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2018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糖尿病大鼠治疗后膀胱和腰骶背根神经节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和超微结构变化及意义。方法参照Schmeichel等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4周应用NGF和胰岛素治疗4周,然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膀胱和背根神经节中NGF的表达情况,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膀胱和腰骶背根神经节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经NGF和胰岛素治疗后膀胱和腰骶背根神经节中NGF的含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其形态学明显改善。结论 NGF的异常在糖尿病膀胱病变(DC)的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给予外源性NGF可能有助于DC病变减轻和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即刻吉西他滨膀胱热灌注化疗与常温膀胱灌注化疗对老年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北京老年医院收治的老年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所有患者均行TURBt。观察组术后6h内行即刻吉西他滨膀胱热灌注;然后行长期膀胱热灌注;对照组术后6h内行吉西他滨常温膀胱灌注,而后行常规膀胱灌注化疗;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4个月,观察组膀胱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86%vs.95.24%,P0.05)。结论:TURBt后即刻吉西他滨膀胱热灌注化疗是预防老年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热灌注化疗与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对老年浅表性膀胱癌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北京老年医院收治的老年浅表性膀胱癌病人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所有病人均行TURBT。观察组术后6 h内行即刻吡柔比星膀胱热灌注,并行长期膀胱热灌注化疗,对照组术后1周行长期吡柔比星常温膀胱灌注化疗,随访比较2组病人的肿瘤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4个月,观察组膀胱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事件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URBT后即刻吡柔比星膀胱热灌注化疗是预防老年浅表性膀胱癌病人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吉西他滨与吡柔比星膀胱热灌注化疗对老年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在北京老年医院泌尿外科行TURBT治疗的老年浅表性膀胱癌患者90例,根据膀胱热灌注化疗药物不同分为吉西他滨组和吡柔比星组,每组45例。吉西他滨组患者1000 mg吉西他滨加入到0. 9%氯化钠溶液500 ml软包装中加热至50℃,吡柔比星组患者40 mg吡柔比星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500 ml软包装中加热至50℃,2组患者术后6 h内都以300 ml/min流量模式进行循环灌注,治疗1 h,以后每周以同样方法膀胱热灌注1次,共8次。然后每月1次,持续1年。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无复发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应用SPSS 17. 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无复发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用Log-rank检验。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36个月,2组患者12个月[8. 89%(4/45) vs 15. 56%(7/45),P=0. 334]和36个月复发率[15. 56%(7/45) vs 28. 89%(13/45),P=0. 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吉西他滨组患者相比吡柔比星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长[(32. 99±1. 53) vs (27. 71±1. 95)个月,P=0. 047],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42. 2%(19/45) vs 97. 8%(44/45),P 0. 05]。吉西他滨组患者血尿、尿痛、膀胱炎发生率与吡柔比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TURBT后吉西他滨膀胱热灌注化疗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是预防老年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