET-CT以不同淋巴结短径和SUVmax为标准在结直肠癌术前N分期的准确性差异以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5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且在术前1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分别以淋巴结短径≥3、5、8、10mm,淋巴结SUVmax≥1.0、1.5、2.0、2.5为标准对结直肠癌进行术前N分期,以手术病理为诊断金标准.结果 8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56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以淋巴结短径≥3、5、8、10mm诊断结直肠癌术前N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68.8%、66.3%、51.3%、43.8%,Kappa值分别为0.528、0.473、0.274、0.171;以淋巴结SUVmax≥1.0、1.5、2.0、2.5诊断结直肠癌术前N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62.5%、63.8%、52.5%、53.8%,Kappa值分别为0.435、0.459、0.297、0.317.经卡方检验,淋巴结短径≥3mm与5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74),淋巴结短径≥3mm与8mm以及10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P=0.007);淋巴结SUVmax≥1.5与1.0以及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P =0.096),淋巴结SUVmax≥1.5与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淋巴结短径≥5mm与SUVmax≥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27).结论 以淋巴结短径≥5mm,SUVmax≥1.5为标准诊断结直肠癌术前N分期的准确性相对较高且可操作性较好,Kappa检验与手术病理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18F-FDG PET-CT在结直肠癌术前N分期方面的价值和诊断标准有待于进一步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筛选结肠癌显著差异表达进而显著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基因突变群。 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结肠癌单核苷酸突变数据和表达谱数据,在R 3.5.0环境下,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法筛选单核苷酸突变后表达显著差异的基因,利用survival程序包筛选单核苷酸突变后显著影响生存预后的基因,最后将两者结果取交集,为突变后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合并生存率有显著差异的基因。对该基因群进行瀑布图可视化,分析其主要突变类型、突变影响、突变和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 结果共发现42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包括MBD6,BCR,ZNF407,ZC3H18等,主要突变类型为错义突变,部分突变基因和TNM分期、性别相关。 结论挖掘结肠癌显著差异表达合并生存率显著差异的突变基因,有助于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基因突变群,从而从整体上把控基因突变群对结肠癌发生、发展、转归的影响,并为将来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有可能作为结肠癌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筛选结肠癌拷贝数变异基因并分析其潜在功能。 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下载结肠癌拷贝数变异数据和表达谱数据在R350环境下利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筛选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之间显著差异的拷贝数变异基因,结合表达谱数据筛选显著差异拷贝数合并显著表达差异的基因。对显著差异拷贝数合并显著表达差异的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索其潜在的功能和通路。筛选结果经我院样本测序结果验证。结果 共发现8872个显著差异拷贝数合并显著表达差异的基因,包括GID8、YTHDF1、TAF4、NELFCD等;主要富集的功能和通路分别为RNA的催化活性、DNA的催化活性、泛素相关酶活性、Notch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等。结论 挖掘结肠癌拷贝数变异突变基因并分析其潜在功能,有助于帮助深入理解结肠癌遗传机制和发病机制,这有可能作为结肠癌诊断和治疗靶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康争春  鄂继福  吕桂芬  于恩达 《西部医学》2020,32(2):304-307+312
【摘要】结直肠癌(CRC)是人类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分子机制的复杂性,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是目前肿 瘤科研工作者亟需攻克的难题。近年来,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受 到人们重视。细胞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转归等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 分,大量的IncRNA起着微妙的调控作用。而结直肠癌调控体系的复杂性,涉及细胞通路的多样性,单一的或者少数的 IncRNA并不足以产生决定性影响,从细胞信号通路整体层面把控IncRNA并进行总结归纳,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 转化医学提供参考意义。本文将就IncRNA的基本概念和IncRNA调控的结直肠癌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