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胰腺囊性肿瘤手术方案多有争议,紧邻主胰管的胰腺囊性肿瘤的手术病例报道较少,临床仍在积累经验。本文总结近年来笔者科室在治疗紧邻主胰管的胰腺囊性肿瘤的经验教训,探讨紧邻主胰管的胰腺囊性肿瘤行胰腺局部切除的手术效果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例紧邻主胰管的胰腺囊性肿瘤行胰腺局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运用胰腺局部切除治疗紧邻主胰管的胰腺囊性肿瘤的经验教训。结果:2例患者术后快速出院,均在术前放置胰管内支撑管;另外2例患者出现了主胰管损伤伴B级胰瘘,术前均未放置胰管内支撑管,其中1例患者术后放置胰管内支撑管后胰瘘量明显减少,此2例患者均长期带管后胰瘘自行愈合。结论:对于紧邻主胰管的胰腺囊性肿瘤,尤其是良性及低度恶性的囊性肿瘤,施行胰腺局部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术前放置胰管内支撑管对于术中辨认主胰管、减少主胰管损伤、预防胰瘘发生有积极作用;发生主胰管损伤后,胰瘘给予长期带管引流,有自行修复机会,部分患者可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前瞻性研究围手术期中心静脉置管后导管感染情况.方法 对95例手术病人在麻醉期间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拔管时经导管抽血并切取导管头端,分别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观察、记录导管相关性感染、血培养及导管培养结果、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结果 血培养阳性率8.42%,导管培养阳性率36.84%,导管感染率5.26%,感染者带管时间均超过72 h.60岁以上、恶性肿瘤及带管时间超过3 d的病人培养阳性率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性.培养阳性组与阴性组带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别.结论 短期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导管感染一般发生于72 h之后.导管及血培养结果并不影响术后住院时间及费用.  相似文献   
3.
华龙  蔡常春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4):4258-4259
目的:研究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B型超声检查(B超)在胆道难检结石的诊断中的价值,并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对20例经手术证实的难检结石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并与其对应的B超结果对比研究。结果:在胆囊难检结石的诊断中B超明显优于CT,在肝内外胆管难检结石的诊断中CT与B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综合运用CT和B超能提高其检出率。结论:在临床中可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手段和技巧,针对难检结石的特点和原因从而提高其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广泛肝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今连续21例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检查结果、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患者平均血清胆红素为341.05μmol/L(191.3~641.6μmol/L)。21例均为肝门胆管癌,1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术前均不减黄。切肝方式包括左半肝切除14例,其中2例切除受累肝固有动脉未做动脉重建,1例切除部分门静脉并重建,左半肝加左尾状叶切除4例,右半肝切除1例,扩大右半肝切除1例,右三叶加全尾状叶并门静脉部分切除重建1例。结果手术治愈率95.2%,术后30 d内死亡率4.8%(1/2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5%(19/21),术后肝功衰发生率4.8%(1/21)但逆转,其余并发症有胆瘘(28.6%)、腹腔感染(19.0%)、腹水(38.1%)、切口并发症(9.5%)、心衰(9.5%)、胸腔积液(4.8%)等。28.6%(6/21)需带腹腔引流管出院。结论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如一般情况较好、无严重合并症,不作术前减黄仍能耐受较大量肝切除。术后死亡率在可接受范围,但并发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CBR3-AS1(lncRNA CBR3-AS1)在胆管癌(CCA)中表达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qRT-PCR检测lncRNA CBR3-AS1在CCA组织与癌旁组织以及CCA细胞与正常胆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分析lncRNA CBR3-AS1表达与CCA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率的关系。将胆管癌细胞分别转染lncRNA CBR3-AS1过表达质粒(过表达组)、阴性对照质粒(对照组)及lncRNA CBR3-AS1沉默序列(沉默组),用MTT实验与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结果:lncRNA CBR3-AS1的表达在胆管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在胆管癌细胞系中明显高于正常胆管上皮细胞(均P0.01)。lncRNA CBR3-AS1表达与CCA患者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术后复发明显有关(P0.05)。lncRNA CBR3-AS1高表达患者总生存率明显低于lncRNA CBR3-AS1低表达患者(P=0.004)。lncRNA CBR3-AS1表达(P=0.020)与TNM分期(P=0.014)是影响CCA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对照组CCA细胞比较,过表达组CCA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明显增高,沉默组CCA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lncRNA CBR3-AS1在胆管癌中表达升高,升高的lncRNA CBR3-AS1与CCA的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更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用于开腹复杂胆囊切除。方法2007年5月—2008年4月,采用纵剖牵引法切除复杂胆囊6例。进腹后游离胆囊底,横行缝合2针后留作牵引,切开胆囊底,取石后直视下或借用手指触觉顺胆囊游离面分离。横缝牵引与纵行剖开交替进行,直至看到胆囊管螺旋瓣标志。切开胆囊管至近胆囊管根部。利用胆囊壁的牵引线作适度牵拉,辅以手指在胆囊黏膜的触觉指引,将胆囊从肝床切下。不解剖胆囊动脉。结果6例胆囊切除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纵剖牵引法能够提高复杂胆囊切除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含量的变化及其在排斥反应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心脏移植术式建立大鼠移植模型.实验组取15只SD大鼠的心脏移植于Wistar 大鼠,对照组取15 只Wistar大鼠的心脏移植于Wistar大鼠.实验组于术后第1、3天和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处死大鼠取血和供体心脏,对照组于术后第1、3、8天获取标本(每次5只).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血清中IL-17的含量,心脏经过固定和染色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结果 实验组急性排斥反应平均发生时间为(7.8±2.9)d.实验组中术后第3天和排斥反应发生时血清IL-17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3.126、-11.043,P<0.05);排斥反应发生时IL-17的含量较术后第1天和第3天显著增高(F=15.113,q=3.72、5.21,P<0.05). 对照组术后第1、3、8天IL-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07~0.097,P>0.05).实验组排斥反应发生时心脏排斥反应病理分级为 4 级,对照组为 0 级.结论 在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前 5 d 血清 IL-17 水平已明显升高,排斥发生时达高峰,监测血清 IL-17 的含量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前瞻性研究围手术期中心静脉置管后导管感染情况。方法对95例手术病人在麻醉期间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拔管时经导管抽血并切取导管头端,分别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观察、记录导管相关性感染、血培养及导管培养结果、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血培养阳性率8.42%,导管培养阳性率36.84%,导管感染率5.26%,感染者带管时间均超过72 h。60岁以上、恶性肿瘤及带管时间超过3 d的病人培养阳性率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性。培养阳性组与阴性组带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别。结论短期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导管感染一般发生于72 h之后。导管及血培养结果并不影响术后住院时间及费用。  相似文献   
9.
10.
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下肢动脉闭塞症已成为导致病人肢体坏疽,甚至死亡的主要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下肢动脉闭塞的最常见原因,其次包括多发性大动脉炎、动脉栓塞、特发性动脉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损伤等。动脉粥样硬化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79.9%。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主要表现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组织坏疽、缺血性神经病变以及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重建下肢的血液循环。1995~2002年,我院对32例下肢动脉闭塞症病人实施38次动脉旁路转流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