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建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计算机辅助三维立体脊柱虚拟模型,构建出适用于虚拟手术中实时复杂交互的脊柱三维仿真模型. 方法 对高分辨率的人体64排CT切片数据进行感兴趣区域图像分割和边缘提取,采用面绘制技术对提取的轮廓序列进行三维数据生成,对重建的模型根据实时交互的需要进行优化. 结果 重建出的脊柱模型保持了较高的几何分辨率和光滑性,读入虚拟手术系统后,在实时交互下能表现出较好的解剖精确性和实时绘制的真实感.结论基于人体切片数据重建出的三维模型可较好地适用于虚拟手术中的复杂交互操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种腰椎‘U’型弹性内固定器的力学特征,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螺旋CT对弹性内固定器进行层厚1.0mm的连续水平扫描,将所得的图像进行轮廓提取和阈值分割后,借助ANSYS8.0软件,建立弹性内固定棒的实体模型与有限元模型,分别施加压缩、前屈及拉伸等各种生理载荷, 观察各模型不同载荷下弹性内固定器的应力分布,并与传统的钛合金内固定棒进行比较。结果:建立了“U”型弹性内固定棒的有限元模型,可以预测内固定棒在变形过程中其本身结构中各节点、单元的受力、位移情况。 结论: 在加载相同的纵向载荷条件下,U型弹性内固定器的应力分布在U型连接棒的“U”型区上,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较好的弹性作用,该内固定棒可能成为治疗下腰痛的新型节段内固定器。  相似文献   
3.
Dick钉固定椎体截骨术治疗脊柱后突靳安民邵振海舒小秋余斌朱立新椎体截骨后内固定方法很多,一般认为脊柱接骨板固定点少,不能随意调整弧度;单纯用钢丝作固定不牢靠;Luque棒作内固定,虽可依据矫正后脊柱弧度加以调整,但易出现钢丝断裂,经椎板下钢丝易损伤...  相似文献   
4.
使用自行研制的夹层环流冷冻针,经皮穿刺施行深部冷冻,治疗腰痛、跟痛和网球肘90例,近期有效率达90%.  相似文献   
5.
腰椎峡部裂(lumbar spondylolysis)为腰椎一侧或两侧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骨质缺损不连续,亦称椎弓峡部裂或峡部不连,其本质是峡部假关节的形成[1].该疾病于1865年由Lambel首先发现,是骨科常见病,其国人发病率5%~6%,某些特殊人群如运动员则高达20%,也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将自行研制的弹簧状镍钛记忆合金棒与钛合金椎弓根钉相结合组成生物弹性内固定系统,采用螺旋CT对弹性内固定器进行层厚1.0mm的连续水平扫描,将所得的图像进行轮廓提取和阈值分割后,借助ANSYS8.0软件,建它弹性内固定棒的实体模型与有限元模型,分别施加压缩、前屈及拉伸等各种生理载荷,观察各模型不同载荷下弹性内固定器的应力分布,并与传统的钛合金内固定棒进行比较.建立了"U"型弹性内固定棒的有限元模型,可以预测内固定棒在变形过程中其本身结构中各节点、单元的受力、位移情况.在垂直压缩、前屈和后伸状态下内固定棒应力分布合理,在3种状态下应力集中的部位主要在"U"型弹性内固定棒的中部.提示在加载相同的纵向载荷条件下,"U"型弹性内固定器的应力分布在"U"型连接棒的"U"型区上,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较好的弹性作用,该内固定棒可能成为治疗下腰痛的新型节段内固定器.  相似文献   
7.
椎板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板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靳安民,邵振海,余斌,舒小秋,朱立新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式和减压范围有不同见解,近年不少作者认为[1,2],广泛的腰椎后部结构切除可导致术后腰椎不稳,椎板切除部位瘢痕组织粘连增生可造成医源...  相似文献   
8.
深部冷冻新技术在骨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自行研制的液气回流冷冻针,经皮穿刺到脊神经后支、跟神经和肱骨外上髁神经,对神经分支施行深部冷冻,治疗急、慢性腰痛、跟痛和网球肘。临床观察120例,疗效理想,近期随访优良率82.4%。本法操作简便、安全,止痛迅速,针头接触面积小,冷冻后皮肤感觉不受影响,无副作用,是治疗骨科痛症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外消旋聚乳酸及其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改进材料性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5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全军骨科中心完成。选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外消旋聚乳酸组、20%羟基磷灰石/消旋聚外乳酸组、20%β-磷酸钙/消旋聚乳酸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将外消外旋聚乳酸组、20%羟基磷灰石/消旋聚乳酸组和20%β-磷酸钙/消外外旋聚乳酸组大鼠脊柱两侧肌肉内植入相应试件,对照组只进行同样的手术,但不植入可吸收材料,于术后2,4,8,12周切取植入区组织块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40只SD大鼠全部纳入结果分析。植入材料组织在2周时有轻度炎症反应;4周后,试件周围有纤维组织膜包裹,炎症开始消退;8周时,纤维组织膜增厚,炎性细胞数量进一步减少,以淋巴细胞为主,试件吸收较明显;12周后炎症反应基本消失,未见巨噬细胞积聚现象,纤维组织已长入材料内。各组切片均未见组织变性、坏死和异常增生。结论:外消旋聚乳酸复合材料具有很强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良好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的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寰根椎不稳风险甚大,可引起钉道误置,脊髓损伤,以及椎动脉副损伤等并发症.本科充分利用记忆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和力学特性,通过对囤人寰楸椎数据测定,自行设计了一种符合寰枢椎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特征的弹性颈椎夹钩.目的:测试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牛物力学稳定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实验,于2008-03/04在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和医用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材料:C0~C4标本均取自8具意外死亡的成年男性新鲜尸体,由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教研室提供.寰枢椎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镍含量为50.8%~51.8%,余为钛,委托上海昕昌记忆合金有限公司加工制作而成.方法:上颈椎新鲜尸体标本8具依次参加4组试验,正常状态组、寰枢椎不稳组、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固定组、德国蛇牌SSE挂钩固定组.将标本崮定于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施加2.0N·m的纯力偶矩.测量标本的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以及左、右旋转等6个运动方向的运动幅度.由激光三维扫描仪扫描上颈椎在零载荷至最大载荷状态下的位置情况,用图像处理软件分析,分别测出不同状态下的二维运动范围.主要观察指标:各组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脊柱运动范围.结果: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固定组与德国蛇牌SSE挂钩固定组屈伸稳定性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5);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组侧弯状态下的运动范围高于德国蛇牌SSE挂钩组(P<0.05),旋转状态下的运动范围低于德国蛇牌SSE挂钩组(P<0.05).结论:新犁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组具有与德国蛇牌SSE挂钩相当的术后即时稳定性.侧弯稳定性稍不及德国蛇牌SSE挂钩,旋转稳定性略优于德国蛇牌SSE挂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