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总结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在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信号通路中的作用、MyD88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MyD88在TLR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及其与相关疾病关系的文献并作综述。结果 MyD88是一种重要的接头蛋白,在TLR信号通路中处于节点位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通路中的"瓶颈"。其传导的信号可导致下游多种转录因子的激活,从而启动先天性免疫反应,并且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均有关。结论 MyD88是TLR信号通路的核心接头蛋白,在先天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和多种疾病的发生中均起着重要作用,是一个潜在的临床疾病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参与细胞增殖、凋亡、周期控制、细胞发育和分化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其差异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lncRNA RAB1A-2(RAB1A-2)一种mTORC1激活剂,目前发现RAB1A-2与肺癌细胞DNA异常扩增、细胞增殖及侵袭有关。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本研究探讨RAB1A-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68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3种胃癌细胞系(MKN-45、BGC-823、SGC-7901)及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中RAB1A-2的表达,分析RAB1A-2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RAB1A-2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将SGC-7901细胞系分别转染si-RAB1A-2(RAB1A-2干扰组)、RAB1A-2模拟物(RAB1A-2模拟物组)和阴性对照序列(阴性对照组),分别用MTT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侵袭能力。结果:qRT-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RAB1A-2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3种胃癌细胞系中RAB1A-2表达量均高于正常胃黏膜细胞系(均P0.05)。胃癌组织中RAB1A-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T分类、N分类和TNM分期均有关(均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RAB1A-2高表达患者3、5年总生存率均低于RAB1A-2低表达患者(均P0.05)。与阴性对照组SGC-7901细胞比较,转染后24、48、72 h,RAB1A-2模拟物组SGC-7901细胞的A_(450) nm值均明显升高,RAB1A-2干扰组SGC-7901细胞的A_(450) nm值均明显降低(均P0.05);RAB1A-2模拟物组SGC-7901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降低,RAB1A-2干扰组SGC-7901细胞的明显升高(均P0.05);RAB1A-2模拟物组SGC-7901细胞的侵袭细胞数明显增加,RAB1A-2干扰组SGC-7901细胞的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RAB1A-2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上调,RAB1A-2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并抑制细胞凋亡,RAB1A-2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PPARα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PPARα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分化的作用仍存在争议。结论PPARα有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的调控过程,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以及其上、下游的信号通路仍不清楚。此外,PPARα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部分化疔药物的耐药机制,但其作用也不甚明了。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工作来进一步探究PPARα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梗阻性结直肠癌导管减压后行3D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6月96例行手术治疗的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肠梗阻导管置入减压,然后50例行3D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3D(腹腔镜手术组),46例行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开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腹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组(5.9 h vs.5.2 h,P0.05),平均总住院费用高于开腹手术组(3.3万元vs.2.7万元,P0.05),但平均术后排气时间(2.4 d vs.3.0 d,P0.05)、留置尿管时间(2.7 d vs.3.9 d,P0.05)、住院时间(15.2 d vs.23.8 d,P0.05)均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和肠梗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80.0%vs.82.6%,P=0.744)。结论:3D腹腔镜手术治疗导管减压后梗阻性结直肠癌术后恢复快,且围手术期并发症与预后方面与开腹手术相似,可作为梗阻性结直肠癌治疗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