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心房颤动(房颤)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导致低血压、心力衰竭、栓塞、心肌缺血,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1].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施行CABG手术146例,其中术后新发房颤35例,发生率为2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微创心脏外科 (minimallyinvasivecardiacsurgeryMICS)近年来发展较快 ,在技术上独树一帜 ,在学术上将成为心脏外科领域中一个较完整的学科。MICS是在保证与传统手术方法相同效果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和对机体内环境干扰的一种手术方法 ,手术创伤更小 ,恢复更快 ,住院时间更短 ,医疗费用更少 ,是心脏外科手术概念和技术的一项重大革新和发展。1 微创心脏外科的定义目前 ,对MICS尚无明确的定义 ,也无定量的标准 ,根据临床开展情况 ,MICS广义上说 ,应包括如下标准 :①不用传统的正中切口劈胸骨途径 ,而是采用侧胸或胸骨旁小切口…  相似文献   
3.
急诊体外循环抢救急性心脏损伤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体外循环技术已越来越普及,为了推广该项技术,我们介绍体外循环技术在急诊室的应用.1 临床资料 1993-03/1999-05我们遇到急性心脏损伤8例,全部为男性,年龄23~78(平均44.5)岁;急诊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存活5例,死亡3例,成活率62%.1例老年患者,因急性心梗发作,心肌破裂5min来院,急诊开胸手术.见左室壁3处大面积梗死,后壁破裂,急建体外循环,,行修补术.但复温过程中前壁及后壁均发生破裂,无法修补而至手术失败.1例工人,施工中不慎被高压电击伤,从右肩至左踝穿出.来院后行急诊开胸心脏按摩,左室呈石头心样改变,急诊体外循环进行辅助…  相似文献   
4.
贾清仁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8):933-935
随着现代社会和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机动车辆的增加,导致道路交通肇事伤害发生率高、突然、凶险,多部位多发、变化快、伤情复杂等,多为复合伤,常并存胸部创伤,由于胸腔内有心脏、肺和大血管,它是维持人体呼吸、循环的重要器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脏手术的危险因素、手术时机和围术期管理.方法近7年对老年患者行113例心脏手术,其中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术58例,单纯瓣膜手术39例,瓣膜手术同时冠状动脉搭桥术9例,其它7例.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20例(17.7%),早期死亡5例(4.4%).术前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左心室射血分数<0.5、瓣膜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急症和2次手术是发生术后并发症及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人心脏病一旦有手术适应证应尽早外科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对50例瓣膜置换患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TVP),并作近、远期效果观察随访,探讨三尖瓣成形在瓣膜置换术后疗效中的作用。  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32~67岁。X线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淤血,心胸比率(C/T)>0.55者48例(96%),有右心功能不全者46例(92%);超声多普勒估测肺动脉压力(PAP)>4kPa者42例,PAP>8kPa者8例;三尖瓣关闭不全(TVFI)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定义为中~重度返流。行二尖瓣置换(MVR)42例,双瓣膜置换(MVR AVR)8例,其中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4例。手术均在全麻、中度低温(24~28℃)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肌保护采用4…  相似文献   
7.
姚建民  贾清仁 《人民军医》1997,40(8):456-457
高位室间隔缺损(VSD)指位于右心室流出道室上嵴上方的间隔缺损,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与其它类型VSD有所不同。自1977年6月~1996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高位VSD31例。1$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5~42岁,平均10.8岁。胸骨左缘2~4肋间均可闻及’~w/w级全收缩期杂音,以2、3M间最响,伴展问,4例有舒张期杂音。P。亢进9例,减弱17例,正常5例。心电图左室肥厚14例,双心室肥厚8例,右心室肥厚2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例。胸部X线片显示肺血增多、肺动脉段突出23例,肺动脉段平直5例。超声心动图均…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手术应用腋下及腋前外切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自1995年3月至1996年8月作者应用腋下及腋前外切口进行体外循环手术50例。房间隔缺损17例,室间隔缺损26例,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3例,三房心、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双腔右心室、二尖瓣关闭不全各1例。全组手术顺利,主动脉阻断时间22.59±11.06分钟,体外循环时间40.19±17.17分钟。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创伤轻、出血少、恢复快、腋下切口看不见手术瘢痕、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右腋下小切口修补小儿心脏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5年3月至1996年9月,经右腋下小切口修补小儿心脏间隔缺损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2岁~13岁。房间隔缺损8例,室间隔缺损22例。体外循环时间27.4±6.4分,主动脉阻断时间11.3±4.1分,均自动复跳,无死亡及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8.5±2.2天。随访2月~20个月,均能参加正常活动。作者认为右腋下小切口修补小儿心脏间隔缺损创伤小,恢复快,简便、安全、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人正常主动脉瓣、风湿性主动脉瓣瓣膜间质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从人正常主动脉瓣和风湿性病变主动脉瓣组织分离培养瓣膜间质细胞 ,在细胞形态学和生长动力学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体外培养的正常主动脉瓣瓣膜间质细胞与风湿性主动脉瓣瓣膜间质细胞在形态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但风湿性病变瓣膜间质细胞排列更加紊乱 ,极性消失 ,有交叉重叠现象 ,细胞浆内有较多残余小体。在接种相同的细胞密度和相同的培养条件下 ,两者细胞生长率为 (2 .0 5± 0 .1 0 ) %、(2 .1 3± 0 .1 2 ) %、分裂指数为 (2 1 .32± 1 .46)‰、(2 4 .2 5± 1 .98)‰、克隆形成率为 (45 .2 0± 2 .50 ) %、(48.60± 2 .82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正常与风湿性病变主动脉瓣瓣膜间质细胞在体外培养状态下 ,其形态学和生长动力学 ,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