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2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目的为提高国家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项目效果,第2个周期(2012-2014年)筛查模式调整为基于超声的乳腺癌筛查,本研究通过对2014年度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基于超声的乳腺癌筛查模式的质量和效果,为完善筛查流程、提高筛查质量和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基于超声的乳腺癌筛查模式为全国35~64岁农村户籍女性进行群体性乳腺癌筛查:先为符合条件的农村女性进行乳腺临床检查联合乳腺超声检查,超声BI-RADS 0、4、5级者进行乳腺X射线检查(mammography,MG),X射线BI-RADS 0、4、5级者进行组织病理检查,乳腺超声、X射线BI-RADS 1、2、3级者进行1年随访。检查数据以统计报表和个案表(筛出乳腺癌患者)形式录入《国家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信息直报系统》。分东、中、西部地区计算乳腺癌召回率、活检率、活检阳性预测值、检出率、早诊率、原位癌比例、早期癌比例、漏检率、假阳性率等主要评估指标;使用χ^2检验对地区间指标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14年为30个省(市、区)697个项目县共1373524名35~64岁农村女性进行了乳腺癌筛查。检出乳腺癌1190例,检出率为0.87‰;东、中、西部地区检出乳腺癌例数分别为404、375和411例,检出率分别为0.90‰、0.86‰和0.84‰,地区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5,P>0.05。共检出早期乳腺癌1014例,早诊率为85.21%;东、中、西部地区检出早期乳腺癌例数分别为353、323和338例,早诊率分别为87.38%、86.13%和82.24%,地区间早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38,P>0.05。检出原位癌82例,原位癌比例为6.89%;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检出原位癌39、23和20例,原位癌比例分别为9.65%、6.13%和4.87%,原位癌比例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67,P<0.05。检出早期癌(0+Ⅰ期)387例,早期癌比例为32.52%;东、中、西部地区早期癌例数分别为159、115和113例,早期癌比例分别为39.36%、30.67%和27.49%,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22,P<0.01。MG复筛人数为33129人,召回率为2.41%;东、中、西部地区MG复筛人数分别为12827、11616和8686人,召回率分别为2.87%、2.67%和1.77%,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6,P<0.01。3088人接受活检,活检率为0.22%;东、中、西部地区接受活检人数分别为1106、1006和976人,活检率分别为0.25%、0.23%和0.20%,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10,P<0.01。超声初筛漏检率为7.23%,其中BI-RADS 3级漏检率为6.89%;MG复筛BI-RADS 3级漏检率3.99%;仅超声检出乳腺癌比例为5.58%。结论2014年中国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项目检出和早诊情况符合相关质控要求,说明基于超声的乳腺癌筛查在中国农村地区可行且有效。但本筛查流程的漏检率仍较高,需进行流程优化。应加强MG和活检设备配置及技术培训,以提高乳腺癌筛查服务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检出率和早诊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真空辅助旋切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在乳腺结节(临床不可扪及、经超声检查发现并考虑为良性疾病的低回声实性肿块称为乳腺结节)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妇幼保健院和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对2 468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了真空辅助旋切活检。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其中892例乳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患者年龄、乳腺结节直径、超声BI-RADS分级和乳腺X检查与乳腺癌检出率的关系,评价真空辅助旋切活检诊治乳腺结节的价值。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及配对χ2检验(McNemar检验)分析乳腺结节直径及患者年龄与病理结果的关系,乳腺癌检出率与乳腺结节直径、超声BI-RADS分级及患者年龄的关系,以及乳腺超声联合X线检查对不同BI-RADS分级乳腺结节的乳腺癌检出率差异。 结果892例乳腺结节患者共完全切除1 626个乳腺结节,检出乳腺癌16例,占1.8%(16/892)。乳腺结节直径≥1.5 cm者乳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1.5 cm者[6.0%(5/84)比1.4%(11/808),χ2=6.685,P=0.010];亚组分析显示,乳腺结节直径<1.5 cm组中年龄≥40岁者乳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年龄<40岁者[2.4%(9/370)比0.5%(2/438),χ2=5.831,P=0.016)。乳腺超声BI-RADS 2级患者未检出乳腺癌;乳腺超声BI-RADS 3级患者中,乳腺结节直径≥1.5 cm者乳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1.5 cm者[5.4%(3/56)比1.1%(6/565),χ2=3.917,P=0.039];乳腺超声BI-RADS 3级且乳腺结节直径<1.5 cm组中,年龄≥40岁者乳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40岁者[2.3%(6/256)比0(0/309),χ2=5.259,P=0.022];乳腺超声BI-RADS 4A级患者乳腺癌检出率与年龄及乳腺结节直径无关(χ2<0.001,P=1.000; P=0.162)。