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术后第一天肠鸣音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术期术后延迟性肠麻痹(PPOI)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二科124例确诊结直肠癌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ROC曲线对患者术后第一天肠率、肠鸣音振幅、肠鸣音频率和肠鸣音持续时间与PPOI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影响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PPOI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共纳入124例患者,男性70例,女性54例。其中PPOI组患者42例,非PPOI组患者82例;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术后第一天肠率和肠鸣音频率对围术期PPOI发病的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00,2.159;P<0.05)。结直肠癌围术期PPOI发生的单因素分析发现,合并不全肠梗阻(OR=2.400,P=0.027)、氟尿嘧啶植入剂(OR=2.418,P=0.030),术后第一天肠率≤2.407 cpm(OR=0.287,P=0.002),术后第一天肠鸣音频率≤442.294 Hz(OR=2.805,P=0.012)是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PPOI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不全肠梗阻(OR=3.002,P=0.013)、术后第一天肠率≤2.407 cpm(OR=0.334,P=0.012)是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PPO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智能听诊系统监测肠鸣音对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具有预测价值。术后第一天肠率≤2.407 cpm是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PPO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以期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1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观察患者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1年内发生慢性疼痛的情况,将其分为发生疼痛组和未发生疼痛组,筛选出术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 结果共有27例患者发生慢性疼痛,发生率为12.6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体质指数(BMI)、复发疝、术后切口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β=1.82,OR=6.17,95% CI:1.34~28.46,P=0.020)、BMI≥24 kg/m2(β=1.04,OR=2.82,95% CI:1.09~7.32,P=0.034)、复发疝(β=1.73,OR=5.65,95% CI:1.88~17.02,P=0.002)、术后切口并发症(β=1.43,OR=4.16,95% CI:1.53~11.33,P=0.005)是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女性、BMI≥24 kg/m2、复发疝、术后切口并发症是腹壁切口疝患者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行切口疝修补术时要充分评估,做好预防措施,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FA)的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恢复情况及近远期预后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陕西省人民医院161例确诊为直肠癌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基础资料、病理资料、围手术期恢复指标以及术后随访状况,以CT值(HU)不同标记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采用Slice-O-Matic软件得到第三腰椎层面VFA。以134.6 cm2(男)和91.1 cm2(女)为界值,对不同VFA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低VFA组相比,高VFA组患者手术时间延长[(253.05±70.09)min vs(227.16±93.10)min,t=1.506,P=0.048],术中出血量增加[(284.06±233.43)ml vs(192.84±323.57)ml,t=2.049,P=0.042],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减少[(12.84±3.39)个vs(14.78±6.30)个,t=-2.439,P=0.016],术后禁饮食时间延长[(4.76±1.13)d vs(4.25±1.04)d,t=3.012,P=0.00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