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应用三种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4月至2012年1月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pemoral nail,PFN)、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第四代髓内钉(InterTan组)三种髓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转子间骨折(EvansⅠ~Ⅳ型)共153例,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PFN组47例,PFNA组65例,InterTan组41例。结果本组153例患者中,121例获得随访,随访14~41个月,平均26.7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少,InterTan组次之,PFN组手术时间最长、出血量最多;骨折愈合时间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评分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股骨近端髓内钉均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手段,选择自己操作熟练的股骨近端髓内钉将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临床上将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Ⅲ型标准伽玛(γ)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行Ⅲ型标准伽玛(γ)型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7例的临床资料。采用G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使用小切口置入髓内钉行内固定,通过观察术后疗效对该治疗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时间62.7~95min,平均79.3 min。术中出血量75~210 mL,平均123.4 mL。术后1天开始进行下肢功能锻炼,3~4 d可坐起,10~14 d后扶拐行走,术后均无血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90~100分)19例,良:(80~89分)13例,一般:(70~79分)3例,差(〈70分)2例,优良率86.5%(32/37)。结论Ⅲ型标准伽玛(γ)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早期下床等优点,是一种满意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45例(45髋),术前均行SPECT/CT检查,观察SPECT/CT术前诊断假体松动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诊断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敏感性为91.9%(34/37),特异性为37.5%(3/8),符合率为82.2%(37/45)。结论 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可作为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诊断的重要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益气活血汤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行TH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治疗组行益气活血汤内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7、14天血小板(PLT)、凝血五项及术后3个月DVT形成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输血量。结果两组患者各发生DVT 4例,均发生在患侧肢体,发生率均为13.3%。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总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凝血五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与本组治疗前凝血五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凝血五项同一观测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具有抗凝、溶栓作用,可以降低THR术后DVT形成的发生率,能减少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愈胶囊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6只新西兰大白兔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股骨头坏死愈组、通络生骨胶囊组、造模空白组,通过血液学检查统计各组血清中骨钙素及降钙素水平。结果通过光镜观察结合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扫描(MRI)检查证明造模成功,治疗后,造模组血清BGP与CT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给药12周时测量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愈组血清BGP与CT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通络生骨胶囊组血清BGP与CT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股骨头坏死愈组血清BGP与CT水平与通络生骨胶囊组相比,各个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愈胶囊能够提高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清骨钙素与降钙素水平,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是骨科领域较为常见的一种难治性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随着骨免疫学的发展,学界对ONFH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T淋巴细胞作为骨免疫系统的关键细胞类型,在ONFH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T淋巴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对T淋巴细胞在ONFH发生发展及临床诊疗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一般特征与其发病节气的关系,为临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客观参考依据。方法研究某中医骨伤专科三甲医院HIS系统数据库中4649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并对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绘制雷达图对入院节气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4649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男1153例,占24.80%(1153/4649),女3496例,占75.20%(3496/4649);4649例患者中以51~60岁年龄段数量最多,为1721例,占37.02%(1721/4649);2016年患者入院时间主要分布的节气为寒露(7.02%)、清明(6.79%);2017年患者入院时间主要分布的节气为清明(6.17%)、霜降(5.91%);2018年患者入院时间主要分布的节气为惊蛰(16.17%)、清明(13.91%)。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与节气密切相关,按照季节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进行有规律的预防和治疗以期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拟补气活血通便汤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15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便秘的患者,采用补气活血通便汤(方药组成:黄芪20g,白术15g,当归20g,鸡血藤15g,红花10g,陈皮15g,木香15g,大黄5-10g(后下),芒硝6g(冲服),厚朴15g,甘草6g)治疗。结果:补气活血通便汤对减轻患者术后便秘以及对肠道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疗效。结论:补气活血通便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便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平乐正骨"动静互补"平衡理论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12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衡组和常规组。平衡组60例采用平乐正骨"动静互补"平衡理论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常规组60例采用常规方法行功能康复锻炼。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3、6个月Harris评分方面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15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常规组失访3例,平衡组失访2例,平均随访为7.2±1.5个月。2组患者最后随访时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2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例术后1个月髋关节 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个月髋关节 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平乐正骨"动静互补"平衡理论为基础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可降低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应用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刘又文教授认为骨质疏松合并髋部骨折的病因病机为年老体弱者肝肾亏虚,筋肉退变,骨质松脆,又外因跌仆损伤,故由内因、外因综合致病,此外,瘀血这一病理产物的作用亦不容忽视,治疗上应取补肾益精、活血祛瘀之法,提出中西合参、复位固定,分期辨治、标本兼治,动静结合、医患合作的诊疗思路,从而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