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患者围术期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变化趋势,以及高血压和(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因素对这种趋势的影响程度。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需要行OPCABG的521名患者住院期间的基线资料与围手术期7 d动态心电图记录的相关指标来反映HRV的早期改变。根据患者既往是否患有高血压和(或)T2DM将患者分为A、B、C、D 4组:A组(患有高血压合并T2DM,n=118)、B组(单纯患有高血压,n=183)、C组(单纯患有T2DM,n=81)、D组(既往无高血压且无T2DM,n=139)。对521名患者行独立样本t检验,观察患者行OPCABG围术期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N intervals,SDNN)与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的平方根(root-mean-squa...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研究比较米力农(MIN)、酚苄明(PHE)、硝酸甘油与维拉帕米混合液(NVC)对人桡动脉痉挛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方法 收集2012年3~9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采用自体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30例患者的剩余桡动脉,制成60个宽3 mm左右的血管环并悬挂在Organ-Bath水浴槽中,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MIN组,PHE组,NVC组和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先取20个血管环进行痉挛缓解实验,每组5个.用终浓度为10-3 mol/L的苯肾上腺素致血管环痉挛,分别加入PHE浓度为1 mmol/L、MIN浓度为30 μmol/L、NVC浓度各为30 μmol/L,对照组中加入Krebs-Ringer's缓冲液,观察比较不同血管舒张药对痉挛血管的舒张能力;然后另取40个血管环进行药物预处理作用时间对比实验,每组10个,血管环在不同药物中分别浸泡30 min后立即加入终浓度为10-3 mol/L的苯肾上腺素,观察和描记经过预处理后血管环发生收缩程度随时间改变的情况. 结果 在血管环痉挛缓解实验中,NVC组痉挛血管环缓解最为迅速(P<0.01),给药3 min后缓解率达99.14%; MIN组血管环缓解稍慢而平稳(P<0.05),3 min时缓解率达40.73%,9 min时达96.83%,至第11 min时完全缓解;PHE组缓解血管痉挛最为缓慢(P<0.01):3 min时缓解了10.38%,9 min时缓解了78.61%,至17 min时才达到完全缓解;对照组无缓解.在桡动脉血管环预处理实验中,对照组在加入苯肾上腺素后立即产生收缩(痉挛),收缩率10%; MIN组也立即产生收缩,但收缩幅度较对照组缓慢(P<0.01),120 min收缩45.81%,240 min收缩63.28%;NVC组血管环在实验开始时没有立即产生收缩,直到120 min后血管环静息张力才逐渐增大,至240 min实验结束时收缩程度为46.89%;PHE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没有产生任何收缩. 结论 几种药物成分都能不同程度地预防和缓解桡动脉痉挛,但每种药物作用特点、缓解痉挛程度以及作用的时效性明显不同.NVC对缓解已经痉挛的桡动脉最有效,而经PHE预处理的桡动脉在受到刺激后最不易产生新的痉挛.  相似文献   
4.
5.
瓣膜置换手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变的最终选择,是目前比较安全的手术方法[1].但在不同的心脏中心由于受条件、技术等原因的限制,手术病死率以及术后并发症也有不同的发生比例.我院2005~2006年共连续完成瓣膜置换手术365例,死亡6例(1.64%),现将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部、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如舌、唇、颊部、口底等组织,造成颜面畸形功能障碍,且可发生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我科自1994年10月至2002年3月采用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32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eNOS基因转染对动脉血管收缩性的影响,用家兔30只作实验研究。随机分为3组,各组10只:①转染并移植组:股动脉eNOS基因转染,并行股动脉-总颈动脉替换移植;②转染未移植组;③对照组,股动脉空载eNOS基因的腺病毒转染,并行移植。应用Organ-Bath技术,观察去氧肾上腺素对血管环收缩性的影响;比较KCl作用下3组血管环的最大静息张力;比较维拉帕米硝酸甘油混合液对3组血管痉挛的缓解率。结果表明,去氧肾上腺素使对照组收缩力最强,转染未移植组最弱,转染移植组介于两者之间;KCl作用下对照组静息张力最大,转染未移植组最小,转染移植组介于两者之间;混合液使转染未移植组舒张最快,对照组最慢,转染移植组介于两者之间。