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体外克隆表达C17orf77重组蛋白,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初步探索该蛋白的生物学作用,观察其细胞系分布特征。方法以HepG2细胞cDNA为模板,PCR扩增C17orf77目的基因片段,构建pET-32a(+)-C17orf77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IPTG诱导C17orf77重组蛋白表达并进行Western blot鉴定。以重组蛋白免疫大耳白兔,获得兔抗C17orf77蛋白多克隆抗体,并分析其特异性及检测效价。MTT法观察不同浓度重组蛋白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观察C17orf77蛋白在HepG2、L02、LX2和Jurkat细胞系的表达情况。结果 PCR扩增获得C17orf77基因片段,成功诱导表达了C17orf77重组蛋白。制备了多克隆抗-C17orf77,ELISA检测抗体效价1∶1280000。不同浓度C17orf77重组蛋白对HepG2细胞无明显增殖促进或抑制活性(P0.05)。C17orf77蛋白在HepG2、L02、LX2和Jurkat细胞系均有分布。结论利用体外克隆表达的C17orf77重组蛋白可制备效价和特异性均较高的多克隆抗体。HBV感染相关基因C17orf77在体外肝脏的间质和实质细胞,以及CD4+T细胞系(Jurkat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提示该基因可能与HBV感染的致病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混合感染相当常见,两者混合感染后,疾病的进程、预后及治疗较单纯感染者均发生显著改变。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致力于混合感染者的发病机制,其中,细胞凋亡为一个重要的部分。文章就HIV、HCV单纯感染者和HIV/HCV混合感染者的肝细胞、免疫细胞的凋亡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体外克隆表达C170rf77重组蛋白,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初步探索该蛋白的生物学作用,观察其细胞系分布特征。方法~HepG2细胞cDNA为模板,PCR扩增C170rf77目的基因片段,构建pET-32a(+).C170rf77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IPTG诱导C170rf77重组蛋白表达并进行Westernblot鉴定。以重组蛋白免疫大耳白兔,获得兔抗C170rf77蛋白多克隆抗体,并分析其特异性及检测效价。MTT法观察不同浓度重组蛋白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Westernblot观察C170rf77蛋白在HepG2、L02、Lx2和Jurkat细胞系的表达情况。结果PCR扩增获得C170rf77基因片段,成功诱导表达了C170rf77重组蛋白。制备了多克隆抗.C170rf77,ELISA检测抗体效价〉1:1280000。不同浓度C170rf77重组蛋白对HepG2细胞无明显增殖促进或抑制活性(P〉0.05)。C170rf77蛋白在HepG2、L02、Lx2和Jurkat细胞系均有分布。结论利用体外克隆表达的C170rf77重组蛋白可制备效价和特异性均较高的多克隆抗体。HBV感染相关基因C170rf77在体外肝脏的间质和实质细胞,以及CD4’T细胞系(Jurkat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提示该基因可能与HBV感染的致病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强化驱梅治疗疗效的预测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HIV阴性实验室确诊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性别、年龄、临床分型、既往驱梅治疗史、强化驱梅前血清梅毒快速血清反应试验(serum-RPR)滴度、脑脊液白细胞(CSF-WBC)计数、脑脊液蛋白(CSF-PRO)水平、脑脊液RPR(CSF-RPR)滴度等对驱梅治疗后6~12个月血清RPR滴度正常化的影响。 结果入选的6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7.52 ± 11.29)岁,男︰女= 3.19︰1。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驱梅前serum-RPR滴度、CSF-WBC计数与驱梅治疗后6~12个月serum-RPR滴度正常化呈正相关(P均< 0.05;OR = 2.449,95%CI:1.390~4.312;OR = 1.017,95%CI:1.000~1.034),而驱梅前CSF-RPR滴度与驱梅治疗后6~12个月血清RPR滴度正常化呈负相关(P均< 0.05,OR = 0.510,95%CI:0.294~0.887)。在单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中,强化驱梅前serum-RPR滴度和CSF-WBC计数是驱梅治疗后6~12个月serum-RPR滴度正常化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 0.05;OR = 1.653,95%CI:1.157~2.361;OR = 1.016,95%CI:1.000~1.032)。 结论强化驱梅前serum-RPR滴度水平及CSF-WBC计数对强化驱梅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而脑脊液RPR滴度,是强化驱梅治疗效果较差的预测因素。宿主的免疫状态对神经梅毒的疗效和转归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内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发病绝大多数是由肺大疱破裂引起.但目前对肺大疱的形成原因说法不一,至今没有定论.通过检索近年相关的文献,对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做了病因、诱因分析,并总结其治疗进展,现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