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及其邻近节段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08-2013-08 21例齿状突及其邻近节段骨折脱位在我院行颈椎后路手术治疗患者。21例均采用上颈椎后路个性化的固定方式。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对有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进行JOA评分,术后随访影像学资料评价骨折愈合、植骨融合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12~48个月),术中未出现脊髓、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X线片示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所有骨折均呈骨性愈合。9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均较术前提高,脊髓功能均获不同程度改善。JOA评分从术前平均(11.4-2.6)分提高至术后6个月平均(15.1-2.9)分,术前术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平均改善率为(85.3%±8.3%),优良率95%。结论选择合理的颈椎后路手术方式,在治疗齿状突骨折及其邻近节段损伤中,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NT形状记忆合金怀抱式接骨板治疗管状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NT形状记忆合金怀抱式接骨板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NT形状记忆合金怀抱式接骨板治疗管状骨骨折62例,其中锁骨骨折21例,肱骨干骨折6例,尺骨骨折8例,桡骨骨折12例,股骨干骨折6例,尺骨骨折8例,桡骨骨折12例,股骨干骨折15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8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于术后10-12周临床愈合,[结论]NT形状记忆合金怀抱式接骨板具有操作简单,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减小固定后骨质疏松,为管状骨骨折提供了又一种内固定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注射型硫酸钙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椎体后凸畸形术后的矫正丢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注射型硫酸钙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内固定49例(A组);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46例(B组),测量并比较两组对后凸畸形角度(Cobb's 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结果]组间...  相似文献   
4.
背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三维CT重建参照下比传统方法能提高置钉的准确率,减少置入并发症。目的:探讨以寰枢椎三维CT重建为参照,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外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方法,明确其手术指导意义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因外伤导致寰枢椎不稳需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内固定置入前行三维CT重建。结果与结论:与螺钉置入前设计钉道内倾度、设计钉道测得进钉点与中线的距离比较,经C1、C2椎弓根螺钉实际钉道内倾角及进钉点与中线的距离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30例患者观察到的C1后弓及C2椎弓表面解剖特征与置入前CT容积再现的影像一致。说明根据三维CT重建图像为参照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徒手置入,节省时间,并减少术中接收X线辐射,个性化置钉,精确、安全性高、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病灶清除持续灌洗对术后重症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在C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经皮穿刺病灶清除留置导管持续椎间隙灌洗治疗术后重症椎间隙感染6例。【结果】随访6个月至3年,所有患者全部治愈,无复发病例。【结论】经皮病灶清除持续灌洗治疗术后重症椎间隙感染是一种创伤小、疗效确切、不影响脊柱稳定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穴mi鄄croendoscopicdisectomy,MED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减压彻底、创伤小,可维持腰椎的稳定性。我院自2000年11月~2003年6月共开展82例,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82例,男56例,女26例;平均年龄40.9岁(23~52岁);突出间隙: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胸腰椎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5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经平均18个月(12-26个月)的随访,45例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后凸矫正角度19°,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脊柱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凸成角矫正畸形术后患者能早期离床活动,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路、后-前联合入路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重度脊髓型颈椎病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合并颈椎OPLL的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行颈椎前路手术(A组,22例)和后-前联合入路手术(B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椎管狭窄率、骨化节段及脊髓压迫率的差异,并根据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JOA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30个月,平均20个月,术中未出现脊髓、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脊髓功能均获不同程度改善。A组JOA评分从术前平均(7.9+2.1)分提高至术后1年平均(13.1+1.7)分,平均改善率为(65.9+5.2)%;B组JOA评分从术前平均(6.8+1.6)分提高至术后1年平均(13.9+0.9)分,平均改善率为(69.8+4.5)%,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前路或后-前联合入路治疗合并颈椎OPLL的重度脊髓型颈椎病,均取得彻底的椎管减压和良好的临床疗效,根据脊髓受压程度、影像学资料、骨化范围及患者全身情况合理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利百素凝胶治疗急性软组织挫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2月~6月,笔者采用利百素凝胶治疗急性软组织挫伤,疗效较好。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81例,男46例女35例,年龄19~56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19~54岁,病程1~48h;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21~56岁病程1~50h。两组病例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T形状记忆合金怀抱式接骨板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NT形状记忆合金怀抱式接骨板治疗管状骨骨折 6 2例 ,其中锁骨骨折 2 1例 ,肱骨干骨折 6例 ,尺骨骨折 8例 ,桡骨骨折 12例 ,股骨干骨折 15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 ,时间 4~ 16个月 (平均 8个月 ) ,X线片示骨折均于术后 10~ 12周临床愈合。结论NT形状记忆合金怀抱式接骨板具有操作简单 ,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减小固定后骨质疏松 ,为管状骨骨折提供了又一种内固定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