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度腰椎滑脱是脊柱疾病引起腰背痛的病因之一。其病理生理机制涉及遗传、机械应力和解剖等因素,症状主要以腰骶部及单侧或双下肢疼痛为主,体征不明显。重度腰椎滑脱治疗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争论点在于原位融合和复位哪种术式更为有效。青少年与成人重度腰椎滑脱治疗因病情进展不同需要采取相应术式,术后并发症也对术式选择有重要影响。本文就重度腰椎滑脱病理生理、分型、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争议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是一种以脊柱前外侧韧带钙化为特征、可累及全身的骨骼疾病,最早在1950年由Forestier和Rotes-Querol描述.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多见,我国尚无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国外研究资料提示在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中,男性发病率为25%,女性为15%[1].颈椎DISH最常见于C4~C6[2],高位颈椎DISH较少见,我们遇到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笔者用茅地汤治疗急性肾炎57例,治疗时间短者一周,长者29天;结果痊愈52例,转院3例,无效2例。现举验案一则如下:鞠××,男,40岁,农民。1979年9月14日初诊。诊见:颜面及上肢浮肿,头痛,发热恶风,胸由痞满,不能平卧,微喘,肢疫,舌质淡红,苔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异丙酚、氯胺酮复合液在小儿椎管内阻滞麻醉的辅助效果。方法:择期患儿腹部、下肢及会阴部手术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K组:氯胺酮、γ-OH组;P组:异丙酚组;PK组:异丙酚、氯胺酮复合液组。结果:氯胺酮用量K组比PK组显著升高(P〈0.01),异丙酚用量P组显著升高(P〈0.01)。用药后血压变化:K组和PK组显著升高(P〈0.05),P组显著下降(P〈0.05),但三组均在正常范围,30min趋稳定。术中镇静计分P组偏低3.8+0.05分,其余两组均达4分以上。体动次数K组、P组较PK组显著增加(P〈0.01)。术后苏醒时间PK组与P组接近,同K组比较显著缩短(P〈0.01),术后呕吐次数PK组与P组较K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异丙酚、氯胺酮复合液用于小儿椎管内阻滞麻醉辅助效果确切,术中呼吸循环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阿司匹林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与安全性。(2)方法:偏头痛患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阿司匹林组(A组),口服阿司匹林75mg(首剂0.5g),1次/d,连服2个月,星状神经节阻滞组(B组),1%利多卡因10ml 维生素B12500μg行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双侧交替阻滞),每周3次,2周为一疗程,隔1周行下1疗程,共3疗程;联合组(C组),用A、B组两种方法联合治疗。每例患用上述方法首次治疗后门诊留置3h,观察头痛,恶心,呕吐缓解情况。治疗开始后每隔2周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1次。全部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观察复发情况。(3)结果:首次治疗3h后,A、B不痛缓解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和66.7%,与C组的93.3%相比,差异均非常显(P<0.05);90例患PT均未超出正常范围;全部治疗结束后1年内,C组预防复发的总有效率为90.0%,与A组的53.3%相比,差异非常显(P<0.01),与B组的63.3%相比,差异显(P<0.05)。(4)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7.
<正>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手段,包括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固定术(ACDF)及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随着颈前路手术的逐渐普及,与之相应的手术并发症报道也越来越多,包括血管损伤、喉返及喉上神经损伤、气管食管漏、切口感染、Honer综合征等。颈椎前路术后并发植骨块隐匿性格氏链球感染尚未见报道。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64岁,因"左侧手指麻木20年,右侧肢体无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单边和双边椎弓根内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改变。方法2009年5月~2011年12月,回顾性研究84例单节段腰椎退变并接受单边或双边椎弓根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术的患者。分别统计比较2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植骨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内置物费用。术前和术后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来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融合节段平均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和腰椎侧凸角用来评估2组患者的影像学结果。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4.5个月。2组患者之间的植骨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边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内置物费用明显少于双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术后VAS评分、ODI和下腰痛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与术后12个月的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融合节段平均椎间高度和腰椎前凸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腰椎侧凸角则无明显变化(P>0.05)。2组共有2例硬膜囊破裂,3例术后浅表伤口感染。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钉棒断裂及融合器脱出情况。结论单边椎弓根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患者可以达到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人的头发的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与生理状态及外界环境有着密切关系。本文的目的在于观察职业性铅、汞、砷吸收可能引起的对毛发生长的影响以及毛干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材料与方法从蓄电池厂收集接触铅工作多年、近期体检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量斜坡椎管角在不同骨科患者群的数值范围,分析X线及CT矢状位重建法测量斜坡椎管角的一致性,并探讨斜坡椎管角的测量对枕颈融合术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189例无上颈髓压迫症患者和37例枕颈部序列异常合并上颈髓压迫症患者,测量颈椎中立位和过屈、过伸位侧位X线片上斜坡椎管角的数值。随机选取有或无上颈髓压迫症患者各10例的颈椎中立位X线和CT正中矢状重建图像,由2位测量者重复测量斜坡椎管角并计算组内相关系数。结果无上颈髓压迫症状者过屈位、中立位和过伸位的斜坡椎管角均显著大于枕颈部序列异常合并上颈髓压迫症患者(P<0.01);前者斜坡椎管角数值的变化范围为23.87°±10.23°,后者为19.10°±7.96°(P<0.01);说明后者的枕颈复合体较前者僵硬并处于异常屈曲位。 X线法测量斜坡椎管角的观察者之间组内相关系数为0.619,低于CT重建法的相应值0.897;X线法的观察者组内相关系数在观察者1和观察者2分别为0.635和0.657,也低于CT重建法的相应值0.937和0.924;CT重建法较X线法具有更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得出了不同骨科患者群斜坡椎管角的数值范围,为枕颈融合术患者的体位摆放和枕颈部固定融合角度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术中准确测量斜坡椎管角提供了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