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针刺穴位与非穴位激活不同脑区的效应观察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目的:观察穴区与非穴区对大脑功能区影响的差异,以探讨相关的针刺理论基础。方法:以视力正常的健康志愿者18人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A、B组。两组先分别接受针刺假穴治疗,然后A组针刺穴位光明和太冲,B组针刺穴位丰隆和陷谷。所有成像技术均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西门子Erlangen)。结果:在试验中,丘脑及红核的激活、大脑外侧沟与顶颞皮质的激活证明了针刺真穴位与假穴位在激活类型上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针刺与视觉有关的穴位发现针刺对于视皮质并没有确切的影响,但对其他皮质区,如脑岛、外侧沟、顶颞皮质等与疼痛及躯体感觉刺激有关的皮质有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99mTc-TRODAT-1 SPECT多巴胺转运体(DAT)显像在诊断早期帕金森病(PD)中的意义.方法对62例早期PD、12例晚期PD及10名正常人进行99mTc-TRODAT-1 SPECT 基底节DAT显像,选取纹状体区和小脑为感兴趣区,计算两者的放射性比值,比较3组间该比值的差异,并分析早期PD患者DAT放射性结合率与H&Y分级及UPDR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D患者基底节99m Tc-TRODAT-1摄取率显著降低,早期PD患者病变较重肢体对侧纹状体放射性摄取率较同侧纹状体显著下降.PD患者纹状体区放射性摄取率与PD患者的H&Y分级呈负相关,而与UPDRS Ⅱ、Ⅲ评分无相关性.结论99mTc-TRODAT-1 SPECT基底节 DAT显像可用于临床早期PD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 ,GISTs)是起源于消化道间叶组织中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间质干细胞的一类良恶性肿瘤。自 1985年作为消化道独立的一类间叶瘤以来 ,病理界对其认识并非一致 ,部分学者〔1~ 4〕认为GISTs包括发生于胃肠道向平滑肌细胞、雪旺细胞、神经元以及不定向分化或未分化的所有间叶瘤 ,即广义GISTs ;另有部分学者〔5~ 8〕则认为不应包括典型平滑肌和神经源性肿瘤 ,即狭义GISTs。笔者试图通过光镜观察 ,总结和讨论GISTs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及…  相似文献   
4.
背景:人们从大脑的不同功能区着手,试着用功能性磁共振来阐释其与经络穴位的相关性。 目的:运用功能性磁共振观察针刺真、似穴位与大脑功能区的关系,以及针刺真、假穴位不同脑区激活效应的差异。 设计:随机对照的验证性观察。 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弗莱堡大学医学院环境和自然医学系针灸科以及放射医疗中心。 对象:本实验于2000-10在弗莱堡大学医学院放射医疗中心完成。以视力正常的健康志腻者(弗莱堡大学医学院医学生)18人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2组:针刺假穴+有治疗作用穴位组和针刺假穴+无治疗作用穴位组,每组9人。均签定知情同意书。 方法:两组先接受浅刺(假穴)后观测出针。然后针刺假穴+有治疗作用穴位组针刺双侧光明穴和太冲穴,针刺假穴+无治疗作用穴位组针刺双侧丰隆穴和陷谷穴。为得到强烈的针感(酸麻胀重的感觉),每30s进行捻转(每穴先左后右),每次持续10s,持续4min后静息2min为1个周期,共持续4个周期25min后出针。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西门子Erlangen)进行功能成像检测。并对所有的受试者及单个受试者交叉关系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①针刺假穴以及针刺有治疗作用穴位组对象视皮质的反应。②针刺对两组对象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 结果:因刺激程序的错误运用,2例受试者(两组各1例)在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时被剔除。①针刺与视觉有关的穴位对视皮质尤确切影响。佴在实验过程中。而在其他皮质区(如脑岛、外侧沟、顶颢皮质等与疼痛及躯体感觉刺激有关的皮质)有轻微血氧合水平依赖性成像法信号转换,即在这些皮质区针刺真穴及假穴均有激活反应。②针刺具有治疗视力障碍作用与不具有治疗视力障碍作用的穴位,其激活类型无明显差异。③单个受试者交叉关系分析(CC〉0.3)发现,针刺假穴过程中仪2/8的受试者出现了丘脑的激活。两组均出现了臣脑、红核、大脑外侧沟的激活。针刺假穴+有治疗作用穴位组3/8和针刺假穴+无治疗作用穴位组4/8的受试者出现可观察到后外侧中脑导水管周围厌质的激活反应,两组还出现了顶颞皮质的激活。说明针刺真穴与假穴在激活类型上有显著差异。 结论:①通过针刺与视觉有关的穴位发现针刺射于视皮质无确切影响,但对其他皮质区,如脑岛、外侧沟、顶颞皮质等与疼痛及躯体感觉刺激有关的皮质有激活作用。②针刺真穴与假穴在激活类型上有显著差异,但针刺具有治疗视力障碍作用与不具有治疗视力障碍作用的穴位激活类型差异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性,68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全程肉眼血尿2个月伴尿频、尿急入院,无尿痛.胃肠造影检查未见异常,膀胱镜检:膀胱三角区后部偏左侧可见一2.5 cm×2.5 cm×0.8 cm新生物,表面被覆白色坏死组织,基底广.病灶处膀胱壁增厚、变硬.行膀胱镜活检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吴忠新  王冲  谢慧君  蔡德巍 《江苏医药》2012,38(22):2691-2693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D(Cath-D)、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6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分为不典型增生(16例,AH组)、复杂性增生(18例,CH组)和单纯性增生(26例,SH组);另选取20例正常的增殖期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Cath-D、PCNA、ER和PR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四组ER的阳性表达率相仿(P>0.05).AH组、CH组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PR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H组和CH组的Cath-D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H组、CH组、AH组细胞核中Cath-D、PCNA的阳性表达率逐级递增,而PR的表达水平逐渐减弱.