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3篇
肿瘤学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创伤性脾切除血清Tuftsin检测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uftsin为一种依赖于脾脏产生的能促进吞噬细胞活性的四肽激素,称之为促吞噬素,并具有抗感染、抗肿瘤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脾切除患者血清Tuftsin水平锐降。我们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兔和人脾切除后血清Tuftsin水平进行检测观察,以评估保脾手术的临床价值动物实验:大耳自家兔33只,6~7月龄,体重1.56~2.2k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对照组11只,脾切除组11只,半脾切除组11只。实验组术前1h皮下注射吗啡2mg/kg、阿托品0.2mg/kg。用2.5%硫贲妥钠3ml/kg腹腔注射麻醉,行常规脾切除术和半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四肽激素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术前组血清四肽激素含量为580±187μg/L,脾大切组为667±172μg/L,全脾切除组为313±106μg/L,对照组为704±128μg/L;脾大部切除组血清四肽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术前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全脾切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脾大部切除对血清四肽激素水平影响不大,而全脾切除使血清四肽激素水平下降。认为门脉高压症患者保脾更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门静脉高压症发病机制-侧支循环代偿障碍学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门静脉高压症(PHT)目前仍被认为是腹部外科最复杂和难治的疾病之一。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则可发生致命性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或因肝硬化终末期导致肝衰竭而死亡,或因脾大脾亢对机体产生损害。二十世纪80年代保脾术的兴起.肝移植的出现,使得当今在PHT外科治疗的认识上观点难以统一,因而出现了手术方法之多、争议之大、疗效不够理想等临床上难以解决的外科难题。  相似文献   
4.
自2004年1月1006年4月,我院采用5%碳酸植物油注射治疗内痔15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4例,女36例,年龄18-75岁,平均32.4岁,按2000年4月成都会议“痔诊治暂行标准”,其中Ⅰ度62例,Ⅱ度70例,Ⅲ度18例;病程1个月-24年,平均18个月,战士49例,干部26例,农民34例,工人23例,其他18例,均无直肠、肛管瘢痕性狭窄,不伴外痔,无嵌顿或炎性痔核。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管扎式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0月至2005年12月共256例低位直肠癌行管扎式结肠肛管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吻合漏1例,吻合口狭窄16例,术后肛门功能优良率96.7%,术后5年肿瘤局部复发13.1%,5年存活率为71.9%.结论:该法具有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减少了吻合口漏的发生,适用于各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琼脂扩散法对门脉高压症脾亢患者血清T_3、T_4及IgG、IgM、IgA含量进行测定。术前血清T_3、T_4较对照组低(P<0.01),免疫球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脾静脉血T_3、T_4、IgG、IgM、IgA与外周血无显著差异(P>0.05);脾大部切除前后血清T_3、T_4、及IgG、IgM、Ig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保留脾功能可稳态调节机体内分泌激素和维持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对预防切脾后凶险感染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胎脾移植治疗术后复发癌肿二例报告黄凤瑞,褚海波,李银良,潘希贵,蒋纯志,孙学军我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用胎脾移植治疗复发性癌肿2例,报告如下:例1:杜成章,男,59岁,1992年5月行直肠癌根治,因弥漫性肝转移多次化疗。1993年3月行同种异体胎脾移植,...  相似文献   
8.
采用保留脾极性脾大部切除术纠正脾大、脾亢,保留其脾脏免疫功能,并将残脾移置胸腔与肺底贴合形成门肺分流,发挥降压作用。手术死亡率1%,无残脾出血、脓肿发生。随访1~10年,平均4.5年,再出血率2.7%,并发感染率8.0%,未见OPSI发生。  相似文献   
9.
仿自然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0多年前外科医师就在门脉高压症(PHT)患者的腹壁上看到浅静脉显露、曲张,当时就认为是门体间静脉存在着交通支。这种自然形成的侧支循环,能发挥分流降压作用,故称为自然分流。譬如采用大网膜腹壁固定术,以促进门体间静脉自然分流形成,治疗PHT性腹水,这就是外科史上仿自然分流术的开端。到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对PHT发展机制研究的深入,提出了“后向”机制理论学说,同时倡用门体分流术(如门腔侧侧分流术)治疗PHT,其观念及手术方法被外科界普遍认可和接受,从此被人们忽视冷漠、无声无息半个多世纪的仿自然分流术成为PHT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正如梁扩寰所述,PHT侧支循环的代偿作用已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5岁。因右乳房无痛性多发包块5d于2011-10-22入院。查体:右乳房内上象限触及2个自乳头放射状分们包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