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总结人精子蛋白17(sperm protein 17,SP17)在乳腺癌中的研究现状。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SP1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功能的研究,并对其结果进行综述。结果目前研究发现SP17只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而在正常乳腺组织中不表达。有研究检测到SP17只在转移阶段的肿瘤细胞中被检测到;同时体外研究发现,SP17阳性表达的乳腺癌细胞可以被特异性T淋巴细胞杀死。结论 SP17具有成为乳腺癌免疫治疗新靶点的潜能,可能具有促进癌细胞迁移的作用,未来仍需更多研究证实其在乳腺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而加速SP17疫苗的研制及其在乳腺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及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对脂肪移植术后血管新生及脂肪成活的影响。方法取乳房切除术患者自愿捐赠的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ADSCs,取第3代细胞进行实验;同时制备游离脂肪颗粒。取健康4~6周龄雄性裸鼠80只,随机分为4组(n=20),分别于裸鼠背部皮下注射1 m L脂肪颗粒+0.3 m L生理盐水(对照组)、1 m L脂肪颗粒+2×106个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0.3 m L生理盐水(ECs组)、1 m L脂肪颗粒+2×10!6个ADSCs+0.3 m L生理盐水(ADSCs组)、1 m L脂肪颗粒+1×10~6个HUVECs+1×10!6个ADSCs+0.3 m L生理盐水(ADSCs+ECs组)。注射后观察各组裸鼠存活情况,大体观察背部移植区色泽、形状。2、4、8、12周时背部移植区行超声影像学观察,取标本采用排水法测量其体积,组织学观察移植脂肪大体结构变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血管新生情况。结果各组裸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移植后各时间点各组超声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移植脂肪内部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未见囊肿、钙化、实性占位等异常表现。移植后各时间点,ADSCs组及ADSCs+ECs组移植脂肪体积均高于ECs组及对照组(P0.05);且8、12周时ADSCs组明显高于ADSCs+ECs组(P0.05)。HE染色示移植后各组组织学形态变化趋势相似,但ADSCs组组织重塑速度快于其他各组。免疫荧光染色示随时间延长各组新生血管逐渐增加,各时间点ECs组、ADSCs组、ADSCs+ECs组微血管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4周时ADSCs组微血管密度高于ECs组及ADSCs+ECs组(P0.05);8、12周时ADSCs组及ADSCs+ECs组高于ECs组(P0.05),ADSCs组及ADSCs+EC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SCs可提高移植脂肪存活率,且该促进作用可能与促进血管新生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BertelsenCA、Andreasen AH、JorgensenT等人在2001年5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对1495例患者施行了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和手术相关因素的分析调查,发现163例(11%)患者发生了吻合口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述近年来创伤性毛囊新生(wound-induced hair follicle neogenesis,WIHN)细胞来源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与WIHN相关的文献,从细胞来源、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总结讨论。结果WIHN是一种罕见的成年哺乳动物毛囊再生现象,新生毛囊细胞来源丰富,既有创面周围来源的毛囊干细胞,也有上皮来源的干细胞。WIHN分子机制复杂,是一种多种信号通路调控的再生过程,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免疫细胞及其产生的各种免疫因子为这一过程提供了适宜的条件。结论WIHN的细胞来源及分子机制等方面仍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加强机制研究将加深对成年哺乳动物毛囊再生的了解,为皮肤功能性愈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软组织缺损是整形外科和乳腺外科常见的问题之一。脂肪组织工程通过种子细胞、生物材料及细胞外微环境构建工程化脂肪组织,是软组织缺损修复有发展潜能的方向之一。选择合适的种子细胞、构建适宜的诱导微环境以及使用组织工程室技术构建带血管蒂组织工程化脂肪是目前常用策略。以干细胞及诱导微环境为核心要素的脂肪组织工程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各类生物材料的设计、研发及转化研究将促进脂肪组织工程技术的临床转化。笔者就目前组织工程构建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研究体质量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 AIs)疗效的影响,为超重及肥胖的乳腺癌患者的系统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11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女性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且使用AIs为初始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纳入初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24 kg/m2 的乳腺癌患者为超重组,按1∶1比例配对(包括确诊年龄、确诊年限、Luminal A或Luminal B分子分型、及服用AIs药物的类型)的正常BMI乳腺癌患者(18.5 kg/m2<BMI <24 kg/m2)为对照。主要研究指标包括内分泌治疗抵抗率、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率及总生存 (overall survival, OS) 率。  结果  超重组及对照组乳腺癌患者各182例,截止2016年1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5月。两组患者平均BMI分别为26.44、21.62 kg/ m2。超重组及对照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抵抗比例分别为12.09% (22/182)及6.59% (12/182) (P = 0.072)。其中超重组患者继发性内分泌治疗抵抗升高 (7.14% vs. 2.75%, P = 0.042),但两组DFS率及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超重可增加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AIs继发性内分泌治疗抵抗发生率,但对其生存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式是术前放化疗。有研究选择从1995年7月至2007年5月期间148例直肠系膜切除术前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原发性直肠腺癌病例。研究目的是找出评估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改善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20例(13%)获得完全病理缓解,30例(20%)仅有部分或者无病理缓解。3年DFS为64%,总生存率为83%。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CBM和MEDLINE数据库中关于地震后人群健康问题研究特征的异同,以期为地震后科研管理、专业教学培训、科研人员选题及项目资金支持等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计算机检索CBM和MEDLINE数据库,检索起止时间从197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集地震后人群健康问题相关研究的文献,并按研究对象特征、健康问题、研究实施时间及研究设计类型等特征对文献进行分类和比较。结果分别纳入CBM和MEDLINE数据库文献701和387篇。综合分析结果显示:MEDLINE数据库文献的研究对象为灾民而且有明确年龄特征的文献数量多于CBM(P<0.05);CBM数据库文献的研究高峰在震后3个月内(645篇,92%),MEDLINE数据库的研究高峰持续到地震后3年内(191篇,87.2%);CBM和MEDLINE数据库的研究都主要关注躯体创伤和精神心理问题(2种健康问题总计:CBM:n=727,86.1%;MEDLINE:n=358,83.4%),CBM数据库中研究设计类型集中于回顾性描述研究(n=439,62.2%)、现况研究(n=146,20.8%)与病例报告(n=86,12.3%),而MEDLINE数据库则集中于现况研究(n=177,45.7%)和回顾性描述研究(n=146,37.7%)。结论与MEDLINE相比,CBM数据库收录的研究对有明确年龄特征人群的震后健康问题的关注、对地震受灾人群远期健康问题的关注、以及证据强度、研究设计类型等均相对薄弱。其原因可能是国内研究者对地震后人群健康问题的关注不足、研究准备不充分或对研究方法的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近期乳房假体重建的热门术式——乳房胸肌前假体重建的理论依据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方法 查阅近年国内外关于胸肌前平面假体植入在乳房重建中应用的相关研究,分析乳房胸肌前假体重建复兴的理论依据、临床应用现状及局限性,探讨该领域发展趋势。结果 乳腺肿瘤生物学研究进展、材料学及肿瘤整形理念的发展是乳房胸肌前假体重建复兴的重要理论基础。患者选择及术者经验是胸肌前假体重建复兴获得良好疗效的重要前提,理想的皮瓣厚度和血运是选择该术式最重要考量因素。然而,该术式长期重建效果及在亚洲人群的临床获益、风险仍需更多研究明确。结论 乳房胸肌前假体重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目前证据有限,缺乏随机、大样本长期随访的研究,以获取足够证据评估乳房胸肌前假体重建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