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7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三十年来,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针灸新疗法亦层出不穷,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严格的技术要求及操作方法,大大丰富了针刺疗法的内容,并提出目前研究中应着重探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麻手术动物模型的建立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配合针麻临床和实验研究与教学之需要,我们在实验教学实践中经过反复探索和实验,终于成功地建立了对家兔在针麻下行气管切开插管术和阑尾切除术等二种针麻动物手术模型,用于实验教学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3.
4.
5.
灵枢·根结》篇记载了足六经根结部位,但无手六经根结之论述。长期以来对手六经根结部位究竟何在,一直未能形成共识。这与根结理论的本义不合,也与针灸临床实际应用经验理论的本义不合,也与针灸临床实际应用经验不符。乃通过文献学习对手六经根结部位之所在进行了初步论证探讨。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历代针灸治疗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RA)思路的回顾与分析,结合现代对RA的认识,提出针灸治疗RA应分期进行,早期注重健运脾胃,以治其标,中(晚)期补益肝肾,以防其变,缓解期维护正气,以固其本的治疗思路,并以X线作为重要分期依据,以期对针灸治疗RA的临床思路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预防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产科术中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治疗的9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围手术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8例患者成功保留子宫,1例患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无一例血栓、晚期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结论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能有效预防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8.
超常胎盘部位反应(exaggerated placental site,EPS)是1991年WHO重新命名的一种中间型滋养细胞疾病,它既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系良性增生性病变,指过多的中间型滋养细胞(intermediate trophoblast,IT)广泛浸润胎盘种植部位、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大多数情况下胎盘大体结构不变,浸润的IT可形成一片或一团嵌于子宫平滑肌细胞间,是正常胎盘部位反应的加剧[1].早孕流产病例中发生率达1.6%[2];EPS也发生于正常分娩,常引起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原因之一;也有报道发生于完全性葡萄胎[3].现就EPS的病理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子午流注纳甲法对慢性乙酸胃溃疡大鼠溃疡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纳甲法对乙酸引发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醋酸烧灼法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分别处理并观察正常对照组、造模组、常规取穴针刺组、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组、雷尼替丁治疗组体重变化和溃疡愈合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组溃疡指数低于常规取穴针刺组(P<0.05);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组溃疡指数非常显著低于雷尼替丁治疗组(P<0.01)。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组病理改善情况优于常规取穴针刺组和雷尼替丁治疗组。结论: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能显著增加大鼠体重,改善大鼠溃疡愈合情况,且优于雷尼替丁对照组和传统针刺治疗。其作用机理之一可能与生物节律等时间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与皮层nN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幼龄大鼠学习记忆与大脑皮层神经性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Pusinelli(4-VO)4-血管阻断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痴呆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脑复康组,分别给予相应措施处理后,同时处死检测各组大鼠脑皮质nNOS的表达变化,结合图像分析统计皮质等处阳性细胞数,用Y型电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并定量测定学习记忆成绩。经统计学处理,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模型组大鼠Y电迷宫成绩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而大脑皮层nNOS蛋白表达和神经元丢失较假手术组为多(P<0.05);各治疗组Y电迷宫学习成绩优于模型组(P<0.05),而其皮层nNOS蛋白表达及神经元丢失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且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Y迷宫学习记忆成绩,推测可能与电针抑制脑缺血后nNOS的过量表达和其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