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与人食管癌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30例人食管癌中MSI及LOH阳性情况进行研究,术后随访5年,了解预后。结果D3S1067位点MSI发生检出频率较高,为26.7%;D18S58位点MSI阳性率为20%。MSI的发生在食管小细胞癌中较食管鳞癌为高(P〉0.05);MSI、LOH与肿瘤的病理分级、PTNM分期、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食管癌在3p和18q染色体位点均存在微卫星不稳定现象;D3S1067和D18S58二个位点上MSI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类型均相关;研究未发现这两个位点MSI、LOH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等参数相关;3p位点基因的改变在食管鳞癌发生过程中具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肝切除手术是治疗肝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疗效。肝切除术后全身炎症反应是导致肝切除后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减少术后炎症反应可极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术后顺利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精准肝切除技术在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笔者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就精准肝切除术在减轻肝切除术后炎症方面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为常见的肝脏慢性疾病,其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肝硬化的病理变化主要体现在门静脉高压及肝功能减退两方面,进一步导致局部及全身的多种生理变化,并在胆囊结石的发病过程中起促进作用。笔者就肝硬化并胆囊结石的病理改变与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随机数表法将balb/c小鼠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0.9%NaC l(10 mL·kg-1);模型组腹腔注射雨蛙素50μg·kg-1建立小鼠急性胰腺炎肺损伤模型,这2组均每小时注射1次,共7次;实验组在造模后1,3,6 h,分别腹腔给予EGCG 25 mg·kg-1。于造模后24 h,用脱颈法处死小鼠。眼球取血,切取肺,取胰腺,进行病理学检查;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淀粉酶,以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肺组织核因子(NF-κB)水平,用苏木精-尹红(HE)染色法进行肺组织学观察及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实验组、模型组与对照组的血清淀粉酶分别为(3613.21±351.87),(4720.43±672.24),(895.41±107.18)U·L-1;这3组的MDA分别为(13.06±0.11),(15.49±0.40),(4.26±0.69)mmol·mL-1;这3组的TNF-ɑ分别为(59.83±14.74),(83.29±24.10),(24.76±10.24)pg·L-1;这3组的肺组织NF-κB表达分别为0.38±0.14,0.55±0.12,0.14±0.09;这3组的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分别为(3.47±1.20),(6.54±0.51),(0.21±0.07)分;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GCG可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和提高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从而减轻实验小鼠胰腺炎症相关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6.
胆总管结石是肝胆外科最常见的良性疾病之一,多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术后的复发率为4%~25%。近年来,复发率有上涨的趋势,因此,防止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并了解其危险因素就成为了临床医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管取石术(ERCP)以及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已经成为胆总管结石的最常用外科治疗手段。两种术式的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存在相同点,也存在不同点,同时影响结石复发的原因并不是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有关两种术式术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的不同,旨在从外科医师的角度上探究如何最大程度上降低结石复发的概率,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方法 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7-10月收治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6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取石.结果 6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成功,并放置T型管引流,术后3~4周胆道造影,切未发现胆道残余结石,后拔出T型管,治愈.结论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联...  相似文献   
8.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BD)技术是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胆囊及胆管胆汁或脓液的技术。近年随着超声诊断水平的提高,高龄胆道疾病患者的增加,其临床应用价值逐步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现将我们的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GCG对雨蛙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的治疗作用.方法:balb/c小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各组又分为造模后8、12、24h(各6只).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雨蛙素(50 μg/kg),7次,建立小鼠AP型.治疗组在造模后1、3、6h腹腔注射EGCG(25 mg/kg).造模成功后8、12、24 h处死小鼠,切取胰腺,测定血清中AMY、TNF-α、IL-6、MDA的含量,测定胰腺组织NF-κB水平及胰腺组织学观察及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小鼠血清淀粉酶、IL-6、TNF-α、MDA、胰腺组织NF-κB表达、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的结果,模型组相应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组应时间点与模型组相比相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EGCG可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下调TNF-a、IL6表达和提高对氧自由基清除,从而减轻实验室小鼠胰腺炎胰腺组织损伤及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正>胆囊穿孔是临床上较为危重且少见的一种疾病,Niemeier胆囊穿孔[1]分为以下三型:Ⅰ型为急性胆囊穿孔,胆汁外渗至腹腔,造成弥漫性腹膜炎;Ⅱ型为亚急性胆囊穿孔,形成胆囊周围脓肿,表现为局部腹膜刺激症;Ⅲ型为慢性胆囊穿孔,长时间的炎症,造成胆囊与周围脏器之间形成内漏。胆囊穿孔致肝脓肿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及漏诊[2],其治疗尚无规范可循。现将本院收治3例Ⅱ型胆囊穿孔致肝脓肿并文献回顾报告如下,以期提高收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