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套凝集素芯片检测活体iPS细胞表面糖谱的方法。方法:以ADPKD-iPS为对象,运用不同活细胞染料,尝试不同的染色时间,找到最佳的iPS细胞与凝集素芯片结合的实验方案。结果:利用SYBR green,染色30min可以获得最佳的信号强度和信噪比。结论:已成功建立了一套利用凝集素芯片对活体iPS细胞进行表面糖谱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动静态浸泡体系对聚乙交酯丙交酯体外降解产物乳酸和乙醇酸生成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9/12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材料科,上海市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实验室进行。取2cm×2cm大小的聚乙交酯丙交酯材料片,浸泡介质为磷酸盐缓冲液(pH=7.4),分别在37℃恒温静态和动态(往返振荡速率为160次/min)条件下浸泡。于0周(浸泡前)以及浸泡后2,3,4,6,8和10周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材料的水溶性降解产物乳酸及乙醇酸的质量,每时间点5片。在整个浸泡过程中,浸泡体系的浸泡介质不进行更换。推算标准品乙醇酸的衍生化标准曲线为:yG=a1x+b1;标准品乳酸的衍生化标准曲线为:yL=a2x+b2。由气相色谱图可计算出乙醇酸与苯甲酸的峰面积比值x1,再带入上述公式计算出乙醇酸和乳酸生成量。结果:动静态浸泡体系中聚乙交酯丙交酯降解产物乳酸和乙醇酸的质量生成情况:经过第0周(浸泡前),2,3,4,6,8和10周浸泡后,浸泡液中降解产物乳酸和乙醇酸的质量是增加的。在动态系统中生成的降解产物乳酸和乙醇酸均显著高于静态体系中生成的质量[(4.21±1.49),(3.76±1.52)mg,t=3.798,P<0.01;(23.30±6.73),(20.00±5.86)mg,t=3.865,P<0.01]。结论:动态体系可以促进降解产物乳酸和乙醇酸的质量生成,使材料降解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3.
富血小板血浆促进骨修复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归纳总结富血小板血浆的发展、作用机制及目前还存在的问题,为富血小板血浆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5-01/2005-06关于富血小板血浆对骨修复的作用的相关文献。检索词“platelet-rich plasma,bone.repair”,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8-01/2005-06期间的上述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富血小板血浆,骨.修复”。资料选择:选择有关富血小板血浆和骨修复的中外研究文献;未排除非随机对照的研究文献。资料提炼:49篇关于富血小板血浆与骨修复的文献.其中40篇符合标准。排除的9篇文献是因为重复的同一研究。对剩余的40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予以综述。资料综合:富血小板血浆在1998年首先被应用于临床修复下颌骨缺损,在颌面缺损处植入自体骨与富血小板血浆的复合物.骨密度影像测定发现富血小板血浆组与单用自体骨的对照组相比.其骨成熟度是对照组的1.62~2.61倍。在随后的这些年里,富血小板血浆已经在很多医学领域被用来促进组织修复,其特点:安全,简便,廉价。但目前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包含多种生长因子,且已被证明可促进骨组织和软组织的修复。富血小板血浆经离心自体血而制成,制作简单.安全。由于是自源性的,根本上排除了疾病传播及免疫排斥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动静态浸泡体系对聚乙交酯丙交酯体外降解产物乳酸和乙醇酸生成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9/12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材料科,上海市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实验室进行。取2cm&;#215;2cm大小的聚乙交酯丙交酯材料片,浸泡介质为磷酸盐缓冲液(pH=7.4),分别在37℃恒温静态和动态(往返振荡速率为160次/min)条件下浸泡。于0周(浸泡前)以及浸泡后2,3,4,6,8和10周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材料的水溶性降解产物乳酸及乙醇酸的质量,每时间点5片。在整个浸泡过程中,浸泡体系的浸泡介质不进行更换。推算标准品乙醇酸的衍生化标准曲线为:yc=a1x+b1;标准品乳酸的衍生化标准曲线为:yL=a2x+b2。由气相色谱图可计算出乙醇酸与苯甲酸的峰面积比值X1,再带人上述公式计算出乙醇酸和乳酸生成量。结果:动静态浸泡体系中聚乙交酯丙交酯降解产物乳酸和乙醇酸的质量生成情况:经过第0周(浸泡前),2,3,4,6,8和10周浸泡后,浸泡液中降解产物乳酸和乙醇酸的质量是增加的。在动态系统中生成的降解产物乳酸和乙醇酸均显著高于静态体系中生成的质量[(4.2l&;#177;1.49),(3.76&;#177;1.52)mg,t=3.798,P〈0.01;(23.30&;#177;6.73),(20.00&;#177;5.86)mg,t=3.865,P〈0.01]。结论:动态体系可以促进降解产物乳酸和乙醇酸的质量生成,使材料降解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向成骨细胞和内皮细胞分化形成成骨细胞及内皮细胞共存体系的潜能和条件.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hMSCs,采用含30 mg/L内皮细胞生长添加剂的内皮细胞诱导液诱导1周,然后更换为含1×10-8 mol/L地塞米松、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30 μg/mL维生素C的成骨细胞诱导液继续诱导7~14 d.诱导前以只加10% FBS的HDMEM培养基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向成骨细胞诱导14 d后,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结果 经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前分离培养的hMSCs表达CD90、CD105和CD44,不表达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4和CD133,也不表达HLA-DR.诱导14 d后,hMSCs表面标志CD90和CD105的表达下降(P<0.05),成骨细胞表面标志CD44和HLA-DR及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4和CD133增加(P<0.05).诱导过程中原先长梭形的细胞缩短,细胞出现分层.hMSCs向成骨细胞诱导14 d后,茜素红染色显示有钙结节形成.结论 hMSCs先后经内皮细胞诱导液和成骨细胞诱导液诱导,可在体外向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定向分化,形成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共存体系.  相似文献   
