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利用胆道内镜技术,对14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的胆管狭窄进行了诊断和分析;采取球囊扩张后支撑管支撑狭窄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经胆道造影和内镜综合诊断胆管吻合口狭窄13例(92.86%,其中1例是结石导致的狭窄假象);非吻合口狭窄1例(进行了2次肝移植)。通过胆道造影明确诊断的4例吻合口狭窄中,1例采取球囊扩张1次治愈,2例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网篮取石+鼻胆引流术后仍然发生胆系感染和黄疸而行手术以及纤维胆道镜治疗,1例2次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而死亡。通过T型管造影,1例发现条状负影,无狭窄,纤维胆道镜观察胆管吻合口愈合佳,黏膜移行良好;2例肝内显影差或不显影而呈胆管消失改变,纤维胆道镜取净结石后,扩张吻合口的狭窄后用支撑管分别支撑3、4个月时狭窄消失,黏膜移行良好,拔管治愈;8例肝内外胆管显影模糊,肝外和肝内Ⅰ、Ⅱ级胆管有条索状、柱状、树枝状负影和非吻合性狭窄征象,纤维胆道镜观察取净结石后观察吻合口处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充血水肿,扩张支撑平均2.5个月后,镜下观察狭窄消失,黏膜移行佳;1例造影提示吻合口狭窄,经扩张后,内镜观察未发现结石,支撑2个月后拔管治愈。结论应用胆道内镜诊断胆管狭窄直观可靠。胆道狭窄扩张支撑后拔管的标准为:T型管造影通畅无狭窄,内镜观察狭窄环消失,吻合口处黏膜移行。通过内镜技术治疗胆管狭窄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和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T管造影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T管造影的临床分析,明确其诊断的特殊性,使诊断的思路清晰化、条理化,在此基础上果断采取治疗措施,使移植后胆道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治疗,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的临床诊治经过,根据T管造影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不同时期、胆管结石分布特征、肝功能的变化特点,结合内窥镜观察结果,分为早、中、晚期T管造影的不同表现,胆管结石分为的3种类型:单发型、多发型、铸型,分别做以详细描述。结果依照T管造影,胆管结石分为3型:单发型、多发型、铸型;移植术后早期(3个月以内):肝内外胆管显影淡,似柳絮感觉,无明显的结石表现的负影,胆汁混浊,有絮状物;移植术后中期(3~6个月):飘浮的絮状物逐渐依照胆管分布凝集成固体状,可呈单发型、多发型、铸型,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以肝内为明显,明显扩张者少见。移植术后晚期(6个月以后):单发型、多发型、铸型均可见,肝内外胆管扩张,或肝内胆管狭窄,表现为胆管变细、僵直、枯树枝、串珠样改变,或肝内胆管消失,此时病人黄疸明显,肝功能损伤较重。其中最近的4例依据分期分型做出前瞻性诊断后,及时采用针对性治疗措施并取得显著疗效。结论T管造影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表现有其特殊性,必须结合内镜观察才能有效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茶多酚(TP)对HepG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在HepG2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TP,再加入H2O2及CCl4建立2种损伤模型,通过测定光密度值计算细胞生存率,同时比较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的TP均可提高损伤后的HepG2细胞生存率,降低AST的活性(P<0.01)。结论:TP对HepG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对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T管引流术后按照常规时间拔管仍有部分病例发生道断裂,引发胆漏、胆汁性腹膜炎。现就我科应用纤维道镜经T管窦道微创治疗窦道断裂所致胆漏的临床体会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 1994年 10月~ 1999年 4月 ,我院对 78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 ,采用内镜综合治疗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性 36例 ,女性 4 2例 ,最大年龄 88岁 ,最小年龄 2 2岁 ,平均年龄 56 7岁。其中肝内胆管结石 8例 ,肝外胆管结石 12例 ,肝内外胆管 58例。本组中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者 32例 ,肝局部纤维化者11例 ,局灶性肝脓肿者 6例。病人无胆道病史者 2 3例 ,有一次胆道手术史者 2 8例 ,二次胆道手术史者18例 ,三次胆道手术史者 9例。所有病人均经B超及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造影证实。2 治疗方法2 1 对临床上诊断明确的肝…  相似文献   
7.
纤维胆道镜下气囊导管肝胆管造影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气囊导管,在纤维胆道镜直视下选择肝内胆管造影,探讨其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80例手术后确诊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T管造影仍不能确定肝内胆管结石者,通过T管窦道,应用纤维胆道镜对可疑胆管进行选择造影. 结果 经确认T管造影漏诊的17例,经气囊导管造影,漏诊仅1例. 结论 气囊导管造影法的准确性明显高于T管造影法,对可疑肝内胆管结石者应尽量用气囊导管造影,必要时超选择性胆管造影.  相似文献   
8.
经气囊鼻胆管灌注复方甲基叔丁醚的溶石治疗辽宁省大连市友谊医院肝胆研究所(116001)张勇,郎桂玲,汤玉玲肝内外胆管结石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之一,而我国胆石症又以胆色素混合性结石为主,被称之为“东方胆道病”,发病率占8%~10%左右,其中...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2001年12月-2005年6月,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结石并发症9例(包括外院肝移植术后4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仅指原发于肝内各级胆管的结石,不包括并存肝外胆管结石者,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我国、东南亚地区为高发区,西方国家少见.它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但由于没有相对统一,疗效可靠的外科治疗方法,且病因复杂多样,无法达到一级有效预防,疾病早期无法得到有效根治,使得病情反复发作,常可导致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肝脓肿、感染性休克,甚至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继发肝内胆管癌等严重并发症而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