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口服阿昔洛韦预防肾移植后病毒感染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1990年起对66例肾移植术后病人应用随机对照法研究口服阿昔洛韦预防病毒感染的效果,发现阿昔洛韦可预防疱疹病毒感染和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并对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有一定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建议肾移植后预防性应用阿昔洛韦以防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2.
<正> 据文献报道,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液中有个体基因型(idiotype)B 淋巴细胞存在,该细胞的量与临床病情呈正相关。为了论证这一观点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本院测定3例 IgA MM 患者外周血中个体基因型 B 淋巴细胞(Sm Ig Id~+B.C),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59例寻常型银屑病测定了血清唾液酸、环核普酸和免疫学水平:结果提示唾浓酸增高.cAMP降低.cGMp增高,T细胞功能异常等.本文还就上述测定的相互关系和银屑病的发病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甘草酸广泛用于慢性肝炎的治疗,其抗纤维化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选用NIH 3T3细胞株,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用RPMI—1640培养液培养,实验组的培养液中加入不等浓度的甘草酸制剂。收集细胞,用酚-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总RNA,定量后点样于尼龙膜。另将含Ⅰ型前胶原α(Ⅰ)链的cDNA片段的质粒以及含Ⅱ型前胶原α(Ⅰ)链的cDNA片段的质粒进行扩增、纯化、酶切后,用地高辛自由引物法标记探针,与上述尼龙膜进行斑点杂交。结果发现,甘草酸可明显地抑制NIH 3T3细胞前胶原mRNA的表达,提示其抗纤维化作用的一个环节是通过对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直接抑制。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肝携带具有积聚倾向,我们对170例具有肝癌家属史的本地居民进行了血清HBV 感染标志,Anti-HBc IgM,HBV DNA 和 HBV DNA 聚合酶检测,其检测结果 Anti-HBc、HBeAg、Anti-HBc IgM、HBV DNA、HBV DNA 聚合酶阳性率分别为85.3%、21.8%、3.5%、17.6%和18.9%,近似于肝癌组阳性率96.5%,22.8%,2.6%,11.4%和13%。在母系肝癌家庭成员中肝炎发生率和肝癌阳性率最高,支持母系垂直传播是构成 HBV 感染的重要途径。肝炎病史越长,血清中游离的 HBV 抗原阳性率越低,5年以上肝炎病史者血清 HBV DNA 阳性率比5年以下的肝炎患者或无肝炎病史者均明显为低,提示 HBV 长期感染后病毒基因可能整合入肝细胞内并发生质的变化。综合所测结果认为肝癌患者家庭成员中的 HBV 慢性感染者是发生肝癌的危险人群。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增龄变化及其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的一些研究和我们以前的工作已经证实低密度脂蛋白(LOL)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但其机理尚不清楚。血小板LDL受体的发现,为研究LDL作用机理和病理意义提供一个新的方向。国内有关报道甚缺乏。本文用放射性标记的配体结合法,在证实血小板膜上存在LDL受体的工作(已另文总结)基础上,观察不同年龄志愿者血小板LDL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探讨增龄变化的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7.
甘草酸对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甘草酸在我国已广泛用于治疗慢性肝炎,它可有效地降低ALT,改善临床症状,使部分病例e抗原[1]及HBVDNA转阴;减轻炎细胞浸润及肝细胞坏死。还观察到有明显的防治大白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用[2]。本研究从分子水平研究甘草酸对成纤维细胞胶原基因的表达,以期从细胞及分子水平阐述甘草酸的抗纤维化作用机制,为临床用于慢性肝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材料与方法NIH3T3细胞株(购自中科院上海细胞所)共分四组,每组重复3瓶。第一组为对照组,第二~四组为实验组。实验组在细胞接种24,。时后,分别加入川、100、1000ng/ml的甘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