6.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与难愈合伤口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因交通伤和工伤导致创伤的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其中以四肢伤尤为严重,由于四肢与身体其他部位相比,伤口本身就易感染,愈合时间长,这直接导致了目前临床上伤口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数量增加。另外,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增多,由于老年人伤口愈合较慢,加上糖尿病、褥疮等老年人易患病,进一步增加了难愈合伤口的数量。所以,如何促进难愈合伤口的修复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背景:假体松动是造成人工关节置换失败和翻修的主要原因之一。材料表面处理能够促进假体和骨组织界面的骨整合,提高假体的稳定性。 目的:研究纳米化表面钛合金(Ti6A14V)內植物在动物体内的骨整合情况。 方法:基于严重塑性变形原理制备纳米化表面钛合金。在比格犬股骨髁间植入普通表面、羟基磷灰石表面和纳米化表面钛合金内植物,置入后3个月取材,处死前行影像学观察,处死后取带有内植物的股骨髁制作不脱钙骨组织磨片,行Van Gieson苦味酸一品红染色,观察内植物和骨组织界面组织学情况,并进行骨动力学参数计算。同时行推出实验,比较不同表面内植物和骨组织界面生物力学情况。 结果与结论:影像学检查,见内植物和骨组织结合良好;界面组织学可见羟基磷灰石表面和纳米化表面钛合金与骨界面有大量成熟骨小梁直接结合,两者界面骨结合率相似(P > 0.05),但都优于普通表面钛合金(P < 0.01);推出实验显示羟基磷灰石表面和纳米化表面钛合金內植物和骨组织的结合力相似(P > 0.05),但都优于普通表面钛合金(P < 0.001)。提示严重塑性变形原理制备的纳米化表面钛合金和羟基磷灰石表面钛合金一样具有成骨诱导活性,能够促进骨整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许多研究显示番茄红素(lycopene)具有抗氧化活性。作者通过番茄红素和番茄提取物对CCl4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作用的体内实验,研究了这2个番茄制品是否对急性氧化应激诱导的组织损伤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以聚-DL-乳酸(poly-D,L-lactic acid,PDLLA)为载体复合rhBMP-2接骨板的制备,并观察其生物相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将rhBMP-2以0.05 mg/板与PDLLA真空负压抽吸复合,制备复合rhBMP-2的PDLLA接骨板.新西兰大白兔32只,雌雄不限,体重(3.0 ±0.5)kg.制备双侧尺骨中段2.5 mm骨及骨膜缺损模型.取右侧为实验组(n=32),采用复合rhBMP-2的PDLLA接骨板固定尺骨骨折处;左侧为对照组(n=32),采用普通PDLLA接骨板固定.于术后2、4、8和12周行大体、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比较复合rhBMP-2的PDLLA接骨板与普通PDLLA接骨板的生物相容性. 结果 复合rhBMP-2的PDLLA接骨板孔隙率为90%,孔径150μm,拉伸强度>50 MPa,三点抗弯强度>90 MPa,特性黏度1.6 dug(氯仿溶剂).动物切口均于1~2周Ⅰ期愈合,动物饮食及活动恢复正常,无肢体活动受限及跛行.两种接骨板均固定牢固,骨折端无移位,材料逐步降解,实验组接骨板降解较对照组快.X线片实验组术后2、4、8及12周骨折修复的x线阻射密度值分别为39.22 ±2.48、48.79 ±1.26、63.78 ±1.78及78.60±1.25;对照组分别为33.83±1.13、41.28 ±1.25、55.23±0.68及66.54 ±1.33,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观察,实验组接骨板与周围组织的相容性、成骨速度、骨再生量、再生髓腔结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2、4、8及12周骨缺损区新骨形成面积百分比分别为0.106%±0.015%、0.292%±0.019%、0.457%±0.048%及0.601%±0.037%;对照组分别为0、0.193%±0.019%、0.339%±0.029%及0.574%±0.047%不同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复合rhBMP-2的PDLLA接骨板生物相容性良好,较之普通PDLLA接骨板具有更良好骨诱导性和骨折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机制及其与颈椎病的鉴别方法.方法 对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和后期经手术证实的颈椎病患者各20例,先联合应用肌肉松弛药物、扩血管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和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进行诊断性治疗,对于无明显效果的病例进行诊断性局部封闭,随访1年以上,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5例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经诊断性治疗后获痊愈,5例经治疗后短期内症状缓解,复发后给予诊断性局部封闭,随访至今未见复发.20例后期经手术证实为颈椎病患者,对诊断性治疗,近期虽有一定疗效,但不理想,后期均采用手术治疗.结论 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以前、中及小斜角肌为主的颈前肌群和颈后肌群的腱性交叉纤维压迫颈丛、臂丛及颈神经后支所致,采用减轻软组织对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的诊断性治疗,有助于同颈椎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