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泡液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性激素水平与IVF-ET结局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前瞻性研究了行IVF-ET的11例PCOS患者、14例对照组患者卵泡液中IL-1β、LIF及雌二醇(E2)和孕酮(P)的定量表达。结果:PCOS组卵泡液中LIF为21.1±11.1pg/mL,P为191.9×103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33.5±11.8pg/mL,305.9×103nmol/L,P<0.05);而PCOS组卵泡液IL-Iβ为39.9±11.5pg/mL,E2浓度为3334.00n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28.3±10.6pg/mL,2138.1nmol/L),P<0.05。PCOS组胚胎种植率为8.8%,临床妊娠率为18.2%,明显低于对照组(16.7%,42.9%),P<0.05;PCOS组OHSS发生率为27.3%,明显高于对照组(7.1%,P<0.05)。LIF与E2在两组患者呈负相关(r=-0.442,P=0.027)、LIF与LH/FSH比值在PCOS组呈负相关(r=-0.682,P=0.021);IL-Iβ与E2在PCOS组呈正相关(r=0.612,P=0.045);LH/FSH比值与P在PCOS组呈负相关(r=-0.780,P=0.005);LIF与IL-Iβ水平两者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LIF可能是PCOS患者低种植率的关键因子;IL-Iβ可能是PCOS患者在控制性超排卵过程中易发生OHSS的一个致病因子;卵泡液IL-Iβ、LIF受卵巢激素调控。  相似文献   
2.
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是由睾丸未成熟支持细胞和卵巢生长卵泡的颗粒细胞分泌的一类单糖蛋白,隶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具有抑制雄性苗勒管发育、调节两性生殖细胞和性腺发育的重要功能。近年来,各国学者对其在女性生殖领域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女性,AMH可以调节卵泡发育、反映卵巢储备功能、预测卵巢对超排卵的反应性,对生殖内分泌疾病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现就国内外AMH与卵巢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对其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对人类生殖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置铜宫内节育器(Cu-IUD)前后妇女子宫内膜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放置Cu-IUD妇女置器前后子宫内膜VEGF的表达.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置器前后妇女子宫内膜MVD.结果:置器后子宫内膜VEGF的表达及MVD均高于置器前(P<0.05),且2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847,P<0.05).结论:Cu-IUD可能通过促进妇女子宫内膜VEGF的表达,引起子宫内膜微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参与置器后异常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显微激光薄化人胚胎透明带进行辅助孵出的效果.方法:应用1.48μm二极管激光打孔仪对50个胚胎进行透明带薄化辅助孵出,另外51个胚胎作为对照,体外囊胚培养,观察囊胚形成及孵出情况.结果:薄化组囊胚形成率(50.0%)与对照组囊胚形成率(45.1%)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薄化组囊胚发动孵出率和囊胚完全孵出率(88.0%,59.1%)均高于对照组(34.8%,12.5%)(P均<0.05).结论:显微激光薄化人胚胎透明带辅助孵出能提高囊胚孵出率,是优于传统辅助孵出技术的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长方案降调节天数和LH水平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长方案使用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前降调节天数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注射日黄体生成素(I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12月482例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GnRH-α)长方案控制性超排卵的资料。结果:按长方案使用Gn前降调节的具体天数分组,发现相互间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等无统计学差异。HCG注射日LH水平高低与受精率、卵裂率、胚胎利用率无显著关系。注射HCG日LH≤1mIU/ml组和1.1—2mlU/ml组获卵数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LH≤1mIU/ml组、1.1-2mlU/ml组和2.1-5mlU/ml组3组的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和累计妊娠率显著高于5.1-10mIU/ml组(P〈0.05)。结论:使用促性腺激素前降调节天数对体外受精结局没有显著影响。HCG注射日的LH水平≤5mlU/ml能获得好的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插管通液联合盆腔理疗仪在输卵管性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6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00例和B组106例。A组采用宫腔镜下插管通液联合盆腔理疗仪治疗;B组采用普通通液联合盆腔理疗仪治疗。结果:A组治疗后输卵管通畅总有效率为89.0%,妊娠率为5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8%,妊娠率为26.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宫腔镜下插管通液联合盆腔理疗仪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继续使用促性腺激素(Gn)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12月541例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a(GnRH—a)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资料,根据hCG注射日是否继续使用Gn分为Gn组和停用Gn组。结果使用Gn组的获卵数(11.57±6.64)显著高于停用Gn组(10.17±6.13)、胚胎利用率(82.28%)低于停用Gn组(87.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CG注射日优势卵泡数和雌二醇(E2)水平、卵母细胞成熟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冷冻胚胎数、ET日E2水平、hCG日与ET日E2比值、临床妊娠率、累计妊娠率以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CG注射日继续使用Gn虽然可以增加获卵数,但并未改善妊娠结局,因此不主张hCG注射日继续使用Gn。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的不同处理、输卵管手术及卵巢手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10月至2007年12月我中心常规IVF-ET助孕的1,452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处理分为输卵管切除组与输卵管造口组;卵巢巧克力囊肿(巧囊)与非巧囊囊肿剔除组;输卵管积水近端结扎远端造口组、输卵管积水切除组、积水穿刺抽吸组与积水未治疗组,以单纯输卵管阻塞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超排卵中卵巢反应及妊娠结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输卵管切除组、造口组卵巢反应及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单侧输卵管手术不影响术侧卵巢反应(P〉0.05);卵巢囊肿剔除术后Gn用量显著增加,获卵数显著减少,单侧卵巢手术影响术侧卵巢功能(P〈0.05)。与输卵管积水未治疗组相比,积水手术治疗后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显著增加(P〈0.05),积水穿刺抽吸组临床妊娠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输卵管手术不影响卵巢功能;卵巢囊肿剔除术后卵巢储备能力降低;输卵管积水对IVF-ET有负面影响,适当处理可改善妊娠结局,与积水穿刺抽吸术比较,IVF-ET前积水输卵管切除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卵巢组织冷冻保存可保留年轻的恶性肿瘤和卵巢早衰患者的生殖内分泌功能。目前常用的冷冻方案包括程序化慢速冷冻和玻璃化冷冻。程序化慢速冷冻技术较成熟,已在多领域广泛应用;玻璃化冷冻是近十多年新发展起来的冷冻技术,有研究报道,其冷冻效果优于前者。冻融后卵巢组织主要用于移植和体外培养。卵巢组织自体移植已用于临床,并有成功分娩的报道;体外培养技术尚不成熟,仍处于研究阶段。文献综述人卵巢组织冷冻保存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R-ICSI)在完全受精失败周期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0年6月我中心试管婴儿助孕治疗709例,其中短时受精完全失败行早期R-ICSI周期82例,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周期627例,比较两组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两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R-ICSI组异常受精率(5.0%)显著高于ICSI组(3.0%)(P<0.05)。结论:短时受精联合早期R-ICSI可及早发现受精失败并及时补救,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