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机械吸栓(PMT)与置管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8年3月因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接受腔内介入治疗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行PMT治疗(PMT组),30例行CDT治疗(CDT组),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指标、术后需进一步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的患者例数、一期血管开通率以及12个月一期血管通畅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PMT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CDT组[(5.8±0.8)d vs.(8.9±0.6)d,P0.05],但平均住院费用高于CDT组[(7.0±1.1)万元vs.(4.8±0.8)万元,P0.05]。两组患者术后严重出血、术后截肢、穿刺处血肿、穿刺处感染、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PMT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DT组(5.4%vs. 26.7%,P0.05)。结论:PMT与CDT在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方面同样是安全、有效的。PMT相对于CDT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减少,但住院费用增加。  相似文献   
2.
褚海伟  金莎莎  王青  王翔  李飞  赵文军 《浙江医学》2021,43(9):982-985,992
目的比较抗血小板治疗与抗凝治疗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患者支架植入术后预防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因IVCS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326例。其中145例患者术后采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抗凝组),181例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抗血小板组)。抗血小板组患者术后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抗凝组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以及术后出血、支架内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3、6个月ALT、AST、RBC、红细胞压积、Hb、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18%比5.52%、2.75%比2.76%,均P>0.05)。但抗凝组患者术后1、3、6个月服用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分别为25.5%(37/145)、39.3%(57/145)、45.5%(65/145),术后INR达标率较低,出血或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较大,不容忽视。结论IVCS患者支架植入术后采用抗血小板治疗预防血栓可以达到与抗凝治疗相当的效果,且不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一例无症状71岁女性患者因"体检发现内脏动脉瘤7 d"入院。胸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提示肝总-脾动脉干真性动脉瘤合并肝总-脾-肠系膜上动脉共干畸形。患者肝总-脾动脉干真性动脉瘤瘤体大(直径约为28 mm)并紧贴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动脉瘤颈宽(直径为5.5~6.0 mm)且短(近端锚定区长度约为2.0 mm)。患者接受了肝总-脾动脉干血管内重建、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支架隔绝等血管内治疗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