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核磁神经成像术在骶骨骨折合并腰骶神经损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总结骶骨骨折合并腰骶神经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天津医院收治骶骨骨折合并腰骶神经损伤4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单侧骶骨骨折24例,均为Tile分型C1型,Denis分型Ⅱ型16例、Ⅲ型8例;双侧骶骨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影像学方法测量骶骨前庭三维可用空间的解剖参数,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 收集200例后环完整的骨盆CT三维重建检查资料, 男110例, 女90例;年龄(40.72±10.70)岁(范围21~63岁)。在CT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左、右侧S1、S2前庭宽度、高度及面积数值。根据性别及侧别分组, 比较S1与S2前庭解剖参数及不同性别、侧别S1与S2前庭解剖参数的差异。结果 S1前庭面积为(425.71±45.07) mm2(范围296.3~604.4 mm2), 其中男性为(449.80±28.62) mm2(范围338.3~604.4 mm2), 女性为(388.25±34.01)mm2(范围296.3~498.4 mm2);前庭宽度为(28.52±4.34) mm(范围17.1~36.3 mm), 其中男性为(31.77±2.33) mm(范围22.46~36.30 mm), 女性为(24.55±2.55) mm(范围17.1~26.1 mm);前庭高度为(21.05±2.29) mm(范围17.5~32.0 mm), 其中男性为(21.34±2....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低场磁共振T2WI观察正常子宫肌层信号表现及随月经周期变化。方法:12例月经周期规律的育龄期健康志愿者,年龄24~43岁,平均(32±6.77)岁。分别于经期、卵泡期、围排卵期及黄体期观察子宫肌层T2WI信号表现并测量信号强度,分析随月经周期变化规律。结果:T2WI子宫肌层内侧为带状低信号,外侧为占肌层大部分的中等~高信号,二者之间分界不清,可见一灰色的信号带。内侧带的低信号黄体期时信号最高,卵泡期时最低。外侧带及灰色的中间带不随月经周期变化。肉眼观察,内侧带与外侧带在整个月经周期中的卵泡期二者分界最清晰,中间带显示最窄、最不明显;其它时期尤其是经期内侧带与外侧带的分界最不清晰,中间带显示最宽、最明显。即卵泡期是子宫肌层各带区解剖显示最清晰的时期。结论:T2WI子宫结合带与外部肌层之间存在模糊带。对未绝经女性应尽量选择卵泡期行MRI检查。影像科医生在观察子宫MRI信号表现时应考虑病人年龄、月经周期及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椎间孔区域的神经根与邻近组织的CT影像学的解剖学关系,为经皮椎间孔镜腰椎融合手术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0月天津市天津医院因腰背部不适行腰椎CT检查的110例患者CT影像资料。110例患者均行螺旋CT平扫,图像经AW46图像工作站后处理,行三维重建及测量。选取L2/3~L5/S1节段椎间盘三维重建旋转冠状面可见神经根走行的层面以及相应节段椎间盘横断面图像,对椎间盘上、下缘两个层面出口神经根到脊髓硬膜囊的最短距离(Js、Ji),出口神经根到椎弓根内、中、外侧的距离(Pa、Pb、Pc),以及出口神经根到骨性关节突和关节突关节面的最短距离(Gs、Gi)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L2/3节段~L5/S1节段,Js和Ji数值均逐渐增大,且Ji均>Js,其中L2/3节段Js的数值最小为(6.71±2.10)mm,L5/S1节段Ji的数值最大为(22.05±3.96)mm;每一节段出口神经根-椎弓根的距离从内侧向外侧逐渐减小,Pb及Pc值逐渐减小,以L5/S1节段为最小(3.86±1.93)mm;下缘层面的Gi均大于上缘层面的Gs。结论 在L3/4以上节段置入宽度为10 mm的椎间融合器较为困难;术中镜下磨除部分或全部上关节突,可以扩大安全区域,避免损伤神经及周围重要结构,利于融合器的置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