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评估保留自主神经的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12月接受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手术的4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及影响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病理学因素,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19. 0统计软件包分析,术中术后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因素与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手术时间为(245.7±46.7) min,术中出血量为(223.7±66.0) ml,平均住院时间(8.3±1.4) d、术后排气时间(3.8±0.8) d。13例(27.1%)患者出现短暂轻—中度排尿功能障碍,23例(47.9%)出现性功能障碍。41例患者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15例(31.3%)侧方淋巴结转移;共清扫出648枚淋巴结,阳性304枚,侧方淋巴结转移33枚(5.1%),转移率与侧方淋巴结直径、病理类型及TNM分期相关。随访40个月,36例患者术后生存,15例局部复发,12例死亡;3例患者带瘤生存,33例无瘤生存;有侧方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预后比无侧方转移患者差。 结论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中是安全、可行的,可有效改善预后;保留自主神经能有效保护性功能、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预防性末段回肠袢式造口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及适应证。方法我院胃肠外科在1999年9月至2009年6月间对482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其中69例患者同时行预防性回肠袢式造口(A组),未行预防性造口者413例(B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吻合口瘘总发生率为1.87%(9/482);A组与B组在年龄、TNM分期、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性别、高中低位直肠癌比、新辅助放化疗、吻合口血运偏差、肠道准备欠佳、双吻合器钉合欠佳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男性比例、低位直肠癌比例、行新辅助放化疗比例、吻合口血运偏差患者比例、肠道准备欠佳患者比例、双吻合器钉合欠佳患者比例较B组高。结论应用末段回肠袢式造口预防高危患者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4.
5.
对于肿瘤下缘距离肛缘小于5em的超低位直肠癌,以往多采用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Miles术),以致部分未扩散转移的早期患者亦丧失肛门功能,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C)-胃癌细胞融合细胞来源的exosome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效果。方法以细胞培养技术将BALB/c小鼠未成熟Dc与人胃癌细胞SGC-7901融合,并提取融合细胞分泌的exosome作为瘤苗。将人胃癌细胞株接种于BALB/c小鼠以建立4组荷瘤小鼠模型,A、B、C组小鼠接种SGC-7901细胞。D蛆小鼠接种BGC.823细胞。各组2周后开始在腹腔接种相应瘤苗。A组瘤苗为对照用PBS;B组溜苗为BALB/c小鼠来源的未成熟Dc,c组及D组瘤苗为未成熟DC-SGC7901融合细胞来源的exosome。每组取6只小鼠收集脾细胞悬液,进行体外细胞毒实验。剩余每组6只小鼠留待观察生存期。结果A、B、C、D组小鼠脾细胞悬液的细胞毒性分别为(27.22±7.31)%、(58.28±7.80)%、(72.36±6.28)%、(43.15±5。60)%,4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分别为(14.2±1.3)d、(29.2±1.8)d、(37.6±2.2)d、(22.1±2.6)d。方差分析提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K检验提示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成熟DC-胃癌细胞融合细胞来源的exosome作为新型、高效肿瘤疫苗,可诱导抗胃癌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 1月—2018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竖脊肌平面阻滞组(阻滞组),每组30例。阻滞组麻醉诱导前在双侧T8横突行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对照组不行阻滞,然后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术毕两组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气管导管拔管后即刻(T0)、术后3?h(T1)、6?h(T2)、12?h(T3)、24?h(T4)、36?h(T5)和48?h(T6)时静态VAS评分,记录T4~T6时动态VAS评分(患者在病床上翻身和坐起时)。统计术后0~24?h和>24~48?h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患者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需要补救性镇痛的比例、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停留尿管时间,记录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和低氧血症发生率。术后48?h评估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阻滞组患者在T0~T6时静态VAS评分和T4~T6时动态VAS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阻滞组患者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延长,术后24和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需要补救性镇痛的例数减少(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阻滞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而两组瘙痒、呼吸抑制和低氧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阻滞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停留尿管时间均缩短(P?<0.05);阻滞组患者术后48?h总体满意度评分为(3.8±1.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8±0.7)分(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能够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8.
人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能特异地修复N-亚硝基化合物引起的烷基化损伤。现将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妊娠期阑尾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13年6月施行急性阑尾炎手术的妊娠期患者70例,其中32例进行腹腔镜手术,38例进行开腹手术,并对不同手术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术后流产、早产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32例腹腔镜手术及38例开腹手术均成功进行,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手术在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发生率上均优于开腹手术组(P〈O.05),而手术时间、术后肠梗阻及腹腔脓肿发生率、流产及早产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急性阑尾炎一经确诊应积极手术,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效果及安全性上并无差异,而减少出血量、缩短切口长度、缩短住院时间及避免切口感染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男性中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和手术路径,回顾分析42例腹腔镜下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TME的男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结果显示,全组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0~285min,平均(217.1±53.9)min;出血量5~550ml,中位数65(32~100)ml。切除淋巴结2~38枚,平均(12.0±5.0)枚。肛门排气时间为1~7d,平均(3.3±0.9)d。可下地行走时间为2~4d,平均(2.5±0.4)d。术后住院时间为8~54d,平均(14.9±6.1)d。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6%。随访6~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0(16.3~31.8)个月,随访率92.9%(39/42)。全组除5例出现短期(1个月内)尿潴留外,均无远期排尿功能障碍;2例出现射精功能障碍,1例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出现骨转移,现带瘤生存。结果表明,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腹腔镜TME治疗男性中低位直肠癌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视野清楚、准确解剖定位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