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索岩  朱孜冠  陈强  卢鸿瑞  侯东杰  柳琪  谢庆平 《浙江医学》2018,40(19):2162-2163,2165
目的观察4种不同术式修复末节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末节指腹划分为3个平行区(远1/3、中1/3、近1/3),根据指腹缺损的分区,分别应用V-Y推进皮瓣结合甲床扩大术、指固有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指腹缺损患者118例,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中116例(98.3%)皮瓣成活,2例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愈合,随访3~26个月,指腹缺损部位皮瓣血运、质地、感觉良好,手功能及皮瓣外形恢复满意,供区外形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根据末节指腹缺损的不同分区特点,选择最适宜的手术方式修复,成活率高,切取容易,副损伤小,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殊形式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适应证、临床疗效和注意事项。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手外科&修复重建外科采用特殊形式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患者118例,分别以联体、嵌合2种形式进行基本分类,配合削薄、血流桥接、分叶3种形式单一或与前者组合的方式对创面行个性化设计修复,术后对皮瓣进行随访和经验总结分析。结果皮瓣顺利成活107例;出现相关并发症11例,包括静脉危象6例、动脉危象1例、皮瓣下血肿2例、感染2例,经手术探查、血肿清理、换药等相应处理后皮瓣挽救成活6例,部分坏死3例,完全坏死2例。皮瓣供区顺利愈合115例,发生感染、组织坏死3例,切口经换药清创处理后均延迟愈合。结论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内涵丰富、灵巧多变,是四肢创面精准修复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指近节指骨骨折后原位截骨矫正旋转畸形的手术疗效.方法 用钛板螺钉对6例手指近节指骨旋转畸形愈合的患者进行原位截骨矫形后固定,手术均采用背侧入路.结果 术后随访6~22个月,伤口无感染及皮肤坏死,骨愈合时间为6~9周,无延迟愈合、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结论 近节指骨骨折处原位截骨不仅可提供更精确的矫形,恢复手指的功能,改善外观,还能解决骨折继发的肌腱粘连,最大限度地减少软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及腕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前臂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及腕部创面17例。结果14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皮瓣远端坏死,经植皮后愈合。术后随访3~14个月,皮瓣血运、质地、感觉良好,手功能及皮瓣外形恢复满意。结论应用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血管解剖恒定,切取容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拇指功能极为重要,占手功能的36%[1].只有最大限度地保留拇指的长度,才能正常发挥手部的功能.外伤后拇指皮肤缺损常伴有指骨、肌腱的外露,若处理不当,严重影响手部的功能,基本的治疗原则为最大限度保留拇指的长度[2].目前临床上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方法较多,有传统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中指侧方岛状皮瓣、第二足趾趾腹皮瓣等各有其优点,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诸如治疗周期长、副损伤大、外观欠佳等缺点[3-5].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我们采用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13例,术后受区外形及拇指的功能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微型钛板螺钉与交叉克氏针融合近指间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9例85指近指间关节损伤的患者,采用微型钛板螺钉和交叉克氏针进行关节融合术,其中微型钛板螺钉组(A组)38例55指,交叉克氏针组(B组)21例30指.术后根据TAF评定标准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4 ~ 39个月.术后A组无感染,B组4指感染.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6~8周,平均7.2周;B组骨折愈合时间为7~ 16周,平均11.4周.术后重返工作时间A组平均为13.1周,B组平均为17.9周.优良率A组为85.5%(47/55),B组为66.7%(20/30).结论 微型钛板螺钉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克氏针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