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用于舌癌术后全舌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18年7月应用游离DIEP修复13例舌癌患者,手术缺损部位均为全舌或近全舌缺损。术中将腹壁下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或面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颈外静脉或颈内静脉属支吻合。结果: l3例DIEP皮瓣均修复成功,皮瓣外观满意。术后随访舌形态良好,功能满意。供区直接闭合,其中1例患者皮瓣供区出现感染,经换药后愈合。所有腹部伤口均为线性瘢痕,腹直肌功能未受明显影响,未发现腹壁疝和腹壁隆起等手术并发症。结论: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组织量丰富、血供可靠、质地柔软,再造舌外形及功能良好,且供区保留了腹直肌和前鞘,损伤小,将供区并发症降到最低限度,是舌癌术后全舌缺损修复新的可靠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皮瓣移植损伤的动物模型,观察阿魏酸钠对皮瓣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利用H&E染色分析皮瓣的损伤程度,利用免疫组化检测皮瓣组织中COX-2及HO-1的表达水平,利用ELISA法检测皮瓣组织中MPO、MDA、NO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在移植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相比于生理盐水处理组,阿魏酸钠处理可显著提高皮瓣的存活率,同时上调皮瓣组织中HO-1的表达水平,抑制COX-2通路的活化。在阿魏酸钠的作用下,皮瓣组织的MPO、MDA的含量明显下降,同时NO的合成增加,阿魏酸钠可显著抑制外周血中TNF-α的表达水平。结论:阿魏酸钠对移植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减少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正>近视是常见的眼科疾病[1],高度近视眼底病变是致盲的主要原因,随着近视屈光度的增加和眼轴的增长,眼底病发生率升高,如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劈裂、黄斑出血、豹纹状眼底等[2]。因此近视防控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研究的热点。而豚鼠是建立近视模型中最常用的实验动物,其视网膜组织的病理切片在实验中有着重要作用,但因视网膜结构复杂,在制作视网膜组织病理切片时,易出现视网膜断裂折叠、细胞固缩、胞核不清等问题,影响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血浆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疾病进展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内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并确诊为帕金森病(PD)的患者102例作为PD组,按发病年龄早晚分为早发病组、晚发病组,按认知功能障碍评估情况分为PD伴认知功能障碍组及PD不伴认知功能障碍组,根据运动功能障碍评估分为Ⅰ、Ⅱ、Ⅲ、Ⅳ、Ⅴ期,Ⅰ~Ⅱ期为早期、Ⅲ期为中期、Ⅳ~Ⅴ期为晚期;并将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0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人员进行血浆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检测.进行统计学处理,各亚组间及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PD病例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早发病组与晚发病组比较,血尿酸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PD伴认知功能障碍组血尿酸水平低于不伴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早中晚各期患者血尿酸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亚组血尿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各亚组间及各亚组与对照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血浆尿酸水平低于健康者,低血浆尿酸水平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浆尿酸水平减低与帕金森病的疾病进展无明显相关性,但可能与认知功能损伤有关.尿微量白蛋白与帕金森病的发生与发展无明显相关.对血尿酸水平进行适当干预可能有助于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亲水性接枝纳米炭的制备及其淋巴靶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亲水性纳米炭并研究其淋巴靶向性。方法浓硝酸氧化修饰纳米炭表面,100℃反应100 h,所得纳米炭能够在水中直接分散成混悬液,表明纳米炭经过修饰后成为亲水性接枝纳米炭。使用红外光谱、碱量滴定法和元素分析对纳米炭进行分析,并通过小鼠皮下注射实验研究其淋巴示踪性。结果硝酸氧化在纳米炭表面引入了大量含氧官能团,特别是羧基,其含量从2.1 mmo.lg-1增加到15.4 mmo.lg-1;使用激光粒度仪测定亲水纳米炭混悬液的平均粒径为71 nm,室温下放置考察6个月后,平均粒径无变化;用这种亲水性接枝纳米炭制备的混悬液能在4 m in内有效地对小鼠淋巴结进行染色,具有淋巴示踪特性。结论亲水性接枝纳米炭混悬液具有良好的悬浮稳定性,淋巴示踪效果好且染色迅速,可望成为新一代的淋巴靶向示踪剂。  相似文献   
6.
7.
8.
大鼠脑梗死后乏氧组织变化与血管增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脑梗死后乏氧组织的变化与血管增生的关系。方法:利用大鼠脑缺血1.5 h再灌注(1.5 h IR组)和持续缺血(PI组)的线栓模型,采用2-(2-硝基-1氢-硝基咪唑-1-羟基)-氮-(2,2,3,3,3-5氟嘌呤)乙酰唑胺(EF5)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vWF)免疫荧光方法观察乏氧组织和微血管密度(MVD),比较2组术后3 d、7 d、14 d缺血侧大脑半球皮层的MVD以及与乏氧组织的关系。结果: 1.5 h IR组术后3 d、7 d、14 d均见乏氧组织存在,PI组乏氧组织仅存在3 d,假手术组不存在乏氧组织。各观察时点的乏氧组织内部MVD均较周围区域的MVD小(均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1.5 h IR组和PI组的皮层MVD均不断增大(均P<0.01),而1.5 h IR组7 d和14 d的皮层MVD均高于PI组(均P<0.01)。结论: 脑梗死后乏氧组织出现在微血管稀疏的区域。微血管增生程度的差异是导致乏氧组织持续时间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快速原型技术在下颌骨个性化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快速原型技术在下颌骨个性化重建中的应用特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因肿瘤或外伤导致下颌骨缺损的患者23例,术前行三维螺旋CT扫描,通过快速原型技术制作实体模型及镜像模型,根据模型设计截骨线并预弯重建钛板,按设计切除肿瘤后,预弯钛板就位,取髂骨或腓骨肌瓣按钛板外形塑型并固定于钛板上重建下颌骨。结果肿瘤无复发,移植骨成活,面型对称,张口度2.8~3.6cm,下颌功能正常,黯关系良好,颞颌关节无弹响,无压痛。术后3月复查三维CT,重建下颌骨与健侧对称,髁状突位置正常。结论快速原型技术指导下颌骨个性化重建方法简单,成本较低,模型制作时间短,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较理想的下颌骨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以下颌骨红肿、疼痛,伴或不伴开口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SAPHO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回顾我科诊治的5例SAPH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并讨论SAPHO相关的下颌骨骨髓炎在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特点。结果: 以下颌骨红肿、疼痛,开口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SAPHO,与弥漫性硬化性下颌骨骨髓炎类似,极易混淆。治疗上应以保守治疗为主,不提倡手术治疗。结论: SAPHO是一种少见疾病,发生在下颌骨者更是罕见,应加强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掌握其诊断标准,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不必要的有创操作及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