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耳郭再造术中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方法 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美容中心对62例小耳畸形患者行耳郭再造术.其中44例经激光三维扫描技术获取头面部影像资料,制备3D外耳模型为模板行自体肋软骨耳郭再造术(3D模型组);18例以外耳模片为模板行自体肋软骨耳郭再造术(外...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小阴唇整形手术对年轻女性性功能和生殖器外观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1例于笔者医院行小阴唇整形手术的就医者,就医者年龄23~35(28.42±2.87)岁。分别于术前、术后3、6个月,使用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 sexualfunctionindex,FSFI)和女性生殖器自我形象量表(Femalegenitalself-imagescale,FGSIS)对就医者性功能和生殖器形象认知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就医者术后3、6个月的性唤起、性高潮、性满意度、性交疼痛、FSFI总分及FGS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3、6个月的FSFI及FGS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6个月的性欲、阴道润滑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阴唇整形手术可明显改善就医者性功能和生殖器外观,且在术后短期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3D外耳模型与外耳模片在一期耳廓再造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3D打印技术在一期耳廓再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美容中心行自体肋软骨一期耳廓再造术患者43例,其中25例术前通过激光三维扫描技术,对患侧耳进行数字模型重建,并借助3D打印技术制备患侧3D外耳模型,以此为模板行一期耳廓再造术(3D组);18例行外耳模片行一期耳廓再造术(模片组)。结果:经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再造耳外形满意逼真,未出现感染,支架暴露等并发症。两组再造耳形态耳宽/健侧耳形态耳宽及再造耳耳垂宽/健侧耳耳垂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再造耳容貌耳长/健侧耳容貌耳长、再造耳容貌耳宽/健侧耳容貌耳宽和再造耳耳垂长/健侧耳耳垂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3D打印技术辅助下制备合适的3D外耳模型使用自体肋软骨对小耳畸形患者进行耳廓再造,术后患侧耳与健侧耳匹配,形态逼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乳房下皱襞切口假体隆乳术后不同负压对引流量的影响, 并尝试提出能使患者获得最佳预后的负压水平。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美容中心经乳房下皱襞切口行假体隆乳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 术后分别应用不同水平负压引流, 其中-80~-85 kPa组、-40~-60 kPa组、-15~-30 kPa组于术后统一应用600 ml可调负压引流瓶;0~-5.2 kPa组于术后应用300 ml引流鼓。引流管拔除标准为24 h引流量小于10 ml且引流液清亮。分别记录4组患者术后每日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总引流量、引流装置接受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采用SPSS 21.0软件对各组相应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 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80例患者, 每组20例。组间均衡性分析:4组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锁骨中点至同侧乳头距离、乳房下皱襞至同侧乳头距离、乳房组织厚度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软骨的再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传统构建组织工程软骨支架的技术主要包括孔剂法(或模板法)、相分离法、气体发泡法、冷冻干燥法、静电纺丝法等。软骨是异质性的, 传统支架很难模拟软骨的高度各向异性结构。因此, 软骨的功能再生具有挑战性。随着三维打印技术的进步, 通过生物材料、细胞和活性生物分子的共沉积, 使制备精细结构、梯度变化的功能性仿生支架成为可能, 从而实现功能性软骨再生。该文详细阐述了三维打印技术及其在不同解剖位置(关节、耳廓、鼻)软骨再生中的应用。此外, 还讨论了制备具有区域结构梯度和区域成分梯度的仿生构建体的重要性。三维生物打印、四维打印技术及智能材料为仿生组织和器官的构建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自体软骨隆鼻与固体硅胶假体隆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Medline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66年-2017年收录的文献资料,依据关键词检索病历报道及临床研究。所有文献及其摘要由两位评价者独立阅读、筛选后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Meta分析内容为自体软骨和硅胶假体隆鼻术后假体外露、感染、假体形态不满意及再次手术的发生率。结果:硅胶假体隆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0%明显高于自体软骨隆鼻术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硅胶假体隆鼻术后假体外露率、形态不佳率及二次手术率均高于自体软骨隆鼻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软骨及硅胶假体隆鼻术后,除感染发生率外,在形态满意率、假体外露率及二次手术率三个方面,单纯自体软骨隆鼻均优于单纯硅胶假体隆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