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基于CT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诊断小细胞肺癌(SCLC)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 524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其中526例SCLC (SCLC组), 998例NSCLC(NSCLC组)。采用特征提取软件MaZda(Version 4.6)提取CT图像中病灶最大层面的纹理特征参数,以Correlation相关性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对数据进行降维,筛选组间差异明显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以7∶3比例将全部患者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7种机器学习模型,包括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RF)、贝叶斯算法(NB)、决策树(DT)、卷积神经网络(CNN)、邻近算法(KNN)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对数据集进行处理,根据其在验证集的准确率选择最佳分类器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分类器模型对SCLC与NSCLC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针对每个病灶提取306个纹理特征参数,最终筛选出20个组间差异明显的影像组学特征,并以之构建预测模型。模型训练结果显示,KNN模型鉴别诊断SCLC与NSCLC的准确率最高,其在训练集的AUC为0.88、准确率81.34%、特异度97.00%、敏感度51.63%,在验证集的AUC为0.82、准确率78.82%、特异度95.00%、敏感度48.10%。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诊断模型可用于鉴别SCLC与NSCLC,以KNN模型的效能更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钼靶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X线表现,以提高乳腺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有完整影像资料的乳腺癌328例,回顾分析其钼靶X线征象。结果:乳腺癌分5型:肿块型89例,肿块伴钙化型132例,钙化型54例,结构异常型27例,隐匿型16例。诊断准确例数最多的为肿块型、肿块伴钙化型、钙化型,准确率为92.6%;误诊例数最多的为结构异常型,误诊率为25.9%;漏诊例数最多的为隐匿型,漏诊率为82.1%。结论:肿块型、肿块伴钙化型和钙化型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具有特征性,能明确诊断;结构异常型乳腺癌X线表现不典型,认识其X线征象,可明显提高乳腺癌的影像诊断率;隐匿型乳腺癌无特殊性X线表现,无法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1 病例资料 患者:包XX,60岁,农民。因头胀,视物不清一天,伴头晕、视物旋转4小时,于2002年4月13日入院。该患者于人院前一天无明显诱因突然头胀,视物不清,无恶心及呕吐。人院前四小时突然出现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一次,非喷射性,吐胃内容物,不发热,无抽搐,四肢活动尚可,来我院就诊。既往无外伤、感染等病史,无结核病史。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肺癌灌注成像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关系,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2008年1月-2012年12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2例,行多层螺旋CT肺癌灌注成像检查.同时检测VEGF和PCNA表达水平,观察32例患者的肺癌灌注参数与肺癌分化程度、VEGF、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周围型肺癌分化程度与VEGF和PCNA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肺癌分化程度与血流量(BF)、血容量(BV)呈负相关(P〈0.05);PCNA与BF、BV呈负相关(.fJ〈0.05)。结论VEGF和PCNA对肿瘤的增殖以及新生血管有显著的调控作用,并且与灌注成像参数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对肺癌诊断以及恶性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MR I)扩散加权成像(DW I)对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的影像评估及指导价值。方法搜集30例行TACE治疗的巨块型肝癌患者,于术前24~48 h、术后24~48 h、14~16 d及30~32 d(二次TACE术前)行MR I平扫、增强及DW I扫描,b值选300、600及800 s/mm2,比较不同时间段瘤区组织的平均表现扩散示数(ADC)值的变化并观察同期肿瘤MR I信号变化。结果术后各组肝癌组织的ADC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14~16 d病变ADC值最高,是肿瘤细胞液化、坏死高峰期。术后30~32 d ADC值下降,与二次TACE对比,肿瘤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复发。二次TACE发现病变18处,MR I平扫及增强诊断相符率85.7%。DW I诊断相符率94.7%。不同b值图像分析,b值选600 s/mm2时,图像较清晰,病变敏感性高。结论核磁功能成像DW I对肝癌TACE术后肿瘤细胞残存、复发具有高敏感性、特异性,可有效评估肝癌TACE术后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脑囊虫病88例MRI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在脑囊虫病的分型、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影像表现。方法:收集脑囊虫病例88例,回顾分析影像学资料。结果:88例全部行MRI检查,其中脑实质型54例,脑室型12例,脑膜型8例,混合型14例;活动期21例,退变死亡期28例,钙化期19例,混合期20例。结论:脑囊虫病在MRI图像上具有典型的影像表现,并能够准确的对囊虫病进行分期及分型。  相似文献   
7.
任士义  隋长平  赵瑞坤 《吉林医学》2008,29(17):1430-1431
目的:技术员应该发挥自身的长处,配合医生进行CT引导下肺癌的氩氦刀介入治疗。方法:通过使用美国硅谷Endocare公司的氩氦靶向超低温冷冻治疗系统对50例肺内肿瘤的治疗,摸索出一套快速调整进针角度的方法,从而大大减少了整个治疗时间。结果:通过技术员和医生的共同配合,穿刺命中靶点的时间一般都在30min以内,只有2例超过30min。结论:由于穿刺时间缩短,使整个治疗时间缩短,并发症有所减少,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