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进行比较,评价ESD治疗胃食管连接部(GEJ)癌前病变及早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28例经ESD治疗和51例经EMR治疗的GEJ癌前病变及早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病灶整块切除率、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复发率等.结果 ESD整块切除率为92.9% (26/28),治愈切除率为78.6%(22/28)均优于EMR组的45.1%(23/51)和43.1%(22/5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局部原位复发率ESD组为3.6%(1/28),明显低于EMR组的19.6%( 10/51) (P <0.05).术后延迟出血、穿孔、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ESD组与EMR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手术时间ESD为(64.3±27.1)min,明显长于EMR( 27.6±14.1)min(P <0.05).结论 ESD和EMR相比,整块切除率及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高,局部复发率低,是治疗GEJ癌前病变及早癌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16例胰腺炎后形成假性囊肿患者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内置管行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术前做好患者和器械准备;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熟悉操作流程,做好手术配合;术后加强病情监测,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结果16例中1例置管后囊肿内出血不止,转外科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13例术后1周至8个月经腹部B超、上腹部CT复查显示胰腺假性囊肿消失;2例囊肿并发感染,再放置鼻囊肿引流管反复冲洗,5~6个月后囊肿消失,拔除支架。提出精良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和避免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食管后壁内镜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食管后壁行POEM,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吞咽困难的积分、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变化、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2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入选研究,其中26例患者顺利施行经食管后壁的POEM,平均手术时间68.8 min,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危及生命的手术并发症.26例患者术后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力较术前平均降低16.37 mm Hg(1 mmHg =0.133 kPa),术后1个月Eckardt评分均分较术前降低6.69分,仅1例患者仍有吞咽困难,Eckardt评分为4分,总有效率96.1% (25/26).1例患者术后出现反流症状.2例患者因贲门部严重疤痕形成而未能完成POEM手术.结论 经食管后壁POEM能即时有效地改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吞咽困难的临床症状,有效降低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力,短期疗效满意,其并发症尤其是气胸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明确转移的胃巨大间质瘤内镜切除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例经超声内镜和CT检查确认无转移灶的胃巨大间质瘤行内镜切除治疗,切除标本送检病理及免疫组化,记录内镜操作时间及出血、穿孔的发生情况.术后第2、6和12个月复查胃镜及超声胃镜,第12个月复查全腹部三期CT扫描,统计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 10例内镜下成功切除,内镜切除成功率为83.3% (10/12);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的6例浆膜层均能保持完整性,无意外穿孔发生,行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R)的4例术中采取主动穿孔,主动穿孔率为33.3% (4/12),穿孔后均能通过内镜下完成缝合;术中出血均超过100 ml,通过氩气、电凝及钛夹均能成功止血;8例最小横截面直径在3.5 cm以下的瘤体顺利经食管完整取出,另2例最小横截面直径超过3.5 cm的瘤体在胃腔内分割后通过贲门取出;9例瘤体最大直径小于5.0 cm者术后证实为低度危险胃间质瘤,另1例最大直径大于5.0 cm者证实为高度危险胃间质瘤;随访1年,所有患者未发现局部复发或腹腔转移.2例内镜切除治疗失败者,瘤体最大直径均大于5.0 cm,因术中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而转外科行手术治疗,内镜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发生率为16.7% (2/12),术后病理均为高度危险胃间质瘤.结论 内镜下切除最大直径在5.0 cm以下且无转移的胃巨大间质瘤是安全而有效的,最小横截面直径小于3.5 cm的瘤体更适合经内镜切除,可通过贲门顺利取出.但最大直径超过5.0 cm的胃巨大间质瘤,高度危险的可能性大,术中易发生内镜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内镜切除应谨慎.  相似文献   
5.
胶囊内镜是一种无创检查工具,其全小肠检查完成率达79%~90%[1].研究表明,单气囊小肠镜平均插镜深度为270 cm,诊断率54%,均与双气囊内镜相似[2],但其临床应用时间尚短,临床经验较少.本文总结31例次单气囊小肠镜检查中的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胃黏膜病变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护理体会。方法对95例患者术前做好患者和器械准备,术中严密观察病情,熟悉操作流程,做好手术配合,术后加强病情监测,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结果95例患者均成功行ESD治疗。其中15例术中剥离出现穿孔,使用金属夹夹闭穿孔部位,治疗后好转;迟发性出血5例,再次行内镜下止血,出血停止。术后随访复查病变部位均剥离彻底。结论精良的护理配合对提高ESD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16例胰腺炎后形成假性囊肿患者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内置管行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术前做好患者和器械准备;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熟悉操作流程,做好手术配合;术后加强病情监测,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结果16例中1例置管后囊肿内出血不止,转外科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13例术后1周至8个月经腹部B超、上腹部CT复查显示胰腺假性囊肿消失;2例囊肿并发感染,再放置鼻囊肿引流管反复冲洗,5~6个月后囊肿消失,拔除支架。提出精良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和避免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的内镜下治疗方法主要有球囊扩张、肉毒杆菌注射、放置食管支架、硬化剂治疗等,但这些方法不能最终解除食管下端括约肌梗阻,且复发率高,治疗时患者较痛苦。我科近年来开展了食管黏膜异型增生及早癌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全麻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满意。POEM过程中护士和医生的配合极为重要,现将术中需注意的问题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TIPS)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病人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TIPS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肝性脑病31例,因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4例,27例病人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肝性脑病症状明显好转。[结论]通过密切的病情观察和精心护理,及时发现并治疗TIPS术后出现的肝性脑病,可提高TIPS的成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一例采用超声内镜引导下门静脉压力梯度测定方式评估患者门静脉高压情况的肝小静脉闭塞症患者,与传统肝静脉压力梯度方式相比,超声内镜引导下门静脉压力梯度测定方法简单,测量准确,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