在本组患者中,乳腺超声联合X线检查评估为BI-RADS 4A级者,其乳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2、3级患者[12.3%(9/73)比0.5%(1/212),P<0.001]。 结论乳腺结节直径及患者年龄是影响乳腺癌检出率的因素。临床上对于超声BI-RADS 3级且直径≥1.5 cm或直径<1.5 cm但年龄≥40岁的乳腺结节患者,可以考虑微创活检;超声BI-RADS 4A级者应积极活检。乳腺超声联合X线检查可能增加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的临床特点和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各分子亚型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82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资料.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为基础,把乳腺癌分为4种分子亚型:luminalA型[ER(+)或PR(+)且HER-2(-)],luminalB型[ER(+)或pR(+)且HER-2(+)],HER-2过表达型[ER(-)、PR(-)且HER-2(+)j和basal—like型[ER(-)、PR(-)且HER-2(-)],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全组共482例,其中luminalA型占46.1%(222/482),luminalB型占14.7%(71/482),HER-2过表达型占10.4%(50/482),basal—like型占28.8%(139/482)。运用x。检验各分子亚型在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淋巴结状况和临床分期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组有完整随访资料者共441例,中位随访时间6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HER-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的远处转移率均高于luminalA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59,P=0.009);运用Kaplan—Meier法分析各分子亚型的生存预后,luminalA型的无病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最高,HER-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的预后最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均〈0.050)。结论乳腺癌分子分型对患者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望成为今后制定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蓝染法定位切除无肿块乳腺病灶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军  王曦  伍尧泮  王欣  连臻强  傅剑华  杨名添 《癌症》2009,28(1):100-102
背景与目的:随着乳腺影像技术的进步和推广,临床触诊未发现乳腺肿块而影像学检查发现高度可疑恶性病灶者越来越多。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钼靶立体定位美蓝染色引导切除活检对诊治这一类病灶的意义。方法:选取2002年8月至2006年10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临床触诊不到肿块而影像学检查发现高度可疑恶性乳腺病灶的患者138例。术前,在钼靶立体定位引导下注射少量美蓝到可疑病灶。以乳头为参照确定活检切口,将蓝染的乳腺组织切除。标本切除后,行标本钼靶照片并与原乳腺片对照,以确定切除的准确性。然后,按病理结果作相应处理。结果:全组138例患者通过上述方法均将可疑病灶准确切除。经病理检查84例(60.9%)诊断为乳腺癌,54例(39.1%)为良性病变。手术切口平均长度4.3cm,切除标本平均重量为42g。全组病例的切口均I期愈合。结论:对临床上无乳腺肿块而影像学检查发现高度可疑恶性的病灶应行切除活检。钼靶立体定位美蓝染色引导切除活检是一种准确率高、创伤性小且简单、价廉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BI-RADS3级的乳腺不可扪及病变(nonpalpable breast lesion,NPBL)微创活组织检查(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接受微创活检、超声BI—RADS3级的542例NPBL病例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即时活检组(首次超声诊断后3个月之内活检)与随访活检组(随访6个月后活检)发现恶性病变的概率以及两组恶性肿瘤情况的差异。结果全组542例病例,病理确诊恶性病变5例,总体恶性率为0.92%(5/542);50—59岁患者的恶性率为9.68%(3/31),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20~29岁组0,30~39岁组0.40%,40—49岁组0.57%,60~71岁组0)。即时活检组中恶性病变4例,恶性率为0.91%(4/435);随访活检组中恶性病变1例,恶性率为0.93%(1/10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且两组发现的恶性肿瘤的病灶大小,TNM分期相似。结论超声检查BI—RADS3级的NPBL恶性率低,随访活检是安全的。但对于年龄50岁及以上,超声评估为BI—RADS3级的患者需提高警惕,建议积极进行活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晕下联合注射核素和美蓝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4年10月至2007年2月早期乳腺癌患者195例,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将示踪剂注射在肿瘤周围(肿瘤周围组);另一组将示踪剂注射在乳晕下(乳晕下组)。