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探讨不同性别及类型的大隐静脉曲张病人的个体化治疗效果。方法 对90例大隐静脉曲张病人分别采用高位结扎顺行全程剥脱术联合曲张属支电凝术、点状抽剥术、缝扎法,合并溃疡者进行溃疡周围环状缝扎;患肢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功能不全Ⅱ~Ⅲ级,单纯采用上述手术方法。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功能不全Ⅳ级者,加做股静脉瓣膜带戒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临床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 按照CEAP分类法对静脉曲张的不同类型,因人而异地行个体化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能满足年轻女性对腿部美容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腹探查对急腹症患者的必要性。方法:我科9 a共收治310例急腹症需剖腹探查的患者,对其病因、特殊检查、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0例患者中消化道穿孔157例、消化道和腹腔出血67例、肠坏死53例、炎症及其他患者33例。136例患者应用特殊检查,44例患者因特殊检查耽误治疗。结论:大多数急腹症需剖腹探查患者不需要术前特殊检查,特殊检查仅对内出血患者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鉴定幽门螺杆菌(Hp)与宿主细胞人类胃上皮细胞(AGS)作用后差异蛋白的改变.方法:应用双向电泳分离菌株26695与AGS细胞相互作用前后的蛋白,应用Image Master 2Dv3.1软件对蛋白图谱进行比较,对目的蛋白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及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应用Mascot软件进行蛋白搜库.结果:共监测到5个差异蛋白斑点,经质谱分析鉴定为2种蛋白,分别是热体克蛋白60和烷基过氧化还原酶.结论:烷基过氧化还原酶可能进入AGS细胞或结合于AGS细胞膜上,有助于明确Hp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后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转流术对胃部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术后的血糖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胃部疾病(包含良性病及恶性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胃部切除术或胃全切,消化道重建采用Roux-en-Y胃转流术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1月与术前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与术后1月的早晨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出现胃瘫综合征9例,切口液化5例,未出现吻合口瘘及术后出血。结论胃转流术是治疗胃部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胃瘫综合征是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术后最常见并发症,其次为切口脂肪液化,以上情况术前采取预防措施、术后采用积极治疗手段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改良内缝合补片固定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本院从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对162例腹股沟疝患者实施腹腔镜疝修补内缝合固定术。其中单侧腹股沟斜疝134例(其中1例为嵌顿性),双侧腹股沟斜疝14例,腹股沟直疝12例。一侧为腹股沟斜疝而另一侧为腹股沟直疝2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0min,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3d出院。全部患者均获随访5~60个月,1例术后半年复发,无术后肠粘连、肠梗阻及术后顽固性神经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改良内缝合补网固定术是集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及TAPP(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IPOM(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TEP(totally extraperitoneal)的优点、弥补各自缺点为一体的可行性术式,其简便、易行、易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复杂腹腔感染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46例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复杂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研究组23例患者行腹腔三腔引流管冲洗引流,对照组23例患者行被动的腹腔引流,所有患者的治疗根据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EGDT)方案指导复苏。针对围手术期cIAI感染源的处理,需要贯彻损伤控制的理念,行经皮脓肿穿刺置管引流( PAD)、置腹腔引流管冲洗引流、腹腔开放疗法等的阶梯式处理方案。围手术期cIAI早期根据病区致病菌流行特点选择经验性治疗用药,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明确后,调整抗生素。早期合理联合应用肠内肠外营养并加强免疫调控。结果外科综合治疗后两组复杂腹腔感染患者的死亡率、二次手术率、切口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天数、术后肠粘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在肠瘘愈合时间、腹腔脓肿发生率、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cIAI外科综合治疗原则包括积极复苏、处理感染源、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肠内肠外营养以及免疫调控等。术后腹腔三腔引流管持续负压冲洗引流及早期肠内营养在治疗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cIAI具优势,可明显缩短肠瘘愈合时间、降低腹腔脓肿发生率、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置健侧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月国动脉栓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急性下肢动脉(月国动脉以下部位)栓塞,均采用健侧动脉置入导管溶栓.结果:9例患肢全部存活.结论:健侧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月国动脉栓塞的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我院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伴并发症的手术治疗。方法随访12例(18条患肢)应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顺行剥脱术治疗静脉曲张伴并发症的患者,随访率91.7%,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结果患肢术后原并发症明显好转,肿胀明显消退,溃疡渐愈合,效果满意。结论所有伴并发症患者通过积极综合治疗均取良好的效果,达到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治疗肥胖症的近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治疗肥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病人的体质量指数(BMI)对5例肥胖症病人行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治疗.结果 5例手术均获成功,1例发生并发症,病人术后出现轻度恶心、呕吐症状,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随访6个月,减肥效果良好.结论 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治疗肥胖症有效,具有安全微创、可调节、可恢复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治疗肥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的BMI选择32例重度肥胖症患者行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结果 3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1例发生并发症,患者术后出现轻度恶心、呕吐症状,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随访24个月以上,减肥效果良好,各项指标稳定。结论应用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治疗重度肥胖症效果明显,具有安全微创、可调节、可恢复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