结论:eNOS基因转染可改善动脉血管壁的收缩性,提高血管壁舒张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肥胖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x线头影软、硬组织测量特征和上气道及周围组织位置,探讨其对临床治疗方法选择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2例肥胖伴OSAHS患者进行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检查,分析其X线头影软、硬组织测量数据,并与24例正常人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头影硬组织测量特征:患者上颌骨发育和位置无明显改变;下颌骨位置明显后缩,突度减小,提示在矢状位上发育不足;舌骨明显朝后下移位.软组织测量特征:舌、软腭矢状面积口咽腔矢状面积比例[(TA+SPA)/0PA]明显增加(P<0.001);软腭后和舌咽后咽径显著减少,最小矢状咽径(PAS)明显减小(P<0.001).②87.50%0SAHS患者上气道狭窄,其中以软腭和舌后区最多见(51.39%),其次为软腭后狭窄(软腭咽腔阻塞占31.94%);72.22%患者为多部位阻塞.③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PAS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TA+SPA)/OPA呈显著正相关(P<0.05);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与(TA+SPA)/OPA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肥胖伴OSAHS患者X线头影测量分析,不但能提示患者颅面和上气道形态异常程度,同时与多导睡眠图联合分析能预示上气道狭窄部位、性质,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魏福岭  胡军  谢鑫  常祺  祝岩  张仁福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5):120-122,F003
目的:观察在体外混合培养条件下,抗原能否诱导外周淋巴细胞反应抑制.建立体外淋巴细胞反应抑制模型。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4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脏外科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取健康自愿者新鲜血液用于分离外周淋巴细胞。在体外条件下,以同种异体外周淋巴细胞分作供体和受体进行混合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电镜、姬姆萨一瑞氏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D组:首次混合培养淋巴细胞(PMLC),即受体淋巴细胞(R)+用丝裂霉素处理过的供体淋巴细胞(DBm)混合培养72h所得],A组(PMLC+DBm)、B组(PMLC+白细胞介素2中和单抗)、C组(PMLC+DBm+白细胞介素2中和单抗)等4组淋巴细胞的活性变化、活性变化的原因及其数量的变化。结果:①4组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在电镜、显微镜下变化:均可见细胞质染色浓集、核固缩裂解,凋亡小体形成。②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4组细胞活性即刺激指数:B组和C组比A、D组明显减弱(3.152&;#177;0.322,1.802&;#177;0.115,4.293&;#177;0.269.3.709&;#177;0.278,P&;lt;0.05):C组细胞活性比B组也明显减弱(P&;lt;0.05)。③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后的T淋巴细胞的凋亡率Br组和Cr组高于Dr对照组和Ar组[(11.25&;#177;0.78)%,(31.65&;#177;1.33)%。(5.95&;#177;0.24)%,(2.15&;#177;0.04)%,P&;lt;0.01];Cr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Bf组(P&;lt;0.01)。结论:在体外混合培养条件下,实现抗原诱导外周淋巴细胞凋亡,从而构建体外淋巴细胞反应抑制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化前臂皮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对血管化前臂皮瓣的用途、应用方法、成败因素加以分析和探讨。方法 29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切除肿瘤后所导致的缺损,以血管化皮瓣进行即刻修复,对局部外形及功能重建进行分析。结果 29例移植血管化前臂皮瓣成活28例,术后皮瓣对位良好,供区愈合良好,2例出现血管危象,1例血管不通予以摘除,1例抢救成功,修复成功率96.55%。制取皮瓣面积最大10 cm×8cm,最小5 cm×3 cm,平均面积7.5 cm×5.5 cm;血管蒂长度最长11 cm,最短4.6 cm,平均长度(8.09±1.12)cm。桡动脉与颌外动脉吻合20例,与甲状腺上动脉吻合9例;1例头静脉闭锁和1例头静脉缺失患者吻合与桡动脉伴行的2条静脉,其余27例均以头静脉为皮瓣的回流静脉。动脉缝合8~11针,平均(9.01±1.12)针,静脉缝合8~13针,平均(9.27±1.41)针。结论血管化前臂皮瓣易于塑性,根据口腔内不同缺损部位设计不同形状,用于修复舌、颊、口底、牙龈、软硬腭、咽侧壁等处的组织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