对所有患者均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将所有的前哨淋巴结和非前哨淋巴结均进行常规切片和HE染色检查,对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前哨淋巴结行多层切片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全组195例,肿瘤周围组98例,乳晕下组97例。肿瘤周围组与乳晕下组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率分别为92.9%和97.9%(P=0.17)。经常规病理检查或多层切片加免疫组化检查后,肿瘤周围组有25例SLN阳性,乳晕下组29例SLN阳性。经腋窝淋巴结清扫后,肿瘤周围组有2例SLN为假阴性,假阴性率为7.4%(2/27),乳晕下组有3例假阴性,假阴性率为9.4%(3/3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周围组和乳晕下组对腋窝淋巴结预测的准确度分别为97.8%和96.8%,灵敏度分别为92.6%和90.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晕下注射两种示踪剂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肿瘤周围注射相比具有同样预测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准确性,同时能避免肿瘤周围注射存在的缺点,是较佳的注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程序性细胞死亡4(PDCD4)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手术切除的乳腺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各338例,按免疫表型将其分为管腔型(199例)、HER-2阳性型(63例)及三阴型(76例),采用SP法检测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PDCD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的无病生存及总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间的差异,运用Cox分析影响各分子亚型乳腺癌生存预后的因素。结果①338例乳腺癌中PDCD4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为56.80%(192/338),表达缺失率为43.20%(146/338);相应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PDCD4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为96.44%(326/338)。其中管腔型乳腺癌中PDCD4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HER-2阳性型(χ2=38.315,P=0.000)及三阴型(χ2=33.746,P=0.000),而HER-2阳性型及三阴型乳腺癌中PDCD4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8,P=0.503);且管腔型、HER-2阳性型及三阴型乳腺癌中PDCD4蛋白表达阳性率均分别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χ2=39.206,P=0.000;χ2-60.398,P=0.000;χ2=65.185,P=0.000)。②管腔型乳腺癌中PDCD4表达与年龄、组织学分级、T分期及N分期均有关(χ2=3.979,P=0.046;22:13.826,P=0.001;χ2=12.604,P=0.002;χ2=28.613,P=0.000);HER-2阳性型乳腺癌中PDCD4表达与年龄及T分期无关(χ2=0.033,P=0.856;χ2=4.258,P=0.119),而与组织学分级及N分期有关(χ2=9.972,P=0.007;χ2=13.714,P=0.003);三阴型乳腺癌中PDCD4表达与年龄及T分期无关(χ2=0.817,P=0.366;χ2=0.990,P=0.610),而与组织学分级及N分期有关(χ2=14.269,P=-0.001;χ2=7.945,P=0.047)。③338例乳腺癌中PDCD4蛋白阳性表达者其无病生存及总生存均明显优于PDCD4蛋白阴性表达者(P=0.000,P=0.000),且在各分子亚型乳腺癌中,同样显示出PDCD4蛋白阳性表达者其无病生存及总生存明显优于PDCD4蛋白阴性表达者(P=0.000,P=0.000)。④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乳腺癌无病生存的独立因素包括T分期、N分期及PDCD4表达(P=0.004,P=0.001,P=0.000),影响乳腺癌总生存的独立因素包括组织学分级、T分期、N分期及PDCD4表达。结论PDCD4在乳腺癌中表达下调,其中三阴型及HER-2阳性型乳腺癌中下调更明显;PDCD4蛋白阳性表达者无病生存及总生存均明显优于PDCD4蛋白阴性表达者,PDCD4可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X线检查(MG)阴性的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DCIS伴微浸润(DCIS-MI)的临床及诊断特点。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32例MG检查阴性的DCIS及DCIS-MI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G阴性导管原位癌临床表现为单纯乳头溢液占71.9%(23/32),乳腺肿块占15.6%(5/32)例,良性钙化12.5%(4/32)例。MG检查阴性导管原位癌中腺体高密度、低核分级、PR阳性、HER2(-)或(+)病例的比例明显高于同期MG检查阳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充其他诊断检查的结果显示,乳腺超声敏感性为18.7%(6/32),磁共振(MRI)敏感性可达为87.5%(28/32),对表现为乳头溢液的病例,乳管镜诊断的敏感性为52.2%(12/23)。结论〓MG阴性的导管原位癌临床病理生物学指标相对较好,MRI检查可进一步提高其检出率,乳管镜对于乳头溢液的病例是有益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