结论 检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Cath-D、PCNA、PR的表达水平有助于评估子宫内膜增生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气化痰法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疗效及其对血清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广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或)厄贝沙坦控制血压,用阿托伐他汀钙调节血脂;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控制血压方案上,给予益气化痰方治疗。2组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压情况,采用中医证候评分进行总体评价。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以及OPN。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55%(29/31),对照组总有效率则为70.96%(2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1.17±0.28)mm比(1.43±0.2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斑块面积亦明显小于对照组,(3.12±0.73)cm~2比(3.94±0.96)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C(4.29±1.52)mmol/L比(5.37±0.87)mmol/L、TG(1.74±0.43)比(2.65±0.68)mmol/L与LDL(1.65±0.89)mmol/L比(2.87±1.12)mmol/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DL(1.94±0.41)mmol/L比(1.23±0.38)mmol/L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2组外周血OPN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痰方能够显著改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的临床证候,不仅能够抑制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且能通过减少TC、TG、LDL及OPN的水平和提高HDL水平,从而起到抑制脂质斑块形成及保护颈动脉器官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建伟主任中医师认为:(1)经络学说,自分系统,创立"五输—经别循行系统";(2)穴有功用,亦有偏性,建立"腧穴证治"临床辨治体系;(3)辨证施术,尤重补泻,独创"头针徐疾补泻手法";(4)针灸意外,防患未然,主张依据针下阻力应变防范针刺意外。  相似文献   
9.
病例 1 男,62岁.患者进行性吞咽障碍伴哽噎、胸骨后疼痛1个月,行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示:食管下段可见一4 cm×4 cm的充盈缺损,伴桥行黏膜,病灶表面可见龛影,食管下段有占位性病变.胃镜检查示:距门齿34~37 cm处食管前壁见一肿物,表面有结节状突入腔内,占据近食管半边.病理检查提示:食管低分化恶性肿瘤.于2007年8月2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食管下段恶性肿瘤根治术,术中探及食管下段肿块,长约4.0 cm,食管旁见大小为0.5 cm×0.5 cm的淋巴结数枚,质韧.切下肿块后,食管内有一3.5 cm×2.5 cm×2.5 cm息肉样物突入食管腔.术后病理检查示:食管恶性黑色素瘤已侵入肌层,食管旁6枚淋巴结均未见肿瘤细胞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细胞增殖指数(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01 1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43例宫颈癌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Survivin、VEGF和Ki-67的表达,新辅助化疗疗效,以及疗效与Survivin、VEGF和Ki-67的表达.结果 ①化疗前Survivin、VEGF和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81.4%(35/43)、65.1% (28/43)、76.7%(33/43),化疗后分别为44.2%(19/43)、18.6%(8/43)、20.9% (9/43),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os);②43例宫颈癌化疗后,CR14.0%(6/43),PR 65.1%(28/43),SD 18.6%(8/43),PD 2.3% (1/43),临床总有效率达为79.1% (34/43);③Survivin阳性率完全缓解患者为0%(0/6),部分缓解为35.7% (10/28),而无效100%(8/8)和进展中100%(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VEGF完全缓解患者中阳性率为0%(0/6),部分缓解为3.6%(2/28),无效62.5%(5/8)和进展中100%(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Ki67阳性率在完全缓解患者为16.7%(1/6),部分缓解为3.6% (1/28),而无效1oo%(8/8)和进展中100%(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S).结论 Survivin、VEGF和Ki-67表达在新辅助化疗前显著高于化疗后,且与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显著相关,可作为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