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目的:应用免疫磁珠筛选方法从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基质细胞中特异性地分选多系分化持续应激细胞(multilineage-differentiating stress-enduring,Muse),并探讨Muse细胞移植治疗大鼠亚急性脊髓损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捐赠的脐带华通胶剥离剪碎、胶原酶/胰酶消化、密度梯度离心获得足量间充质基质细胞,应用免疫磁珠特异性筛选SSEA3+的Muse细胞,并使用流式细胞仪及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体内实验:使用NYU-Ⅲ代大鼠脊髓损伤打击仪建立垂直打击脊髓损伤模型,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对照组)、C组(Non-Muse细胞移植组)和D组(Muse细胞移植组)。A组大鼠接受标准化的椎板切除手术,但不进行脊髓打击;B、C、D组大鼠均接受标准化的脊髓打击损伤,10 g撞击杆于12.5 mm高度自由落下。脊髓损伤造模后2周进行细胞移植,A组大鼠仅打开伤口不接受移植操作,B、C、D组大鼠分别接受PBS注射、Non-Muse细胞移植、Muse细胞移植,每只大鼠脊髓接受四点注射法,共4×105个细胞。自脊髓损伤造模术后1 d及1、2、3、4、5、6周分别进行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分,造模术后6周(即细胞移植后4周)处死动物,用免疫荧光染色研究大鼠脊髓内移植细胞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显示脐带间充质基质细胞CD105+、CD90+和CD73+的百分比均达到99.5%以上,且CD45、CD14表达均低于0.5%,而SSEA3阳性率仅有1.46%。MACS特异性筛选后的细胞群有92.0%同时表达SSEA3和CD105,且免疫组织化学显示SSEA3呈典型的膜染色、形态特别。动物实验:A组动物在各个时间点的BBB评分均为21。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检验BBB评分情况:细胞移植后6周,C、D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2),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组内配对t检验表明,C组第4周与第3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D组第4周与第3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且第6周与第5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说明大鼠运动功能持续改善。脊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Muse细胞和Non-Muse细胞均由注射点向损伤区迁移,但Muse细胞存活数量明显多于Non-Muse细胞,且在损伤区均匀分布。结论:特异性免疫磁珠筛选是获得高纯度Muse细胞的良好高效的方法,Muse细胞可在大鼠损伤脊髓内大量存活4周并向损伤区迁移,且能持续改善大鼠运动功能,Muse细胞有望成为治疗脊髓损伤的一种新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刺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内质网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加低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按血糖分层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二甲双胍组,另设空白组。干预4周后检测随机血糖、大鼠胰腺组织CHOP、Bcl-2、Bax蛋白含量,观察胰腺细胞超微结构。 结果 模型复制后,模型复制组随机血糖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针刺组和二甲双胍组随机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随机血糖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模型组CHOP、Bax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Bcl-2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针刺组和二甲双胍组CHOP、Bax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和二甲双胍组Bcl-2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和二甲双胍组胰腺细胞线粒体排列整齐,在空泡变性,线粒体嵴断裂,粗面内质网变形,糖原颗粒减少方面,其异常变化较模型组明显减轻。 结论 针刺可通过改善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内质网应激,良性调节Bcl-2、Bax蛋白含量,从而保护胰腺细胞。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熄风汤配合针刺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予自拟健脾熄风汤中药配方颗粒口服并配合针刺治疗(取穴:太冲、三阴交、足三里、神门、内关、合谷、百会、风池等),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硫必利片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采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GTSS)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8、12周后对2组患儿的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综合损害及总评分等进行综合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观察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1)治疗4、8、1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88%、93.94%、96.97%,对照组分别为90.63%、93.75%、93.75%。组间比较,治疗4周后,对照组疗效优于观察组(P0.05);治疗8周后,2组疗效相当(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儿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损害性抽动等YGTSS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4、8、12周后各个时点对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损害性抽动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观察组的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熄风汤配合针刺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且安全性更高,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一个基于核磁共振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模型,预测早期宫颈鳞癌是否需要术后辅助放疗。方法 收集2018—2021年医院收治的67例早期宫颈鳞癌(ⅠB1、ⅠB2、ⅡA1)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病灶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年龄、SCCA、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与术后辅助放疗的关系。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术后辅助放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求得独立危险因素的截断值,进一步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后发现,病灶大小(P<0.001)、浸润深度(P=0.001)、组织分化程度(P=0.002)、SCCA(P<0.001)、ADC值(P<0.001)影响术后辅助放疗,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后发现,病灶大小(OR=1.201,P=0.021)、SCCA(OR=1.608,P=0.033)、ADC值(OR=0.013,P=0.043)是影响辅助放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OC求得截断值分别为:SCCA=4.84μg·L-1,病灶=27 mm, ADC=0.9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加味苓桂术甘汤合针灸治疗卒中相关肺炎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卒中相关性肺炎病人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三组,A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口服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统计3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水平、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C组临床总有效率(88.24%)明显高于A组(70.59%)和B组(76.4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计数(white-cell count,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C组的WBC和NHISS明显低于A和B组(P<0.01),CRP、PCT也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苓桂术甘汤合针灸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疗效好,能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鳞癌临床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6例宫颈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DCE-MRI与DWI检查,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DCE-MRI联合DWI在宫颈鳞癌临床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手术病理结果显示,86例宫颈鳞癌患者中Ⅰ期22例...  相似文献   
8.
杨骏认为血管性痴呆的病位在脑,髓海空虚为本,脑络瘀阻为标,治宜化瘀通络、填髓益智。灸法可以温经通络,兼具补益之效,压灸百会,悬灸神庭、大椎,可达化瘀血、通脑络、填髓海、醒神智之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针药结合、电针、中药3种不同疗法治疗绝经过渡期绝经相关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电针组和中药组各20例,治疗8周后观察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绝经症状评价量表(menopause rating scale, MRS)评分、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opau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MENQOL)评分。结果 治疗8周后,3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MRS、MENQOL评分方面,针药结合组与电针组、中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结合组在改善心脏不适方面优于电针组和中药组(P<0.05);电针组在治疗膀胱问题方面优于针药结合组和中药组(P<0.05);中药组在治疗性问题方面优于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P<0.05);在治疗潮热汗出、失眠、情绪失控、易感疲劳方面,3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改善绝经过渡期患者绝经症状方面,针药结合组疗效优于电针组和中药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