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指导下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模式PFNA治疗,研究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59.81±9.25) min少于对照组(65.72±12.56) min(P0.05),术中出血量(51.24±7.36) ml少于对照组(148.63±16.01) ml(P0.05),术后引流量(32.51±2.53) ml少于对照组(89.45±4.02) ml(P0.05),住院天数(10.22±2.81) d少于对照组的(15.14±3.23)d(P0.05),术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微创内固定,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缩短住院天数、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胫腓钩治疗伴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5年11月,应用胫腓钩治疗伴下胫腓韧带损伤的旋前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18例。根据术前X线片判断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程度,经术中探查证实;于下胫腓联合平面置钩,钩住腓骨,固定于胫骨上。取内固定的同时取胫腓钩。结果16例患者获得3个月~4年(平均17个月)随访,根据踝关节活动度、疼痛及X线情况评定疗效:优14例,良2例,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现象。结论胫腓钩在治疗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脱位中能有效地复位和固定,并能提供下胫腓微动关节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钉棒系统复位联合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AF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前中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AF复位内固定,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35例,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均摄X线片,检测椎体高度丢失情况以及成角段Cobb角度变化,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对比治疗前后ASIA分级。结果 31例获5-36个月的随访。Cobb角术前为23.5°±6.8°,术后为2.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术前为0.5±0.2,术后为0.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骨折椎体愈合,伤椎高度无丢失。术后ASIA分级:A级5例中3例无改善,2例恢复至C级;4例B级中2例恢复至C级,2例恢复至D级;C级5例中2例恢复至D级,3例恢复至E级;D级5例均恢复至E级;E级16例仍为E级。结论使用AF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快捷,伤椎体回复高度满意,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4.
手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1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56例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术前合并症、术前准备、手术方式、术后处理及预后情况。结果:随访0.5~6年,术后Harris标准评定优79例,良58例,可9例,差3例;病死6例,优良率87.8%。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通过围手术期积极处理,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1 病例介绍某女,33岁,以鼻根部肿物5年,左面部肿物4个月,快速生长来院求治.入院检查: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各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右内眦鼻根部可见一约4cm×3cm肿物,表面菜花样,少许脓性分泌物,右下睑轻度外翻.左耳前面部可见同样大小包块,表面光滑,可活动,质中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TB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63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5例采用PFNA治疗(PFNA组),28例采用ATBA治疗(ATBA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开始部分负重时间及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开始部分负重时间及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分别为(42.9±11.8)min、(84.2±27.5)mL、(85.3±20.6)mL、(65.3±21.6)mL、(28.7±10.3)d、(80.9±12.5)分;ATBA组分别为(101.1±18.7)min、(311.3±105.4)mL、(273.1±45.5)mL、(217.4±35.2)mL、(5.9±3.2)d、(77.2±14.1)分,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ATBA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FNA组术后开始部分负重时间方面明显长于ATBA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与ATBA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比较,PFNA组高于ATB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可作为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对于有早期下地负重需求的患者而言ATBA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撬拨复位钢针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庆利  范勇 《海南医学》2005,16(11):73-74
目的评估跟骨骨折的撬拨复位钢针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月用该方法治疗跟骨骨折11例,平均随访11个月,依据AOFAS评分对患者有无疼痛,步态,距下关节活动,术后X线等综合评价。结果9例为优,2例为良。结论跟骨骨折采用撬拨复位钢针固定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9月上海宝山仁和医院骨科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髓内钉组50例,予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非手术组30例。分别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治疗前后NGF、IL-6水平及Harris、V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髓内钉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分别为(14.2±2.3)周、(20.4±3.5)d、(2.1±0.5)万元,均明显低于非手术组的(22.4±3.1)周、(29.3±3.8)d、(3.3±0.7)万元,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髓内钉组与非手术组血清NGF水平分别为(957.4±112.5)、(762.9±87.5),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而髓内钉组又明显高于非手术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清IL-6水平比较不明显(P0.05)。治疗后髓内钉组Harris评分为(83.5±10.4)分,明显高于非手术组的(70.8±8.7)分,而VAS评分为(3.1±0.5)分,明显低于非手术组的(4.0±0.7)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医疗负担,同时可提高NGF水平,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且能有效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伤椎形态特征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矫正丢失的相关性。方法对手术治疗的2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测量伤椎术前、术后(指术后3 d内)及末次随访的伤椎前缘高度、椎体凹陷度以及Cobb角。分析伤椎形态与矫正丢失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2个月。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丢失0~9.64%(3.31%±4.50%),Cobb角丢失0.13°~14.1°(4.16°±4.19°)。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伤椎前缘高度随访丢失率与术后伤椎椎体凹陷度呈显著正相关(r=0.46,P0.01),Cobb角随访丢失度与术后Cobb角矫正度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1)。结论术后存在伤椎椎体终板塌陷患者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丢失更显著;术后Cobb角矫正度越大,末次随访Cobb角矫正丢失越多。  相似文献   
10.
1病例介绍 患者,女,33岁,以鼻根部肿物5年,左面部肿物4个月,快速生长来院求治。人院检查: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各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右内眦鼻根部可见一约4cm×3cm肿物,表面菜花样,少许脓性分泌物,右下睑轻度外翻。左耳前面部可见同样大小包块,表面光滑,可活动,质中等。左鼻翼旁黄豆大小黑色肿物。此外,该患面部及周身分布黑色粟粒样病变(幼时既有,曾于上海等地诊断为“黑皮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