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早期使用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对129例成人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8分,受伤3h以内入院患者,按入院时间分成两组。对照组(63例)使用常仙疗法;实验组(66例)使用常规治疗方法加亚低温治疗。结论亚低温疗法能提高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康复率,降低其伤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以颅脑损伤为主复合伤预后。方法 运用损伤严重度评分法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对本文672例以颅脑外伤为主的复合伤进行预后评估。结果损伤严重度评分值越高死亡率越高,但不完全成正比;格拉斯哥评分越低死亡率越高,也不完全成反比;若颅脑损伤严重(格拉斯哥昏迷值较低),而其他器官损伤较轻微,损伤严重度评分值不高,死亡率也较高;而颅脑损伤轻微(格拉斯哥昏迷值较高),其他器官损伤严重,损伤严重度评分值较高,死亡率也不会较高。结论 单用损伤产重度评分法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判断损伤程度和评估预后都有局限性,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更加全面、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320例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病例进行临床总结,并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结果: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实施率达91.9%,且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操作简单,技术要求低,安全性高。结论:在目前条件下,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优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临床使用创新的导引式气管穿刺组套行穿刺法气管套管放置术的情况。方法 将 6 3例需作气管套管放置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术放置气管套管 ;观察组采用导引式圆弧形气管穿刺针、导引式气管穿刺孔扩张钳、导引式气管套管管芯等组成的导引式气管穿刺组套施行穿刺法气管套管放置术。结果 操作时间观察组 (4 3± 0 8)min较对照组 (14 8± 2 6 )min显著缩短 (P <0 0 0 1) ;切口长度观察组 (2 2± 0 2 )cm较对照组 (3 7± 0 7)cm显著缩小 (P <0 0 0 1) ;拔管后伤口愈合时间观察组 (6± 1)d较对照组 (8±2 )d显著加快 (P <0 0 5 )。结论 使用导引式气管穿刺组套行穿刺法气管套管放置术较常规气管切开术快捷、损伤小、伤口愈合快且安全可行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发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行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术距出血发生间隔的长短对患者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9收治的17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依据患者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距出血的时间分为24小时以内(A组56例)、24~72小时(B组79例)、超出72小时(C组43例)三组,分析行腰大池置管引流距出血时间的长短对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影响。结果三组中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为:A组5例(8.9%)、B组8例(10.1%)、C组12例(27.9%)。三组间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许越早行持续腰大池引流于预防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01月01日至2018年08月31日期间我科收治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性匹配原则分为开颅组和内镜组,分别为49例和53例,以保证两组患者病情的可比性。开颅组进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内镜组进行完全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相关信息、术后并发症差异、临床预后差异,以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弊。结果开颅组患者和内镜组患者在手术用时、血肿清楚率、再出血发生率上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内镜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低于开颅组,术后2周、3个月时GCS评分要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和内镜组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静脉血栓、消化道出血、术口感染、术后癫痫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术后脑水肿的发生率上内镜组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的GOS评分、ADL评分平均秩次均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优于传统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手术方法的改进以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5 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按常规行颅内血肿清除 ,治疗组 2 6例采用额颞顶大骨瓣减压 ;对照组 2 5例采用常规骨瓣减压 ,术后治疗方案相同。术后 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GOS评定。结果 :治疗组 2 6例患者中 ,恢复良好 11例 ,中残 5例 ,重残 2例 ,植物生存 2例 ,死亡 6例 ;对照组 2 5例中恢复良好 4例 ,中残 3例 ,重残 4例 ,植物生存 1例 ,死亡 13例。结论 :额颞顶大骨瓣开颅对治疗颅脑损伤的严重脑水肿所致颅内高压有较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8.
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时间与诊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时间与临床诊断的关系及提高诊断符合率的方法。方法:对381例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的时间进行严格记录,分为无意识障碍组,意识障碍20min以内组,20min以上;以头颅CT及腰穿为确诊依据,对每组误诊率进行分析。结果:三组的误诊率分别为85.7%,21.5%,6.3%。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研究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7年01月01日至2018年08月31日期间我科收治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性匹配原则分为开颅组和内镜组,分别为49例和53例,以保证两组患者病情的可比性。开颅组进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内镜组进行完全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相关信息、术后并发症差异、临床预后差异,以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弊。结果 开颅组患者和内镜组患者在手术用时、血肿清楚率、再出血发生率上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内镜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低于开颅组,术后2周、3个月时GCS评分要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和内镜组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静脉血栓、消化道出血、术口感染、术后癫痫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术后脑水肿的发生率上内镜组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的GOS评分、ADL评分平均秩次均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优于传统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10.
淋球菌性腹膜炎3例广东开平市第一人民医院杨任富,谭晓穗笔者自1992年12月至1993年11月,经剖腹探查初诊为“原发性腹膜炎”的患者7例,其中6例女性患者中有3例经细菌学诊断确诊为淋球菌性腹膜炎。该3例均为已婚育龄女性患者,均有下腹部疼痛12~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