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腔内治疗高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的经验。方法 2009年7月~2013年7月,对高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30例,采用经动脉无水酒精栓塞9例,经动脉乙烯-乙烯基醇共聚物(ethylene vinyl alcohol copolymer,Onyx)栓塞19例,经动脉弹簧圈栓塞2例。结果随访6~54个月,平均26.6月。治愈9例(30.0%),显效16例(53.3%),好转5例(16.7%)。20.0%(6/30)术中发生一过性病灶疼痛。结论腔内治疗是高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即早基因c-fos、c-ju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原位部分缺血再灌注模型,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C),每组又分为8个亚组(n=6),于复灌后0、0.5、1、2、4、8、12和24h取材,应用RT-PCR法检测各组c-fos、c-jun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Ki67和Sub-G1。结果与IR组相比,IPC组血清ALT、AST在复灌后的0.5 ̄8h组明显降低(P<0.05);Ki67在复灌后的0.5、1和2h明显升高,24h明显降低(P<0.05);Ap指数在复灌后的1h以上明显降低(P<0.05);IPC组c-fos和c-junmRNA的表达较IR组低,其中c-jun在0.5、1和2h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能有效地保护肝脏免受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这种保护效应的机制可能与影响即早基因的转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的优缺点。方法:分析13例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的术中资料、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肝功能均属Child B~C级。采用快速病肝切除技术,使病肝切除术时间缩短为30~60分钟,总手术时间缩短为4~6小时,术中出血量减少为1400~4600ml。采用供肝下腔静脉和受体下腔静脉侧侧吻合术,术后未发生肝血液流出道狭窄及梗阻。本组供肝冷缺血时间4~14小时,术后肝功能恢复至正常时间3~14天。其中7天内恢复正常7例。住院时间3~4周。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肺部感染3例,经合理治疗痊愈,两例发生排斥反应。经早期诊断和治疗,1周后排斥反应控制。结论:采用改良背驮式原住肝移植术具有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能提高肝移植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导丝无法顺行通过闭塞段时改用逆行开通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男17例、女10例,年龄32~89岁,平均(70±12)岁.27例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8例、糖尿病足7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例.按Fontaine分期,Ⅱ期6例、Ⅲ期11例、Ⅳ期10例.在导丝无法顺行开通真腔、进入内膜下无法重返真腔或穿出血管外后,采用经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穿刺或切开显露及利用足踝部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的侧支血管进行逆行开通闭塞血管,再进行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结果 27例手术均获得成功,血管开通后患者下肢缺血症状即刻得到改善.仅3例出现穿刺处血肿、1例足背动脉切开后足趾麻木,无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5d平均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37±0.11增加到0.85±0.12.结论 逆行开通技术可以作为常规正向开通技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失败时的一种补救方法,可以明显提高介入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复灌早期细胞增殖与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探讨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和假手术组(SO),利用肝原位部分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复灌后0、1、2、4 h取材,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肝细胞Ki67抗原表达,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IR组相比,在复灌后0、1 h,IP组肝细胞Ki67表达率明显增高[(28.86±6.34)%比(19.40±5.35)%,(46.82±9.80)%比(22.40±5.08)%,P<0.05],同时可见IR组复灌后2h Cy- clinD1蛋白始有表达,而IP组在复灌开始时即有表达。结论缺血预处理可促进肝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细胞增殖与Cyclin D1的表达,可能是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恶性肿瘤最多见的一种类型,早期胆囊癌行根治性手术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100%,而晚期胆囊癌5年生存率只有5%左右。因此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1]。我们总结了我院1993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胆囊癌62例临床资料,对其诊断与治疗加以探讨。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62例,男25例,女37例。年龄31~85岁,平均58.4岁。合并胆囊结石43例(69.35%),胆囊息肉恶变7例(11.29%)。首发症状以上腹痛或右上腹痛最为常见,共31例,其次为黄疸27例。生化检查:总胆红素升高27例,转氨酶升高25例。B超检查62例,诊断胆囊癌45例,诊…  相似文献   
7.
经交通支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经交通支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因常规腔内成形术失败而接受经交通支血管腔内成形术的膝下动脉闭塞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术前与术后踝-肱指数(ABI)变化,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对7例均成功经膝下交通支逆向开通膝下病变血管。术后第3天ABI(0.86±0.10)明显高于术前(0.47±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静息痛症状均消失,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1个月[平均(8.43±7.35)个月],5例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2例患者术后15、21个月时因静息痛再次接受腔内治疗。3例足部溃疡或坏疽的患者伤口均于随访期间愈合,所有患者均无需截肢。结论对于远端无明显流出道的膝下动脉闭塞病变患者,经交通支血管腔内成形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腔内栓塞治疗盆腔淤积综合征(PCS)的疗效及经验.方法 对21例PCS患者行血管腔内栓塞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PCS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 所有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均为100%,未出现弹簧圈移位、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术前、术后VAS分别为8.3±0.8、4.1±0.9(t=20.684,P <0.001).结论 血管腔内栓塞治疗PCS安全、有效、微创,但远期疗效仍需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C-α(PKC-α)与热休克蛋白HSP70在兔白体静脉移植中的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移植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可能关系.方法 采用兔自体颈静脉移植模型,2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分别于术后3、7、14及28 d取材,应用Real-Time PCR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各组中PKC-α、HSP70 mRNA与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PKC-α、HSP70 mRNA在术后3d时表达升高,而后渐降至正常,两者变化呈正相关(r=0.967,P<0.01),蛋白检测表达变化与其一致.结论 静脉移植后可能通过PKC-α信号传导通路使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升高,与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C-α(PKC-α)mRNA在兔自体静脉移植中的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兔自体颈静脉移植模型(右颈静脉移植至对侧颈动脉),2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n=5),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SO组.Ⅰ-Ⅳ组的取材时间分别为移植术后的第3,7,14,28天.SO组只行颈部切开与再缝合,未行血管移植,术后直接取材.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中PKC-α mRNA的表达变化. 结果与SO组相比,PKC-α mRNA在静脉移植术后第3天时,表达升高至2.335±0.059倍(P<0.01),而后在术后7,14,28 d表达渐降至正常. 结论 PKC-α可能与自体静脉移植后的血管内膜增生过程中的信号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