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蒋岚杉 《西部医学》2012,24(7):1308-1310
目的探讨多方法多途径个体化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时机、方法及疗效。方法本组180例病人中52例选择经惠肢足背静脉用药;60例选择患肢胴静脉插管用药;15例采用患肢股动脉插管用药;43例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Fogarty导管取栓术;10倒采用髂静脉成型或palma转流术。结果180例中显效155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死亡2例。显效率为84%,总有效率为97.5%。结论多方法多途径个体化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个体化优选适合的治疗方案,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自 198 2年英国学者Heald提出全直肠系膜切除 (TotalMesorectalExcison ,TME)治疗直肠癌概念后 ,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由 12 %~ 2 0 %降至 5 %。现将我院应用腹腔镜行直肠癌TME根治术的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0例 ,女 8例 ,36~ 74岁 ,平均 5 5岁 ,行Miles3例。无中转开腹。直肠癌下缘距肛门 4~ 7cm 10例 ,10~ 15cm 8例。DukesA期 5例 ,DukesB期 8例 ,DukesC期5例。病理结果 15例为腺癌 ,3例为腺癌样息肉。1 2 手术方法 于脐孔上缘 ,置入 10m…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对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导管介入硬化剂注射手术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对照组)42例,其中C3型24例,C4型18例;Ⅱ组(低分子肝素5000U每日1次组)45例,其中C3型20例,C4型25例;Ⅲ组(低分子肝素5000U每日2次组)41例,其中C3型22例,C4型19例.观察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以及抗-Xa因子活性等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术前3组PT、APTT、Fib、D-D值均在正常范围内,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PT延长,APTT逐渐减少,Fib、DD升高,抗-Xa因子活性术后逐渐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Ⅲ组Fib明显低于Ⅱ组(P<0.05).术后Ⅲ组D-D低于Ⅱ组(P<0.05);术后Ⅲ组D-D明显低于Ⅰ组(P<0.05).术后Ⅲ组抗-X a因子活性高于Ⅱ组(P<0.05).结论 在一定的体重范围内,对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标准化使用低分子肝素针,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防止术后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后受累内脏动脉血供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绵阳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3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5例,年龄45~82(62.5±10.0)岁。35例共140支腹部主要内脏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中79支血流受影响,其中完全真腔供血但狭窄36支,真假腔供血18支,假腔供血18支,无供血7支。分析腹部主要内脏动脉供血情况的改变情况。结果全组手术均成功,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97.8(68~147)min,住ICU时间12~34 h,住院时间10~21 d。术后无脑梗塞、急性肾功能衰竭、夹层破裂、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发生。受累血管血流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能成功封堵夹层破口,改善腹部主要内脏动脉血供情况,杜绝或有效减少动脉血运减少和内脏缺血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高位结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位结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141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在硬膜外或全麻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术后予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3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4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痊愈出院,每条肢体手术平均用时34min,泡沫硬化剂平均22 ml,术后患者下肢酸胀及乏力感减轻,下肢迂曲扩张静脉消失。结论对于下肢静脉曲张,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的基础上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是一种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效果明显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肘部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行肘部动静脉内瘘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所有患者术后血流量都能满足血液透析需要,无感染、皮下血肿等并发症。随访至今,未发现血管内血栓形成、造瘘口狭窄等。结论对于腕部自体动静脉不能行造瘘术时,肘部动静脉内瘘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破裂性腹主动脉瘤(RAAA)进行腔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5月救治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RAAA患者3例的临床资料,3例均采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术前、术后均给子相应积极支持治疗.结果3例均手术成功,术后24 h内死亡2例,存活1例,随访6个月支架保持通畅,未发现血栓形成、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血流不稳定的破裂性腹主动脉瘤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急诊选择腔内治疗也是可行的,并不是腔内手术禁忌证。  相似文献   
8.
许治华  蒋岚杉  郭端  贾超 《山东医药》2012,52(45):45-46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围术期ICU管理及效果.方法 选择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46例,根据术前、术后入住ICU的病情特点,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制定连续动态监测及实施治疗项目,强化监测及治疗滴定达标项目.观察ICU管理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重要脏器的保护及其预后的影响.结果 术前入住ICU 15例,其中行手术者12例,患者术后均在ICU顺利恢复;3例未手术者中,自动出院1例,瘤体破裂大出血死亡2例.术后入住ICU 31例,其中29例顺利转回原病房治疗,2例因术中巨大瘤体和瘤体术前破裂大量失血,术后并发DIC,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早期入住ICU,经监测和调控其生命指标,充分镇静镇痛,保护重要器官功能,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口径覆膜支架在周围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3例周围血管疾病患者应用小口径腹膜支架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共置入巴德小口径覆膜支架28枚,使用支架直径在6~12mm。结果所有患者中,髂动脉瘤1例,肠系膜上动脉瘤2例,锁骨下假性动脉瘤2例,股总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锁骨下动脉狭窄3例,髂动脉狭窄闭塞6例,髂动脉及股动脉急性创伤性损伤6例。支架释放技术成功率100%,8例动脉瘤的患者植入覆膜支架后均立即隔绝,无内漏,支架植入动脉远端血流通畅,9例狭窄或闭塞的病变支架植入后,病变血管远端血流通畅,6例创伤患者植入支架后有效隔绝血管破口;所有23例患者中,1例失访,其余的平均随访时间13.6个月。随访22例效果良好,无支架内血栓形成、无移位、无支架内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小口径覆膜支架用于周围血管疾病有其微创性、快速性、及近期疗效确切,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起到了非替代的作用,但是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口服华法林初始剂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患者口服华法林的最佳初始剂量。方法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11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分为甲、乙、丙三组,并给予不同的初始剂量,甲组27例(<51岁,初始剂量3.75 mg),乙组52例(51~70岁,初始剂量2.5 mg),丙组33例(>70岁,初始剂量1.25 mg)。通过监测国际化标准比值( INR)调整华法林用量,监测三组患者INR达到2.0~3.0时的时间及华法林维持剂量。结果 INR达到2.0~3.0时,甲组用时(7.2±1.2)d,华法林剂量为(4.23±0.82)mg;乙组用时(9.3±1.5)d,华法林剂量为(4.05±0.64)mg;丙组用时(9.7±0.7)d,华法林剂量为(3.32±0.45)mg。结论对于不同年龄的急性DVT患者,可选择不同的华法林初始剂量,使患者更快、更安全的达到维持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